毛點枝脈蕨,中國化石蕨類植物,存在於早侏羅世中期至中侏羅世早期。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毛點枝脈蕨
- 界:植物界
- 門:蕨類植物門
- 屬:枝脈蕨屬
- 時代:早侏羅世中期至中侏羅世早期
- 產地:青海柴達木盆地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蕨葉至少二次羽狀分裂;軸較粗強,寬 4~6 mm,具不規則的縱紋和無數小斑點。末次羽片線形至披針形,互生,與軸成寬角相交;羽軸細,中間具一條縱肋。小羽片下行式,排列比較緊密,一般長10~18 mm,寬約 6 mm,鐮刀狀,頂端尖至鈍圓,全緣,羽片頂部的小羽片呈伸長的三角形,頂端尖銳。中脈顯著,以寬角自軸伸出,在小羽片中上部略為彎曲,至頂端分叉消散;側脈約以 40°角伸出,大多數分叉二次,頂部的分叉一次後有的叉枝再分叉一次,邊緣脈每厘米18~22 條,羽片下行基部第一枚小羽片,常在基部分裂出一小裂片,小裂片常覆蓋於羽軸上,在蕨葉基部,羽片下行基部第一枚小羽片指向中軸,並將中軸蓋住(李佩娟等, 1988) 。
生長環境
生長於早侏羅世中期至中侏羅世早期。
分布範圍
產於青海柴達木盆地大煤溝,火燒山組和飲馬溝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