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韌革菌

毛韌革菌是一般生於楊、柳等闊葉樹活立木枯立木、死枝杈或伐樁上的,分布廣,可以作為藥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毛韌革菌
  • :擔子菌綱
  • : 多孔菌目
  • :革菌科
毛韌革菌,毛韌革菌簡介,

毛韌革菌

拉丁綱名 Basidiomycetes 中文綱名 擔子菌綱 中文目名 多孔菌目 拉丁科名 Thelephoraceae 中文科名 革菌科 拉丁名 Stereum hirsutum 中文名 毛韌革菌 定名人 (Willd.) Fr. 參考文獻 Thelephoraceae
拉丁綱名 Basidiomycetes
中文綱名 擔子菌綱
中文目名 多孔菌目
拉丁科名 Thelephoraceae
中文科名 革菌科
拉丁名 Stereum hirsutum
中文名 毛韌革菌
定名人 (Willd.) Fr.
參考文獻 Thelephoraceae

毛韌革菌簡介

別名:毛栓菌
Stereum hirsutum(Willd.:Fr.)S.F.Gray
生於楊、柳等闊葉樹活立木枯立木、死枝杈或伐樁上,單生或覆瓦狀排列。分布於黑龍江、吉林、河北、河南、山西、內蒙古、四川、安徽、浙江、江蘇、江西、福建、台灣、廣東、廣西、雲南、貴州、青海、甘肅、湖南、湖北、新疆等地區。此種可供藥用,用於除風濕、療肺疾、止咳、化膿、生肌。具有抗癌作用。毛革蓋菌屬木腐菌,引起木材形成海綿狀白色腐朽。往往生長在段木上,被視為與木耳爭養料的“雜菌”。
子實體小至中等打。半圓形、貝殼形或扇形,無柄,菌蓋寬2~10cm,厚0.2~1cm,表面淺黃色至淡褐色。有粗毛或絨毛,具同心環棱,邊緣薄而銳,完整或波浪狀,菌肉白色至淡黃色。管孔面白色,淺黃色、灰白色,有時變暗灰色,孔口圓形至多角形,每毫米2~3個,管壁完整。擔孢子圓柱形,臘腸形,光滑,無色,6~7.5×2~2.5µm。此菌的主要特徵是菌蓋有毛和同心環棱,復瓦狀排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