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葡萄(中藥)

毛葡萄(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毛葡萄,中藥名。為葡萄科葡萄屬植物毛葡萄Vitis heyneana Roem. et Schult.的根皮或葉。分布於陝西南部、甘肅、江西、湖北、華東地區、廣西北郊、四川、貴州及雲南北部等地。具有活血調經,舒筋活絡,止血之功效。用於月經不調,白帶;外用治跌打損傷,筋骨疼痛。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毛葡萄
  • 別稱:絨毛葡萄、五角葉葡萄、野葡萄、橡根藤、飛天白鶴、止血藤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鼠李目
  • :葡萄科
  • :葡萄屬
  • :毛葡萄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性,生長環境,

入藥部位

根皮或葉。

性味

味苦、酸,性平。

歸經

歸肝、脾經。

功效

活血調經,舒筋活絡,止血。

主治

用於月經不調,白帶;外用治跌打損傷,筋骨疼痛。

用法用量

6-9g。外用:適量,搗爛敷患處。不可與大蔥同用。葉用於外傷出血,將葉搓為絨絮,外敷傷處。

採集加工

根皮全年可采,洗淨曬乾。葉夏、秋采,曬乾。搓為絨絮。

形態特性

木質藤本。小枝圓柱形,有縱棱紋,被灰色或褐色蛛絲狀絨毛。卷鬚2叉分枝,密被絨毛,每隔2節間斷與葉對生。葉卵圓形、長卵橢圓形或卵狀五角形,長4-12厘米,寬3-8厘米,頂端急尖或漸尖,基部心形或微心形,基缺頂端凹成鈍角,稀成銳角,邊緣每側有9-19個尖銳鋸齒,上面綠色,初時疏被蛛絲狀絨毛,以後脫落無毛,下面密被灰色或褐色絨毛,稀脫落變稀疏,基生脈3-5出,中脈有側脈4-6對,上面脈上無毛或有時疏被短柔毛,下面脈上密被絨毛,有時短柔毛或稀絨毛狀柔毛;葉柄長2.5-6厘米,密被蛛絲狀絨毛;托葉膜質,褐色,卵披針形,長3-5毫米,寬2-3毫米,頂端漸尖,稀鈍,邊緣全緣,無毛。花雜性異株;圓錐花序疏散,與葉對生,分枝發達,長4-14厘米;花序梗長1-2厘米,被灰色或褐色蛛絲狀絨毛;花梗長1-3毫米,無毛;花蕾倒卵圓形或橢圓形,高1.5-2毫米,頂端圓形;萼碟形,邊緣近全緣,高約1毫米;花瓣5,呈帽狀粘合脫落;雄蕊5,花絲絲狀,長1-1.2毫米,花葯黃色,橢圓形或闊橢圓形,長約0.5毫米,在雌花內雄蕊顯著短,敗育;花盤發達,5裂;雌蕊1,子房卵圓形,花柱短,柱頭微擴大。果實圓球形,成熟時紫黑色,直徑1-1.3厘米;種子倒卵形,頂端圓形,基部有短喙,種臍在背面中部呈圓形,腹面中棱脊突起,兩側窪穴狹窄呈條形,向上達種子1/4處。花期4-6月,果期6-10月。

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灌木叢中、石崖上或溝邊。分布於陝西南部、甘肅、江西、湖北、華東地區、廣西北郊、四川、貴州及雲南北部等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