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葡萄根皮

毛葡萄根皮

毛葡萄根皮,中藥名。為葡萄科葡萄屬植物毛葡萄Vitis heyneana Roem. et Schult.[Vitis quinquangularis Rehd]的根皮。植物毛葡萄,分布於我國陝西、廣西、雲南、貴州、四川、甘肅、湖北、江西、安徽、江蘇、浙江等地。具有活血舒筋之功效。主治月經不調,帶下,風濕骨痛,跌打損傷。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毛葡萄根皮
  • 別稱:野葡萄《陝西中草藥》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鼠李目
  • :葡萄科
  • :葡萄屬
  • :毛葡萄
  • 採收時間:秋、冬季
  • 用量:內服:煎湯,6-10g;外用:適量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炮製,形態特徵,生長環境,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根皮。

性味

味酸、微苦,性平。

歸經

入肝經。

功效

活血舒筋。

主治

月經不調,帶下,風濕骨痛,跌打損傷。

相關配伍

1、接骨,野葡萄根皮,搗爛和酒釀調勻,包患處。(《貴州草藥》)
2、治赤痢,野葡萄根皮、何首烏、委陵菜各二錢。煎水,紅糖飲。(《貴州草藥》)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0g。
外用:適量,搗敷。

使用注意

反大蔥。

炮製

採集加工:秋、冬季挖取根部,洗淨,剝取根皮,切片,鮮用或曬乾。

形態特徵

植物毛葡萄,別名野葡萄、五角葉葡萄《陝西中草藥》,橡根藤、飛天白鶴、茅婆駁骨、止血藤、蝴蜞艾《全國中草藥彙編》,五角葡萄《雲南藥用植物名錄》,大血藤《貴州中草藥名錄》。本質藤本,長達8米。幼枝,葉柄和花序軸密生白色或褐色蛛絲狀柔毛,老枝紫紅色。單葉互生;葉柄長3-7厘米;葉片卵形或五角狀卵形,不分裂或具不明顯的3-5角棱以至3-5裂,長8-15厘米,寬6-10厘米,先端急尖,基部近截形或淺心形,邊緣有微波狀牙齒,上面綠色,初被柔毛,後變無毛,下面密被灰白色或灰棕色絨毛。花雜性異株,圓錐花序長8-11厘米,稀達16厘米,與葉對生,分枝近平展;花小,淡黃綠色,具細梗,無毛;花萼不明顯;分枝近平展;花小,淡黃綠色,具細梗,無毛;花萼不明顯;花瓣5,長約1.8毫米,先端粘合成帽狀脫落;雄蕊5-6,與花瓣對生;子房埋於花盤中。漿果球形,熟時黑紫色,直徑6-8毫米。種子三角形,長約4毫米,背部扁圓,腹部有兩角棱。花期5-6月,果期7-9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600-1500米的山坡灌叢及林緣。

相關論述

1、《陝西中草藥》:“調經活血,補虛止帶。治月經不調,白帶。”
2、《全國中草藥彙編》:“舒筋活血。外用治跌打損傷、筋骨疼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