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茛科植物的系統發育和多樣化:生態機會和關鍵創新

《毛茛科植物的系統發育和多樣化:生態機會和關鍵創新》是王偉為項目負責人,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為依託單位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毛茛科植物的系統發育和多樣化:生態機會和關鍵創新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王偉
  • 依託單位: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利用超矩陣的方法組裝包含約1200個毛茛科物種的4個DNA片段的分子矩陣,重建該科植物種級水平的超大系統發育樹。然後整合系統發育、分化時間、生物地理、多樣化和形態性狀進化等分析方法,闡明毛茛科植物在世界範圍內的時間、空間上的多樣化式樣,探討科內不同支系的關鍵創新和生態機會的聯繫,從而揭示其多樣性動態變化的規律和機理。通過本項目的研究,不僅有助於深入理解毛茛科植物的進化歷史,而且為今後開展其他植物類群的生物多樣性進化動態的研究提供借鑑。

結題摘要

生物多樣性的進化歷史是生物學領域的一個基本科學問題。毛茛科植物是開展生物多樣性進化動態研究的理想材料。本項目利用自測序列和GenBank中的數據,解決了科內一些研究薄弱的類群的系統發育問題;探討了一些重要類群的時空演化格局;揭示了毛茛科植物多樣性的動態規律和機理。主要成果概括為以下幾點:重建了翠雀族、毛茛族、黃連屬和人字果屬的系統發育關係,建立了1新屬和1新亞屬,歸併了1屬;在系統發育背景下探討了毛茛族、人字果屬、黃連屬和翠雀亞屬的生物地理分布格局及其成因;整合系統發育、生境重建、多樣化等分析方法顯示毛茛科起源於白堊紀中期的被子植物森林中,早期分化出的三個支系均為林下成分,在白堊紀晚期(83–74 Ma)發生了快速輻射,該時期全球乾旱的氣候和生態位由林下轉變為高山草地共同促進了毛茛科植物早期的多樣化,由此我們提出了“以草本被子植物占優勢的林下草本層與以被子植物占優勢的森林的興起是同步的,共同參與了白堊紀的陸地革命”的觀點;選取1231個毛茛科物種,利用5個DNA片段重建了該科種級水平的系統發育樹,探討了關鍵性狀的進化和多樣化式樣;改進了植物分子系統學數據分析的辦法。在本項目資助下已發表SCI論文13篇,另有2篇已投或待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