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思想與中國文化傳統

毛澤東思想與中國文化傳統

《毛澤東思想與中國文化傳統》是現代汪澍白編著的一部哲學著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毛澤東思想與中國文化傳統
  • 作者:汪澍白
  • 出版社:廈門大學出版社
  • 類別:哲學
  • 創作年代:現代
內容簡介,出版信息,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論文集,作者在研究毛澤東思想上別具一格,不僅以近代中西文化論爭為背景,而且研究了毛澤東對中國文化傳統的繼承以及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後毛澤東思想的演變。本書由九篇哲學論文組成。(一)《毛澤東的中西文化觀》。在毛澤東的早期,他深受楊昌濟的影響,主張批判地對待中西文化,力求把兩者結合起來,強調研究和改造現實,特別是通過改造哲學和倫理學來改造現實,這是毛澤東早期文化觀的特色,在他接受了馬克思主義以後,他也堅決抵制了把馬克思主義教條化和把共產國際指示與蘇聯經驗神聖化的傾向,努力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結合起來。而在建國後,毛澤東在文化上轉向中國古代的文化傳統,主要讀的是中國的古籍,這反映了他思想的局限,並最終導致了文化大革命的災難。(二)譬“實事求是”與儒家文化傳統。中國儒家文化從“格物致卸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到宋明理學尚空談,再到顧炎武反對空談,開“經世致用”之新風。而清末的曾國藩雖名為以宋學義理為本,但觀其“以夷制夷”及興辦洋務,實為經世致用之學。後來,毛澤東既崇顧炎武,通讀《日知錄》,又“服曾文正”,對“實事求是”有深切的體會。所以作者認為,毛澤東開創實事求是的學風,確立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也是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三)《〈實踐論〉分〈矛盾淪〉分與中國哲學傳統》。作者在本文中認為:《實踐論》、《矛盾論》並不僅僅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的闡釋相中國革命經驗的總結。還是對中國哲學和文化傳統的批判繼承,是繼承了古代“知行觀”和。辯證法”的。(四)《五四前期毛澤東的政治思想與活動》。作者在這篇論文中主要論述了毛澤東早期的政治思想和活動;反對帝制,磨礪以待日本,創建新民學會。(五)《毛澤東早期歷史觀》。本文論證了毛澤東早期歷史觀的特點是唯心主義的,但卻發現了人的能動作用,希望有“聖賢”出世而救世,這反映了青年毛澤東把觀念當作歷史發展的動力,進而要求改造社會必須從改造哲學倫理學入手,只有在五四運動後,毛澤東的歷史觀才轉到歷史唯物論上來,認識到人民民眾是歷史發展的動因。(六)《毛澤東的早期美學思想》《毛澤東的早期教育思想》研究了毛澤東早期的思想,毛澤東崇尚美育,並主張德、智、體全面發展。(七)《朱熹哲學對青年毛澤東的影響》主要論述了朱熹的本原論、格致說、知行觀和歷史觀對青年毛澤東的影響。(八)《蔡和森早期思想與中國文化傳統》,作者認為對蔡和森早期思想影響最深的是古代的墨子和近代的譚嗣同,蔡和森把墨子的兼愛學說和西方資產階級的平等思想融合了起來,要求在消滅差別的基礎上實現“兼愛”和平等原則。蔡和森對譚嗣同的崇拜則是由於譚嗣同的平等博愛和科學精神,以及譚嗣同不屈不撓為真理而鬥爭的精神。
綜上所述,《毛澤東思想與中國文化傳統》一書的九篇論文,從各個不同側面反映了中國文化傳統對青年毛澤東的影響,填補了毛澤東思想研究的一個空白,值得廣大學者和青年一讀。

出版信息

1987年出版,10.6萬字,責任編輯:陳森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