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毛澤東主席手書題寫“人民公園”園名
- 館藏地點:天津博物館
- 所屬年代:20世紀50年代
- 類別:書法
毛澤東主席手書題寫“人民公園”園名,天津博物館藏品。1956年9月19日書寫。1954年張學良將軍的胞弟張學銘先生任公園園長時,委託愛國人士章士釗先生致函毛澤東主席,請求為人民公園題字。同年9月19日,毛澤東主席親筆復函...
門楣匾額書有“烈士紀念堂”五個鑲金大字,堂中正牆鐫有毛澤東主席書體“死難烈士萬歲”的題詞,堂內陳烈有我縣各個革命歷史時期的革命文物及烈士的遺像。堂前有一條寬約10米的水泥通道及百米見方的草地和共圃。 紀念堂後有石拱長橋相接,過橋拾級而上,便是烈士紀念塔。塔身呈方形,高13米,鋼筋水泥結構,正面...
園內集中了辛亥革命時期重要人物手書碑刻,如孫中山、章炳麟等。黃花崗公園是中國近代歷史上人文歷史沉澱最為深厚的烈士墓園之一。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園的整體建築帶有濃厚的中國傳統陵園風格,在具體建築上又融合了西方建築特色,充分體現了清末民國中西文化交融的特徵,呈現出別具一格的風格特色。 2016年9月,黃花崗...
革命烈士陵園大門中央鑲嵌著中國人民解放軍原12軍軍長中央軍委副主席,國家副主席李德生親筆題寫的“蔡家烈士陵園”園名。革命烈士紀念碑位於陵園正中,高12.27米(意江津解放紀念日),碑正面是毛澤東主席手書“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個大字,碑後為聶榮臻元帥題詞“英雄血染故土,生命之光永恆”.烈士陵園大門上方是...
1958年4月,成立三蘇公園管理委員會。1959年,成立三蘇紀念館,上級調贈北京故宮博物院、北京大學圖書館、省圖書館、省博物館一批古籍善本於三蘇祠。國慶期間陳列正式對外展出,並接待首批原蘇聯專家。1967年,三蘇紀念館改為人民公園,陳列室改為工農兵展覽館。1978年10月,三蘇祠重新開放並復名為三蘇祠。1979年,...
竹林院因院內種有兩池名貴的“玉鑲金”竹而得名,院內東房三間是御書房,是皇帝在寺留住期間讀書和辦公的地方,門額上原掛乾隆皇手書“猗淨”的匾額和“石山水流動皆靜;雲間山出幻且寧”的對聯,後來又將這幅匾聯移到了院中的流杯亭上。院內原來還有配房七間,北側的三間是嬪妃宮,南側的四間是侍衛...
廣東東江縱隊紀念館建館以來,紀念館先後與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毛澤東同志主辦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紀念館、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惠州東江縱隊紀念館、葉挺紀念館、四川建川博物館等省內外兄弟單位開展館際交流和業務合作,促進彼此業務建設的共同發展為進一步提高館內工作人員業務能力,紀念館開館...
西校門在燕京大學時期是燕園的唯一正門,當時門正中懸掛著由蔡元培先生手書的“燕京大學”四字匾額。1952年,北京大學遷入燕園以後,門正中也換上了“北京大學”的匾額。“北京大學”四字是根據毛澤東主席在1950年給北大校徽親筆題字放大而成的,與紅色的校門渾然一體;牌匾微微向前傾斜,給每一個人的瞻望提供了一個極...
天安門正中門洞上方懸掛著毛澤東畫像,兩邊分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和“世界人民大團結萬歲”的大幅標語。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從此天安門城樓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象徵,它莊嚴肅穆的形象是中國國徽的重要組成部分。天安門以其500多年厚重的歷史內涵,高度濃縮的中華古代文明和...
中山紀念堂,位於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東風中路299號,是廣州人民和海外華僑為紀念孫中山先生集資興建的。1928年3月22日動工,1931年11月建成。1956年,重鑄的高5米的孫中山先生銅像屹立在紀念堂前。1963年對紀念堂進行了大規模翻修,屋頂全部採用藍色琉璃瓦,在6萬多平方米的公園四周增建了鐵柵欄,在園內栽種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