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個人履歷,研究方向,學術專著,社會評價,
個人履歷
毛正天(1955~ )
民族:土家族
學歷:博士研究生
學位:文學博士
職稱:教授
職務:湖北民族學院科技學院黨委書記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文藝學與中國現當代文學,著有《中國詩學闡釋》等學術專著6部,主編著作20部,在海內外發表學術論文近百篇,曾獲政府“五個一工程”獎、“社會科學成果獎”、“湖北省文藝論文獎”及“國際龍文化金獎”、“世界華文藝術家大會金獎”等多種獎勵,多次赴台、港、澳及國外講學與出席國際學術會議並任客座教授。被評定為“湖北省跨世紀學科帶頭人”、“湖北省新世紀高層次人才工程”人才和“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及恩施自治州十大傑出人才。
學術專著
《寫作原理與技巧》、《中國古代詩學探索》(多卷本)、《中國詩學本體論闡釋》等;主編教材10部,大型叢書4套,文學創作集2部。其中關於中國詩學的研究,獨闢蹊徑,新見迭出,多篇論被國內權威文摘、複印報刊資料轉載及評獎,同時也引起台灣、澳門、香港和韓國的重視,轉載論文、出版專著和譯介理論觀點,並邀請講學和學術交流,在海內外產生較廣泛的學術影響。其事跡在《文化報》、《創業者》等報刊及省市電台、電視台給予報導;《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當代中國中青年學者辭典》、《中國當代高級專家辭典》、《中國百科專家人物傳集》、《中國寫作教育家理論觀點集萃》及韓國《中國現代文學批評家》等辭書作傳介紹。
社會評價
湖北民族學院(原鄂西大學)是“藏龍臥虎之地”。現為湖北民族學院文學院院長的毛正天教授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是湖北省跨世紀學科帶頭人,省級重點學科帶頭人和湖北省高層次人才工程人才,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作為文學博士的毛正天教授以沉潛的睿智、嚴謹的態度、真誠的品格和寬容的胸襟從事人文學術事業,致力於文學與心理學的跨學科融合。幾十年來,他從創作心理研究,到中國古代詩學心理學內涵研究,再到中國現當代文學與心理學研究,孜孜不倦,上下求索,運用現代心理學的視角全面觀照文學,將文藝與心理學緊緊聯繫起來,走出了一條自己的研究之路。
早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毛正天就大膽拋棄長期以來寫作與創作止於外部研究的陳舊思路,致力創作心理黑箱的開啟。1988年,他和三位青年作者出版了《創作心理概論》。該書從創作者的心理結構、創作心理流程、創作心理規律等方面展示了文藝創作心理的藍圖。
可以說,毛正天對文藝心理學的思索與建構是以對中國古代詩學的獨特思索為突破口和標誌的。他對中國古代詩學傾注熱情與心力,主張突破現有研究視角,重新闡釋中國古代詩學的獨有內涵,充分展示中國古代詩學美學韻味,全面把握其本質意義,從而構建中國古代詩學的現代審美心理學體系,因而取得了豐碩的有價值的研究成果,產生了學術影響。1991年以來,毛正天出版了《中國古代心理詩學探索》《中國詩學闡釋》《中國詩學論》等學術專著,發表相關學術論文50餘篇,多篇(部)論著被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的相關刊物和其他期刊雜誌轉載,並被譯成葡萄牙文、英文、韓文在海外學界傳播,《中國詩學闡釋》等被台灣中華發展基金會資助出版,並作為台灣多所大學博士班參考教科書,獲“國際龍文化金獎”、“世界華文藝術金獎”等各類學術獎勵。
在運用現代心理學揭示中國古代詩學心理學內涵的同時,毛正天把視野進一步接通到現代,並悉心研討中國文學與西方心理學的融合。因此,他憑藉創作心理的研究與中國古代心理詩學研究的基礎,將文藝心理研究對象推向現代,對創作進行細密分析。面對這一大課題,他選擇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為突破口,全面研究精神分析學在中國的引進傳播和對文學創作的具體影響。他從精神分析學與中國現代文學的聯繫出發,剖析精神分析學與情愛文學的內在關係,探討精神分析學對中國現代情愛類文學的發生、演進過程的影響,揭示在精神分析學影響下中國情愛文學形成的獨特品質。在長達50餘萬字的研究成果中,資料翔實,新論迭出,顯示了他在文藝心理研究方面的新收穫,也基本完成了從創作心理到古代文藝心理學再到現代心理文藝學的過渡與轉換。在他看來,文學與心理學的聯繫千絲萬縷,而最終要從具體的文學創作中得到實證,這樣的理論研究才具有意義。正因毛正天的不倦的探索文藝與心理學微妙結合之謎,也使湖北民族學院的文藝學學科優勢與特色鮮明,在1996年被評定為湖北省省級重點學科,開始招收培養碩士研究生,毛正天也就成為該學科的帶頭人與負責人。
毛正天的學術致思點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採用新的現代審美心理學研究方法去審視中國古代詩學理論,開拓了中國古代本體論詩學的內向視野。他運用現代心理學成果,思考中國古代詩人的存在和精神世界,對中國古代詩學“心物”“言意”等主要詩學本體論範疇進行了深刻探討;二是拓開了創作研究的新徑。毛正天運用弗洛伊德和榮格的精神分析心理學對作家詩人的心理結構、創作動力、非理性因素進行了研究,運用皮亞傑的認知心理學、馬斯洛的人本主義心理學闡釋了作家詩人的人格結構和主體功能意義,將文學創作的基本功能由價值判斷和評價轉向了特殊心理現象的描述解釋,他從挖掘豐富的中國古今文藝心理的事實材料出發,通過心理學的概念術語,把作家詩人創作活動中心理現象的形式及發展明確具體地描述出來;三是將心理學維度理論批評研究套用於中國20世紀文學。他認為,在20世紀中國文學多維度理論批評的研究中,與社會學維度的傑出成就和正宗地位相比,多維度批評尤其是心理學維度批評研究發育不充分,已成為新世紀亟需重視和加強的研究課題,從文學的多元性質看,只有多維度批評才能應對;從社會的複合性質看,多維度批評才能完整審視文學這種複雜體,使文學活動的系統性得以完善;從歷史角度看,中國素有心理學批評的傳統,並發揮了不可替代的特殊功能,從心理學維度批評的研究現狀和未來需要看,研究亟待深化。因而,產生了他的系列研究成果。
同時,毛正天立足本土,將以鄂西土家族和苗族為主體的湖北民族文學的研究,提升為巴文化和楚文化交融發展的新質素。他首次提出了“鄂西感覺”、“鄂西文學特質”等從文藝心理角度提煉的概念,在《民族論壇》《文藝評論》《當代文壇》等刊物上發表對民族作家的文學研究論文,總結並提出從心理深層開掘,是鄂西文學從民間文學提升為精品文學,從恩施走向全國的核心元素,這些根於文藝心理理論的深刻見解對於湖北民族文學走出低水平重複困境,通向未來的真正意義上的民族文學創作產生了根本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