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壩河鎮

毛壩河鎮

毛壩河鎮位於寧強縣東南端。轄11個村民委員會。鎮政府駐地毛壩河村北距縣城18千米;大竹壩村西北距縣城12.6千米,三道河街西北距縣城23.1千米。東南與四川省交界處的九埡子為全縣最高處,海拔2103.7米;平岩方海拔1707米。特產有丙穴嘉魚。何家墳至三道河公路西通何家墳與川陝公路相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毛壩河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陝西省
  • 地理位置:寧強縣東南部
  • 面積:171.08平方千米 
  • 人口:12338人(2017) 
建制沿革,行政區劃,自然資源,地理位置,氣候條件,土地資源,經濟發展,社會事業,生態環境,農村建設,指導思想,發展目標,實施步驟,地圖信息,

建制沿革

1950年設毛壩河等鄉。1959年改為毛壩河等管理區,屬茅坪溝公社。1961年設立毛壩河公社(曾更名東風公社)、三道河公社、大竹壩公社(曾更名紅星公社),1984年改毛壩河、三道河、大竹壩鄉,屬巴山區。三道河鄉境清及民國均屬四川省旺蒼,1953年劃歸陝西省黎坪中心區,1958年劃入寧強縣。
1992年末,毛壩河鄉地標北緯32°38′-43′/東經106°17′-24′,面積44.97平方千米,人口6036人,鄉政府駐毛壩河街,轄八廟河(原勇敢大隊)、毛壩河(原團結大隊)、自家壩(原春光大隊)、小河(原戰鬥大隊)、西方溝(原友豐大組境元習隊)、文家坪(原自力大隊)6村;大竹壩鄉地標北緯32°42′-47′/東經106°17′-23′,面積40.46平方千米,人口3677人,鄉政府駐馬家院,轄大竹壩、湯家壩(原立新大隊)、岳家坡(原前進大隊)、吳家院(原先鋒大隊)、立石子、馬家院(原江西大隊)、崔家溝(原金光)7村;三道河鄉地標北緯32°37′-43′/東經106°32′-35′,面積81.78平方千米,人口2920人,鄉政府駐三道河街,轄草川子(原群力、米糧川大隊)、三道河(原三合大隊)、水井埡(原紅光大隊)、張家山(原永新大隊)、滾子坪(原永紅大隊)、黃家坪(原向陽大隊)6村。
1996年,毛壩河、三道河、大竹壩3鄉合併設立毛壩河鎮,面積157平方千米,人口1.3萬人,轄八廟河、毛壩河、白家壩、小河、西方溝、文家坪、大竹壩永探糠、湯家壩、岳家坡、吳家院、立石子、馬家院、崔家溝、草川子、三合、水井埡、張家山棗刪汗、滾子坪、黃家坪19個行政村。

行政區劃

在2002年下半年村級規模調整中,共合併3個村、22個村民小組,合併後全鎮為16個行政村、89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2338人(2017)。
轄設行政村莊:吳家院村 崔家溝村 大竹壩村 湯家壩村 西方溝村 文家坪村 白束陵家壩村 毛壩河村 小河村 八廟河村 三合村 水井埡村 草川子村 張家山村 磙子坪村

自然資源

地理位置

我鎮位於寧強的東南面,距縣城59公里,地處川陝交界處,與四川萬家、古城鄉、兩河口鄉、南鄭黎坪森林公園毗鄰,地域面積171.08平方千米,最高海拔2103.7米,最低海拔680米。
區域截圖區域截圖

氣候條件

鎮內山大溝深,氣候變化複雜,屬典型的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21.5度左右,年降雨腳燥定量在1000—1800毫米之間,高山全年無霜期,只有100天左右,日照率每天3—4小時。

土地資源

全鎮森林總面積3.95萬畝,植被覆蓋率達75%,有蘭乎兵料耕地14158畝,其中旱地12002畝,水田2156畝,主要是黃泥土和棕壤土,地質穩定,土地肥沃,水資源豐富,貯藏有煤炭、菊花石等礦產資源,具有極大的利用和開發價值。

經濟發展

2006年底全鎮完成工農業總產值3142萬元,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1306元。有耕地面積14158畝,其中旱地12002畝,水田2156畝。糧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雲豆、油菜、小麥、馬玲薯,經濟作物主要有黃蓮、細辛、黨參、冬花,綠色特色產業主要有蠶桑、食用菌、旅遊資源開發等。
2006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5959畝,糧食總產4526萬噸,肉類總產1157萬噸,經濟作物播種面積4791.8畝,收入 20萬元。
2006年生豬飼養量達1.9萬頭,出欄商品豬1.5萬頭;牛飼養量達1782頭,出欄商品牛252頭;家禽飼養量達7萬隻,出欄商品雞4.5萬隻,創收125萬元。
該鎮緊緊圍繞經濟建設這箇中心,不斷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大力發展“畜、藥、桑”三大主導產業和“禽、菌、果”三大骨幹項目,一些傳統種養業迅猛發展,農村經濟結構不斷最佳化,農民人均純收入顯著增加。2006年底中藥材總面積達6800畝;生產袋料食用菌53萬袋;桑園面積達2100畝;年養蠶1200張;以核桃、板栗為主的乾果園面積700畝;退耕還林總面積達5600畝,年經濟收入2174萬元,人均收入1600元。

社會事業

(1)科技服務情況。鎮有農技站一所,成人技茅糊捉術學校一所,科技示範基地5處,為全鎮的糧食生產和產業發展起到了科技支撐和模範帶動作用。
(2)教育情況。到2006年底對全鎮的12所村級國小全面進行排危,對3所中心國小和鎮初級中學進行了維修和改善,使全鎮1646名適齡兒童住上了寬敞明亮的教室,改建了99名教職工的教學環境,全鎮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
(3)文化通訊情況。鎮內建有移動基站2處,聯通基站1處,天漢通基站1處,全鎮70%的村通手機,100%的村通固定電話,大大方便了人民民眾與外界的聯繫,靈通了信息,改變了民眾的精神面貌和思想觀念。
規劃建設中的毛壩河初級中學規劃建設中的毛壩河初級中學
(4)衛生事業。改善了鎮計生服務站,擴建了鎮衛生院,對各村衛生室進行了規範整頓,改善了民眾就醫條件,農村合作醫療的全面實施,基本解決民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生態環境

全鎮山大林森,地廣人稀,植被覆蓋率高達75%,水資源豐富,無工業污染,鎮內多奇石異洞,山中有珍貴藥材,珍稀動物,有較高的旅遊開發價值。

農村建設

指導思想

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十六屆五、六中全會精神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把解決“三農”問題作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因地制宜、科學規劃、以點帶面、產業支撐、基礎突破”的總體思路,以加快推進農村全面建設小康步伐為目標,以深化農村改革為動力,不斷調整最佳化農村經濟結構,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農村工業化和城鄉一體化,努力把我鎮建設成為“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發展目標

按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總體要求,該鎮新農村建設的目標是:
生產發展。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不斷最佳化,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不斷提高,農村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主導產業不斷發展壯大,逐步建起特色鮮明和競爭力較強的產業體系。到2010年,農業增加值達 元,主導產業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率達60%以上,農村勞動力在非農產業就業比例達到50%,城鎮化率達到35%以上,到2020年農業增加值 億元。
生活寬裕。農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質量持續提高,社會事業發展滯後的狀況得到持續改善,城鄉差距持續縮小,到2010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070元,到2020年全鎮人均純收入達到4000元。
鄉風文明。農村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邁上新台階,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道德風尚得到弘揚,農民思想、文化、道德水平顯著提高,鄉風健康向上,社會秩序良好,人民安居樂業。到2010年,農村適齡人口人均受教育水平達到9年,2020年力爭各村建有村文化室,帶動民眾文化生活,同時,農民對社會安全的滿意度達90%以上。
村容整潔。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根本改善,農村生態環境、人居環境和村容村貌明顯改觀,村鎮建設穩步推進,初步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按照“一建五改五通”目標(建沼氣池、改廚、改廁、改圈、改房、改環境,通水、通電、通水泥路、通電話、通廣播電視),狠抓基礎設施和環境建設。“十一五”期間新建沼氣池600口,2010年累計達到1000口,覆蓋28%的農戶,到2020年力爭達到80%的農戶用上沼氣。農村安全飲水覆蓋面2010年達70%,2020年達到95%。安全用電到2010年全覆蓋。到2010年,完善修建鎮級公路1條,協調多方關係,力爭修通毛壩河鎮至四川旺蒼的省級公路,30%的建制村通水泥路;2020年90%的建制村通油(水泥)路。到2010年,電話普級率30部/百人,行動電話普及率45部/百人,廣播覆蓋率達90%,電視覆蓋率達95%以上。
管理民主。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逐步實現制度化、規範化和程式化,村民民主權利得到切實保障,依法享有充分的知情權、參與權、管理權和監督權。村民對村務公開、民主管理的滿意率達85%以上,對“兩委”班子工作的滿意率達到80%以上。

實施步驟

第一步(2006—2010年):從制定規劃入手,建立和完善各項工作機制,確定西方溝村為試點,抓好試點示範,探索新農村建設的路子,逐步建立起“政府主導,市場運作,農民為主,社會參與”的新農村建設模式,著力抓好試點村建設,通過抓好試點,使全鎮50%的村基本達到新農村建設階段性目標。
第二步(2011—2020年):按照“擴大重點、面上展開、分線突破、梯次推進”的工作方法,全力抓好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業產業化建設,大力整治村容村貌,努力提高農民收入,力爭2015年全鎮6個村基本達到新農村建設階段性目標,到2020年全鎮13個重點村基本達到新農村建設階段性目標。
第三步(2020年以後):鞏固提高已基本達標村並使之向更高目標迫進。同時,集中扶持未達標村加快發展,力爭全鎮早日建成新農村,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目標。

經濟發展

2006年底全鎮完成工農業總產值3142萬元,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1306元。有耕地面積14158畝,其中旱地12002畝,水田2156畝。糧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雲豆、油菜、小麥、馬玲薯,經濟作物主要有黃蓮、細辛、黨參、冬花,綠色特色產業主要有蠶桑、食用菌、旅遊資源開發等。
2006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5959畝,糧食總產4526萬噸,肉類總產1157萬噸,經濟作物播種面積4791.8畝,收入 20萬元。
2006年生豬飼養量達1.9萬頭,出欄商品豬1.5萬頭;牛飼養量達1782頭,出欄商品牛252頭;家禽飼養量達7萬隻,出欄商品雞4.5萬隻,創收125萬元。
該鎮緊緊圍繞經濟建設這箇中心,不斷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大力發展“畜、藥、桑”三大主導產業和“禽、菌、果”三大骨幹項目,一些傳統種養業迅猛發展,農村經濟結構不斷最佳化,農民人均純收入顯著增加。2006年底中藥材總面積達6800畝;生產袋料食用菌53萬袋;桑園面積達2100畝;年養蠶1200張;以核桃、板栗為主的乾果園面積700畝;退耕還林總面積達5600畝,年經濟收入2174萬元,人均收入1600元。

社會事業

(1)科技服務情況。鎮有農技站一所,成人技術學校一所,科技示範基地5處,為全鎮的糧食生產和產業發展起到了科技支撐和模範帶動作用。
(2)教育情況。到2006年底對全鎮的12所村級國小全面進行排危,對3所中心國小和鎮初級中學進行了維修和改善,使全鎮1646名適齡兒童住上了寬敞明亮的教室,改建了99名教職工的教學環境,全鎮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
(3)文化通訊情況。鎮內建有移動基站2處,聯通基站1處,天漢通基站1處,全鎮70%的村通手機,100%的村通固定電話,大大方便了人民民眾與外界的聯繫,靈通了信息,改變了民眾的精神面貌和思想觀念。
規劃建設中的毛壩河初級中學規劃建設中的毛壩河初級中學
(4)衛生事業。改善了鎮計生服務站,擴建了鎮衛生院,對各村衛生室進行了規範整頓,改善了民眾就醫條件,農村合作醫療的全面實施,基本解決民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生態環境

全鎮山大林森,地廣人稀,植被覆蓋率高達75%,水資源豐富,無工業污染,鎮內多奇石異洞,山中有珍貴藥材,珍稀動物,有較高的旅遊開發價值。

農村建設

指導思想

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十六屆五、六中全會精神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把解決“三農”問題作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因地制宜、科學規劃、以點帶面、產業支撐、基礎突破”的總體思路,以加快推進農村全面建設小康步伐為目標,以深化農村改革為動力,不斷調整最佳化農村經濟結構,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農村工業化和城鄉一體化,努力把我鎮建設成為“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發展目標

按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總體要求,該鎮新農村建設的目標是:
生產發展。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不斷最佳化,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不斷提高,農村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主導產業不斷發展壯大,逐步建起特色鮮明和競爭力較強的產業體系。到2010年,農業增加值達 元,主導產業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率達60%以上,農村勞動力在非農產業就業比例達到50%,城鎮化率達到35%以上,到2020年農業增加值 億元。
生活寬裕。農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質量持續提高,社會事業發展滯後的狀況得到持續改善,城鄉差距持續縮小,到2010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070元,到2020年全鎮人均純收入達到4000元。
鄉風文明。農村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邁上新台階,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道德風尚得到弘揚,農民思想、文化、道德水平顯著提高,鄉風健康向上,社會秩序良好,人民安居樂業。到2010年,農村適齡人口人均受教育水平達到9年,2020年力爭各村建有村文化室,帶動民眾文化生活,同時,農民對社會安全的滿意度達90%以上。
村容整潔。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根本改善,農村生態環境、人居環境和村容村貌明顯改觀,村鎮建設穩步推進,初步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按照“一建五改五通”目標(建沼氣池、改廚、改廁、改圈、改房、改環境,通水、通電、通水泥路、通電話、通廣播電視),狠抓基礎設施和環境建設。“十一五”期間新建沼氣池600口,2010年累計達到1000口,覆蓋28%的農戶,到2020年力爭達到80%的農戶用上沼氣。農村安全飲水覆蓋面2010年達70%,2020年達到95%。安全用電到2010年全覆蓋。到2010年,完善修建鎮級公路1條,協調多方關係,力爭修通毛壩河鎮至四川旺蒼的省級公路,30%的建制村通水泥路;2020年90%的建制村通油(水泥)路。到2010年,電話普級率30部/百人,行動電話普及率45部/百人,廣播覆蓋率達90%,電視覆蓋率達95%以上。
管理民主。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逐步實現制度化、規範化和程式化,村民民主權利得到切實保障,依法享有充分的知情權、參與權、管理權和監督權。村民對村務公開、民主管理的滿意率達85%以上,對“兩委”班子工作的滿意率達到80%以上。

實施步驟

第一步(2006—2010年):從制定規劃入手,建立和完善各項工作機制,確定西方溝村為試點,抓好試點示範,探索新農村建設的路子,逐步建立起“政府主導,市場運作,農民為主,社會參與”的新農村建設模式,著力抓好試點村建設,通過抓好試點,使全鎮50%的村基本達到新農村建設階段性目標。
第二步(2011—2020年):按照“擴大重點、面上展開、分線突破、梯次推進”的工作方法,全力抓好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業產業化建設,大力整治村容村貌,努力提高農民收入,力爭2015年全鎮6個村基本達到新農村建設階段性目標,到2020年全鎮13個重點村基本達到新農村建設階段性目標。
第三步(2020年以後):鞏固提高已基本達標村並使之向更高目標迫進。同時,集中扶持未達標村加快發展,力爭全鎮早日建成新農村,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目標。

地圖信息

地址:漢中市寧強縣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