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編(毛南族花竹帽編織技藝)(毛南族花竹帽編織技藝)

竹編(毛南族花竹帽編織技藝)

毛南族花竹帽編織技藝一般指本詞條

竹編(毛南族花竹帽編織技藝),廣西壯族自治區環江毛南族自治縣傳統美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花竹帽流傳已有幾百年的歷史,清代嘉慶年間出產的“竹笠極細密,少年婦女戴之”(清《廣西通志》)。民國年間,毛南族自治縣地區“出產最精緻的斗笠”(《思恩縣誌》)亦被載入史冊。毛南族花竹帽的取材十分講究,由於早春竹材寒濕太重,而霜後的篾皮易脆,通常於夏至後立秋前選取修直勻稱的筋竹和墨竹。制篾時,先破竹裁條,然後破扁篾、破薄篾,再在竹篾兩頭拱開梳絲,分篾細如髮絲,用於交叉輻射、細密編織。

2011年5月23日,竹編(毛南族花竹帽編織技藝)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Ⅶ-51。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竹編(毛南族花竹帽編織技藝)
  • 遺產級別:國家級
  • 申報地區:廣西壯族自治區環江毛南族自治縣
  • 遺產類別:傳統美術
  • 遺產編號:Ⅶ-51
  • 批准時間:2011年5月23日
歷史淵源,文化特徵,製作工序,傳承保護,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花竹帽,毛南語叫做“頂卡花”(即在帽底編織花紋的意思),象徵著吉祥和幸福,是毛南族男女青年的定情信物,亦是毛南族自治縣當地女子出嫁時必不可少的嫁妝,被譽為毛南族的“族寶”。毛南族花竹帽在過去多被當做雨具使用,後成為毛南族服飾的組成部分。花竹帽在當地流傳已有幾百年的歷史,清代嘉慶年間出產的“竹笠極細密,少年婦女戴之”(清《廣西通志》)。民國年間,毛南族自治縣地區“出產精緻的斗笠”(《思恩縣誌》)亦被載入史冊。
花竹帽在毛南族地區曾歷盡坎坷。1949年前,毛南族有許多人以編花竹帽為業,僅譚順美所在的古周村就有30多位編織者,在當時的六圩街(今下南街)還專有花竹帽行。毛南族勞動婦女非常喜歡戴花竹帽,花竹帽不僅是毛南族婦女的寵物,而且鄰近縣、鄉的壯族婦女也以能戴上一頂花竹帽而感到自豪,花竹帽曾一度成為搶手暢銷的特產。
在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中,原來允許的家庭副業被當作“資本主義尾巴”批判,花竹帽被視為“具有小資產階級情調”而遭到禁止,加上人們每天忙著在生產隊勞動掙工分、求溫飽,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再編織花竹帽。隨著時間的流逝,花竹帽在市場上逐漸衰落了。
改革開放後,受外來文化的影響,毛南族青年中開始流行以穿喇叭褲、佩戴手錶等為時髦,戴花竹帽被一些人認為“土氣”。花竹帽在毛南族民間婚俗傳統中的聖潔地位受到嚴重挑戰,其象徵意義和文化內涵亦日趨淡化。而隨著老一代花竹帽藝人的先後謝世,花竹帽面臨名師斷代之虞。
20世紀80年代整整十年,下南鄉政府和一些關心民族文化的人,一直設法搜尋會編花竹帽的人,但都未能如願。直到20世紀90年代初,一位當地幹部路過古周村,偶然發現會編織花竹帽的譚順美老人還健在,這才使瀕臨失傳的花竹帽編織工藝有了“絕處逢生”的機會。

文化特徵

毛南族花竹帽的取材十分講究,由於早春竹材寒濕太重,而霜後的篾皮易脆,通常於夏至後立秋前選取修直勻稱的筋竹和墨竹。制篾時,先破竹裁條,然後破扁篾、破薄篾,再在竹篾兩頭拱開梳絲,分篾細如髮絲,用於交叉輻射、細密編織。編織花竹帽用的竹篾分黑篾與黃篾,黑篾系以藍澱墨色染制,黃篾則以黃桅子榨汁染制。花竹帽的基本造型為平面和圓錐體的立體組合,編成的篾紋以五角星為中心,周邊又按六角形環疊交叉輻射編結,整合定型後還要以上好桐油煉膏塗刷。其帽形大方,花紋美觀,結實耐用。
花竹帽的造型、結構、圖紋、色彩則折射出了方圓相伴、奇正相合、陰陽相生的“和諧”。哲理與古代的信仰理念,給人以工藝文化的深層啟迪。

製作工序

竹編(毛南族花竹帽編織技藝)製作過程如下:
1、選篾。選材取材有訣竅,於夏至後立秋前選取修直勻稱的金竹和墨竹,以避免早春竹材寒濕太重和經霜後篾皮易脆的弊端。所選的金竹和墨竹均為兩年,不夠兩年的易長蟲,太嫩而韌性不夠,不利於編織;超過兩年的,太老太硬,也不利於編織。
2、制篾。包括破竹裁條、劈扁篾、劈細薄篾(寬約2毫米,厚約0.5-0.8毫米)、再在細篾兩頭環拱剖絲,作交叉輻射、細密編織之用。砍竹回來較好在兩天內劈竹取篾,否則竹子會失去水分導致取其表皮成篾時不易脫落、韌性降低,特別是“彎拱剖絲”這一程式更是講究,水分不夠或太幹了,細薄篾就難以製成細如髮絲狀或易脆斷。
3、上模。即帽頂部分編織,帽子的里外兩層所用篾片均為15片。開始先在地面上用15片篾片編織成五角星形,之後再套在相應的帽模上。
4、結形。此程式既煩瑣又不可少壓、收緊拉緊、錘緊、灑水(篾絲超細超薄易失水分,保持水分使其韌性依然及空隙收緊)等一系列動作,直到帽頂修整成帽模樣的圓錐形,同時空隙組成了一個個六邊形圖案。
5、編織。結形之後便開始了精巧的編織過程,在整個編織過程中要將細絲不斷拉緊、收緊、灑水(為了編得緊湊,編的時候要灑些水)、修整,以達到嚴謹、密實、精緻的效果,其中尤以前三圈的編織頗有難度,缺乏經驗的人是難編好的。整個過程包括編織、收口、花托帽箍編織等。
6、整合。表里兩層編好後,合在一起即陰陽結合。合併時將表里兩層縫合在一起,剪一塊圓形深藍布或黑布,再放一撮“青皮”(打拋篾片時所得的竹絨),接著放2-3張薄紗紙(起防水作用),紙上覆一塊花布,花布上再蓋一塊深藍布或黑布,然後將表層扣在上面,使表里兩層合一,之後用針線縫合帽邊,起固定作用。
7、勒邊。毛南語叫“包邊”或“羅邊”,即傳統的辮子編。只需1根篾片和3根圓形篾條。開始用1根篾條縫合表里兩層,篾片表面,往下插入兩層的邊緣空隙處,再往上纏,接著往下重複一輪,而且每距離約為0.1尺處上下纏合一次。接著,插人3根篾條。然後,用已纏好一輪的餘下篾片與這3根篾條壓纏,先纏近處的一根,再拿2-5條互扭一次才拿篾片纏,接下來是第三條與第二條相互扭一次,再拿篾片壓纏,直到纏完。
8、護頂。表層的頂部略尖狀,用鵝羽毛管破開,順著主篾編織的脈絡覆上,使主篾不受磨損,延長帽子的使用壽命。花竹帽基本省略了這一程式,原因簡單,以前花竹帽會用於勞作,護頂起保護使之耐用,而現階段花竹帽只是飾品,不需此功能,也可說是不必要了。
9、塗刷油料。花竹帽整合定型後,用上好的桐油煉膏塗刷,這不僅可以保護帽子的原色狀態,並有防腐作用,延長帽子的使用壽命,而且還可以調整篾絲的間隙,使篾絲接頭處渾然一體。油膏須文火熬煮,成膏以拉絲不斷為佳。刷油則按“三晾三刷”乃至“九晾九刷”工序實施油膜保護:“晾”,即指放於乾燥、通風處晾乾;“刷”,即擦或打磨光滑的意思。
10、成品。經過十幾道煩瑣而精緻的程式後,一頂美麗的花竹帽在毛南族能工巧匠們的精心編織下成形。花竹帽最初是用作遮陽擋雨的勞作工具,沒有太多的附加裝飾,後來演變成了愛情信物、贈品、裝飾品,則在帽頂端處加上紅或黃絨球,帽檐處則纏上紅或黃流蘇,在花竹帽歌舞表演中,會顯得更耀眼美觀、大方。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毛南族花竹帽編織技藝是一種手工技藝文化,象徵吉祥幸福。花竹帽的傳說,源於一個美麗動人的愛情故事,花竹帽由此流傳開來,成了愛情的象徵和幸福美滿生活的標記。它反映了毛南族青年男女戀愛自由和崇尚勤勞慧巧的擇偶觀念,具有深刻的歷史文化內涵。
傳承狀況
生活觀念的改變,使毛南族花竹帽的象徵意義和文化內涵漸趨淡化,毛南族花竹帽編織技藝面臨傳承面狹窄和授技艱難的雙重危機,而毛南族花竹帽所面臨的困境也是中國許多傳統手工藝在現代化過程中面臨的問題。
傳承人物
譚素娟,女,毛南族,廣西壯族自治區環江毛南族自治縣人, 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項目名稱為竹編(毛南族花竹帽編織技藝),申報地區為廣西壯族自治區環江毛南族自治縣。
保護措施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環江毛南族自治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中心獲得“竹編(毛南族花竹帽編織技藝)”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竹編(毛南族花竹帽編織技藝)項目保護單位環江毛南族自治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中心評估合格。

社會影響

社會活動
2016年6月18日至26日,廣西環江·毛南族分龍節暨第二屆世界自然遺產文化旅遊節在毛南族自治縣舉行,節日上展示毛南族花竹帽編織技藝。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