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比較文學實用教程》在系統闡述比較文學基本原理的基礎上,注重實用性、實踐性,尤為突出教學實踐的豐富性與生動性,將學科理論深入淺出的闡發與研究案例生動具體的分析緊密融合,並附有代表性的研究案例,以利於學生掌握和理解學科原理,學會比較文學研究,因而非常適合高等院校本科生教學。
圖書目錄
導言 比較文學的視角與世界文學的觀念
第一章 比較文學的定義、學派及發展
第一節 比較文學的定義、學派及最新發展
一、什麼是比較文學?
二、比較文學、世界文學與總體文學
三、比較文學的學派
四、比較文學的最新發展
第二節 中國比較文學的歷史與現狀
第二章 影響研究
第一節 影響研究的理論表述和分類
一、梵·第根對影響研究的描述和細分
二、影響研究的特點以及對其的反思
第二節 “孤兒”在英國的足跡:影響研究案例分析
一、研究案例的主要內容
二、對研究案例的總括和評價
附案例《趙氏孤兒》雜劇在啟蒙時期的英國
第三章 形象學
第一節 形象學的理論與研究方法
一、形象學的淵源與發展
二、形象學的特點與功能
三、形象學的研究範圍與內容
四、形象學的研究方法與前景
第二節 西方文學中的中國形象:形象學案例分析
附案例中國異托邦:二十世紀西方的文化他者
第四章 平行研究
第一節 平行研究及可比性
第二節 中西文學的通感:平行研究案例分析
附案例通感
第五章 主題學
第一節 主題學的由來、發展及基本理論方法
一、主題學理論的由來
二、主題學在漢語文學研究中的發展與開拓及其反傳統性質
三、主題與母題的側重與區別
四、主題學研究中的意象、情境、套語、慣用語
第二節 案例分析:印度文學在東亞文學中的觸媒作用
附案例印度故事在中國及其他國文學中之作用
第六章 文類學
第一節 文類學述要
一、縱向溯源:中西文類學概述
二、橫向剖析:文類學的研究對象和範圍
三、個案舉要:詩歌、小說、戲劇、散文
第二節 中西詩歌的情趣:文類學的案例分析
附案例中西詩在情趣上的比較
第七章 比較詩學
第一節 比較詩學的興起與中西比較詩學
一、從崇尚文學的理性到理性的沒落
二、早熟的置重情感的中國詩學
三、中西詩學對話的誤區與教訓
第二節 反潮流:贈笑錢錘書《詩可以怨》的合理性及其限度
附案例詩可以怨
第八章 跨學科研究
第一節 跨學科研究的範疇及學理依據
第二節 文學與人類其他表現領域的比較
一、文學與其他藝術門類
二、文學與人文學科
三、文學與自然科學
第三節 案例分析:《聖經》與文學研究
附案例《聖經》與美國神話
第九章 國際中國學研究
第一節 作為比較文學分支的國際中國學研究
一、“國際中國學”與“國際中國學研究”
二、國際中國學及其研究的發展歷史與現狀
三、國際中國學研究的主要內容
四、作為比較文學的分支
第二節 國際中國學研究案例分析
一、原典實證的研究方法
二、對研究人員的學養要求
附案例日本近代儒學研究三聞人
第十章 中國務民族文學比較研究
第一節 中國務民族文學比較研究概況
一、各民族文學的關係研究歸屬民墓厚比較文學的理由及歷史沿革
二、各民族文學比較研究的發展現狀
第二節 案例分析:蒙古史詩傳統與漢族演義小說的文化融合
附案例蒙古史詩傳統與漢族演宙盛墊義小說的結合——《欠愚定霸五傳》論略
第十一章 世界華人文學與流散文學
第一節 世界華人文學與離散文學槳遙槳跨
一、概念辨析:從海外華文文學到世界華人文學
二、雅坑剃世界華人文學與流散文學的特徵
第二節 世界華人文學與離散騙整刪文學案例分析
附案例簡論麻將與《喜福會》的主題與結構
參考教材
後記本教材的緣起、特點與使用說明
第二節 反潮流:錢錘書《詩可以怨》的合理性及其限度
附案例詩可以怨
第八章 跨學科研究
第一節 跨學科研究的範疇及學理依據
第二節 文學與人類其他表現領域的比較
一、文學與其他藝術門類
二、文學與人文學科
三、文學與自然科學
第三節 案例分析:《聖經》與文學研究
附案例《聖經》與美國神話
第九章 國際中國學研究
第一節 作為比較文學分支的國際中國學研究
一、“國際中國學”與“國際中國學研究”
二、國際中國學及其研究的發展歷史與現狀
三、國際中國學研究的主要內容
四、作為比較文學的分支
第二節 國際中國學研究案例分析
一、原典實證的研究方法
二、對研究人員的學養要求
附案例日本近代儒學研究三聞人
第十章 中國務民族文學比較研究
第一節 中國務民族文學比較研究概況
一、各民族文學的關係研究歸屬比較文學的理由及歷史沿革
二、各民族文學比較研究的發展現狀
第二節 案例分析:蒙古史詩傳統與漢族演義小說的文化融合
附案例蒙古史詩傳統與漢族演義小說的結合——《五傳》論略
第十一章 世界華人文學與流散文學
第一節 世界華人文學與離散文學
一、概念辨析:從海外華文文學到世界華人文學
二、世界華人文學與流散文學的特徵
第二節 世界華人文學與離散文學案例分析
附案例簡論麻將與《喜福會》的主題與結構
參考教材
後記本教材的緣起、特點與使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