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哲學與文化(一)

比較哲學與文化(一)

《比較哲學與文化(一)》是吳森著哲學著作,1978年7月出版。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比較哲學與文化(一)
  • 創作年代:現代
  • 作者:吳森
  • 類別:哲學
內容簡介,創作背景,

內容簡介

(一)“哲學和文化的比較研究”一文介紹了五種哲學和文化的比較研究方法:通觀法、局部法、襯托法、批評法和融匯法。(二)“從‘心理距離說’談到對中國文化的認識”和(三)”情’與中國文化”這兩篇文章指出了中西文化之別:中國文化重道德,具有藝術意味,中國文化精神以“情”為基礎;西方文化重法律,與科學精神共通。(四)“中國倫理的基本精神”指出我國倫理精神具有“人本的”、“現世的”、“實踐的”、“和平的”和“非功利的”等特色,但這些都不是最基本的精神;最基本的精神是對“行為之美”的感受。(五)”個人主義’與中國社會”說明我們需要的不是美國的個人主義,而是個人主義後面的“守法精神”和。個人獨立精神”。(六)“懷海德和東西哲學的融會”闡明懷氏哲學與中國思想的幾點共同之處:宇宙歷程觀、萬有相關論和強調當下的體認。(七)“杜威哲學的重新認識”指出自胡適以來把杜威思想譯為“實用主義”是不妥的,而應澤為“實踐主義”。(八)“易經和杜威思想的革命觀”把易經中“革”卦的卦理和杜氏政治哲學中的革命思想作一比較。(九)“易經和杜威的因果論”把杜威哲學的因果論和易經思想所設定的因果觀作一比較。(十)“從美國哲學看易經的宇宙觀”用美國後實用主義的“根喻法”說明易經的宇宙觀是中國人家庭觀的引申和擴展。(十一)“從比較哲學的觀點看佛教的基本精神”指出佛的“無我論”可以和當代西方的現象學、精神分析學及實踐主義匯通,在道德修養上可以矯正個人主義的流弊。(十二)。從‘比較文化’和‘科學哲學’看中醫的基本精神”中作者首先將中西文化作一簡單比較:西方文化有三大支柱:科學、法律和宗教;中國文化有兩大基石:道德和藝術。然後作者分析了中醫的特點,指出中醫是一種藝術性的科學,不是反科學,而是屬於另一科學傳統之學。(十三)“論治哲學的門戶和方法”和(十四)“續談門戶和方法”兩篇文章尖銳地指出,中國哲學之所以未得以顯著發展,其原因之一在於傳統學人的積弊:以學術為私產,形成門戶之對壘,彼此攻擊,以至於各自劃地為牢、孤芳自賞。因此作者提出應以“方法意識”代替“門戶意識”。(十五)”克己復禮’辯”以語義分析法和文字訓詁法來論證“復禮”一詞的真實含義。(十六)“論中國哲學的出路問題”中提出關於“未來的中國哲學應如何創造”問題的“四要”、“四不要”。“四不要”是①不要期望“禮失而求諸野”;②不要“諱疾忌醫”;③衛道之士不要“故步自封”;④革新之士不要“崇洋媚外”。。四要”是①要認識中國文化傳統;②要分別糟粕與精華;⑧要溝通古今和中外;④要融合理論和實踐。(十七)“哲學教育改進之我見”中批評哲學教育的現狀,指出講授法的流弊。最後一篇為(十八)“門戶、方法和中國哲學的未來”,文中構想了未來的中國哲學,指出未來的中國哲學應該是以中國文化為本,要融匯各哲學傳統,要趕上世界潮流,是全中國人的哲學。要實現這一構想重要的是改革哲學教育方法。

創作背景

本書作者吳森先生是台灣學貫中西的學者,在美國獲博士學位,並在美講學18年。他學識十分淵博,不僅哲學,文學、經學、佛學,而且文字、訓詁之類都有深刻研究。回台灣後,他專門研究比較哲學與文化課題,本書便是作者在這方面的研究成果,收入作者近年來在港台兩地發表的論文18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