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比法(比較分析法)

對比法

比較分析法一般指本詞條

對比法,也叫對比分析法或者比較分析法,是通過實際數基數的對比來提示實際數與基數之間的差異,藉以了解經濟活動的成績和問題的一種分析方法。在科學探究活動中,常常用到對比分析法,這種分析法與等效替代法相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對比法
  • 別名1:對比分析法
  • 別名2:比較分析法
  • 相似:等效替代法
  • 水平對比法:(Benchmarking)又稱標桿法
  • 對比法:人物對比、場面對比、細節對比
概述,基本信息,優點實用性,歸納對比法,自覺對比法,理論基礎,基本特點,優序對比法,形式,

概述

對比法,戲劇常用的一種主要藝術手法。一般有三種對比:人物對比、場面對比、細節對比。

基本信息

人物對比
戲劇常用的一種主要藝術手法。一般有三種對比:人物對比、場面對比、細節對比。一齣戲里處於對立狀態的人物,往往通過對比加以描寫,以突顯其性格差異和相反的意志,使人物形象更加鮮明。對比包含兩種情況:一是由順境轉向逆境的悲劇性突變;二是由逆境轉向順境的喜劇性突變。
水平對比
水平對比法(Benchmarking)又稱標桿法。是對照最強有力的競爭對手或已成為工業界領袖的公司,在產品的性能、質量和售後服務等各方面進行比較分析和量度,並採取改進措施的連續過程。
水平比較法包括兩個重要的方面,一方面制訂計畫,不斷地尋找和樹立國內、國際先進水平的標桿,通過對比和綜合思考發現自已產品的差距;另一方面不斷地採取設計、工藝和質量管理的改進措施,取人之長、補已之短,不斷提高產品的技術和質量水平,超過所有的競爭對手,達到和保持世界先進水平。
採用水平對比法不是單純地模仿,而是創造性地借鑑。通過深入的思考、研究,集眾家之長,開展技術創新,實現產品性能的提升。只有掌握了突破性的技術,才有可能領先世界。為了更好地開展水平對比法,應當建立有關的資料庫,並不斷更新。水平對比法在美國已獲得廣泛的套用和明顯的成效。
例如針對某一個績效評估要素,比較員工與員工的績效水平,看誰做的“更好”,記錄每個員工被比較時,屬於“更好”的次數,根據次數的高低給員工排序。和直接排序法類似,這是一種更為細緻的通過對比排序來考核績效水平的方法,它的特點是每一個考核要素都要進行人員間的兩兩比較和排序,使得在每一個考核要素下,每一個人都和其他所有人進行了比較,所有被考核者在每一個要素下都獲得了充分的排序。也是一種相對的定性評價方法。
優點實用性
因為是通過兩兩比較而得出的次序,得到的評估更可靠和有效。
缺點和適用範圍
和直接排序法相似,僅適合人數較少的情況,且操作比較麻煩。
歸納對比法
歸納法是指把具體個別的事物,分別加以綜合,從而獲得一般結論的方法。所以,在邏輯學中,一貫把從個別走向一般的思維形式稱為歸納。對比則是通過對不同事物的比較,尋求其同中之異或異中之同的研究方法。
歸納對比法綜合運用,可以把零散的、不成系統的知識系統化、理論化,還可以通過比較,找出事物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把相近的事物區分開來。
自覺對比法
外語教育學中的一種學習方法。
理論基礎
前蘇聯教育學把德育提到十分重要的地位。前蘇聯教育學認為各學科教學應培養學生共產主義世界觀。它引用列寧的名言,“只有用人類創造的全部知識財富來豐富自己的頭腦,才能成為共產主義者”(《列寧選集》第四卷第348頁,人民出版社,1972年)。共產主義世界觀是建立在知識基礎上的,故每門學科要重視傳授知識。外語教學中進行母語與外語對比具有思想教育的意義。因為通過兩種語言對比更能明確認識自己的思維,加深對母語和母語課所學知識的認識。因此,系統傳授語言知識極為重要。系統的外語知識在外語教學中起主導作用。技能和熟巧是為知識服務的。因此,外語教學中要系統講解語法知識,對比兩種語言。自覺性原則是前蘇聯教育學的一個重要原則。外語教學中的自覺性是指在分析、對比兩種語言的基礎上理解語言材料。自覺性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語言形式上,而不是在語言所表述的內容上。自覺原則成了自覺對比法的重要的教育學理論基礎。
前蘇聯語言學認為,語言是由語音、辭彙、語法三要素組成的。語音是物質外殼,辭彙是建築材料,語法是結構框架。掌握語言就等於掌握語音的物質外殼,辭彙的建築材料加上語法的框架。根據史達林的語言觀,語言是思維的物質外殼,沒有語言的赤裸裸的思維是不存在的。自覺對比法認為學生早已掌握了母語,母語成了學生思維的物質外殼。學生學習外語時,思維的外殼不是外語,而是母語。因此,學生學習外語時要依靠母語。用母語講解、翻譯和母語與外語進行對比,是理解和掌握外語的基礎。
生理學家巴甫洛夫的兩種信號學說是自覺對比法的另一個心理學理論基礎。兩種信號是指第一信號“實物”和第二信號“語言”。母語和外語都是語言,因此兩者都是第二信號,只是母語是早已掌握的第二信號,而外語是需要新學的第二信號。新的第二信號外語要依靠原有的第二信號母語。新的第二信號外語不能與客觀世界建立直接聯繫,要在原有的第二信號母語的基礎上才能與客觀世界建立直接聯繫。自覺對比法的依靠母語的原則是建立在兩種信號心理學說的基礎上的。
基本特點
依靠母語進行翻譯和對比:
依靠母語進行翻譯和對比是自覺對比法的唯一的特殊性原則。母語與外語相互翻譯和對比是自覺理解和掌握外語的根本手段,是學生自覺學習外語的基礎。自覺對比法的自覺性與直接法的機械性、無意識性是針鋒相對的。因此,翻譯和對比貫穿在自覺對比法外語教學的全過程。
語言規則指導語言實踐:
自覺對比法強調講解語法規則,對比外語和母語的語法現象。編寫外語教材以語言規則為主要線索。外語教學首先要求掌握語法知識,再在語法規則的指導下進行語言實踐。沒有語言規則的理論指導的語言實踐是盲目的實踐,不自覺的實踐。理解和掌握語言規則是自覺理解和掌握外語的基礎。對比外語和母語語法現象的異同,能促進母語的正遷移作用和防止它的負遷移作用。
在分析理解語言知識基礎上模仿:
語言材料首先要進行分析講解語法規則,並用母語進行翻譯、比較從而理解其意。在理解語言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模仿,才是自覺的模仿,自覺的學習,才能達到正確的模仿、操練和牢固的記憶。
在書面語基礎上進行口語教學:
書面語是外語教學的基礎。閱讀是外語教學的主要的和最重要的手段。視覺感知外語是最可靠的感知,是外語教學的出發點。口語要在書面語基礎上進行訓練和培養,才能獲得有效的發展。
由分析到綜合:
外語語言材料的安排和教學,採用由分析到綜合的順序,即語音——辭彙——句子——課文。外語教學一開始設定一個語音階段,孤立地學習字母和語音,然後由語音組成單詞,再由單詞組成詞組、句子,由句子再組成課文。外語教學先分析性地掌握語音、辭彙、語法知識,再綜合性地掌握句子和課文。
優序對比法
優序對比法的定義
許多企業的歷史數據常常不能反映因素之間的客觀關係,而且也有些因素不能用量化的形式進行計算。如何評定它們之間的重要程度呢?優序對比法通過各項因素兩兩比較,充分考慮各項因素之間的互相聯繫,從而確定其權重。
優序對比法是先需要構建判斷尺度,一般情況下,重要程度判斷尺度可用1,2,3,4,5五級表示,數字越大,表明重要性越大。當兩個目標對比時,如果一個目標性為5,則另一目標重要性為0;如果一個目標為3,則另一個目標為5。
評價
優序對比法通過各考評因素之間的對比,充分顯示出因素與因素之間重要性的相互關係,實施過程仍需要管理者依憑經驗作出判斷,雖然在某一判斷上,可能會出現偏差,但是卻可以在與其他因素的比較上得到彌補,對決策者的主觀經驗判斷是一個補充,因此,具有較大的客觀科學性。
實踐證明,這種方法是切實可行的。
高低濃度對比法的原理
高低濃度對比法(主成分自身對照法)。先配製一定濃度的供試品溶液,然後稀釋一定倍數得到另一低濃度溶液,作為對照溶液。將兩種溶液點樣,展開後,比較所得斑點。在生物研究中經常會比較兩種容易中菌種的數目。供試品溶液中雜質斑點的顏色不得深於對照溶液的主斑點(有的還規定供試品溶液雜質斑點個數不得超過幾個)。

優點實用性

因為是通過兩兩比較而得出的次序,得到的評估更可靠和有效。
缺點和適用範圍
和直接排序法相似,僅適合人數較少的情況,且操作比較麻煩。

歸納對比法

歸納法是指把具體個別的事物,分別加以綜合,從而獲得一般結論的方法。所以,在邏輯學中,一貫把從個別走向一般的思維形式稱為歸納。對比則是通過對不同事物的比較,尋求其同中之異或異中之同的研究方法
歸納對比法綜合運用,可以把零散的、不成系統的知識系統化、理論化,還可以通過比較,找出事物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把相近的事物區分開來。

自覺對比法

外語教育學中的一種學習方法。

理論基礎

前蘇聯教育學把德育提到十分重要的地位。前蘇聯教育學認為各學科教學應培養學生共產主義世界觀。它引用列寧的名言,“只有用人類創造的全部知識財富來豐富自己的頭腦,才能成為共產主義者”(《列寧選集》第四卷第348頁,人民出版社,1972年)。共產主義世界觀是建立在知識基礎上的,故每門學科要重視傳授知識。外語教學中進行母語與外語對比具有思想教育的意義。因為通過兩種語言對比更能明確認識自己的思維,加深對母語和母語課所學知識的認識。因此,系統傳授語言知識極為重要。系統的外語知識在外語教學中起主導作用。技能和熟巧是為知識服務的。因此,外語教學中要系統講解語法知識,對比兩種語言。自覺性原則是前蘇聯教育學的一個重要原則。外語教學中的自覺性是指在分析、對比兩種語言的基礎上理解語言材料。自覺性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語言形式上,而不是在語言所表述的內容上。自覺原則成了自覺對比法的重要的教育學理論基礎。
前蘇聯語言學認為,語言是由語音、辭彙、語法三要素組成的。語音是物質外殼,辭彙是建築材料,語法是結構框架。掌握語言就等於掌握語音的物質外殼,辭彙的建築材料加上語法的框架。根據史達林的語言觀,語言是思維的物質外殼,沒有語言的赤裸裸的思維是不存在的。自覺對比法認為學生早已掌握了母語,母語成了學生思維的物質外殼。學生學習外語時,思維的外殼不是外語,而是母語。因此,學生學習外語時要依靠母語。用母語講解、翻譯和母語與外語進行對比,是理解和掌握外語的基礎。
生理學家巴甫洛夫的兩種信號學說是自覺對比法的另一個心理學理論基礎。兩種信號是指第一信號“實物”和第二信號“語言”。母語和外語都是語言,因此兩者都是第二信號,只是母語是早已掌握的第二信號,而外語是需要新學的第二信號。新的第二信號外語要依靠原有的第二信號母語。新的第二信號外語不能與客觀世界建立直接聯繫,要在原有的第二信號母語的基礎上才能與客觀世界建立直接聯繫。自覺對比法的依靠母語的原則是建立在兩種信號心理學說的基礎上的。

基本特點

依靠母語進行翻譯和對比:
依靠母語進行翻譯和對比是自覺對比法的唯一的特殊性原則。母語與外語相互翻譯和對比是自覺理解和掌握外語的根本手段,是學生自覺學習外語的基礎。自覺對比法的自覺性與直接法的機械性、無意識性是針鋒相對的。因此,翻譯和對比貫穿在自覺對比法外語教學的全過程。
語言規則指導語言實踐:
自覺對比法強調講解語法規則,對比外語和母語的語法現象。編寫外語教材以語言規則為主要線索。外語教學首先要求掌握語法知識,再在語法規則的指導下進行語言實踐。沒有語言規則的理論指導的語言實踐是盲目的實踐,不自覺的實踐。理解和掌握語言規則是自覺理解和掌握外語的基礎。對比外語和母語語法現象的異同,能促進母語的正遷移作用和防止它的負遷移作用。
在分析理解語言知識基礎上模仿:
語言材料首先要進行分析講解語法規則,並用母語進行翻譯、比較從而理解其意。在理解語言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模仿,才是自覺的模仿,自覺的學習,才能達到正確的模仿、操練和牢固的記憶。
在書面語基礎上進行口語教學:
書面語是外語教學的基礎。閱讀是外語教學的主要的和最重要的手段。視覺感知外語是最可靠的感知,是外語教學的出發點。口語要在書面語基礎上進行訓練和培養,才能獲得有效的發展。
由分析到綜合:
外語語言材料的安排和教學,採用由分析到綜合的順序,即語音——辭彙——句子——課文。外語教學一開始設定一個語音階段,孤立地學習字母和語音,然後由語音組成單詞,再由單詞組成詞組、句子,由句子再組成課文。外語教學先分析性地掌握語音、辭彙、語法知識,再綜合性地掌握句子和課文。

優序對比法

優序對比法的定義
許多企業的歷史數據常常不能反映因素之間的客觀關係,而且也有些因素不能用量化的形式進行計算。如何評定它們之間的重要程度呢?優序對比法通過各項因素兩兩比較,充分考慮各項因素之間的互相聯繫,從而確定其權重。
優序對比法是先需要構建判斷尺度,一般情況下,重要程度判斷尺度可用1,2,3,4,5五級表示,數字越大,表明重要性越大。當兩個目標對比時,如果一個目標性為5,則另一目標重要性為0;如果一個目標為3,則另一個目標為2。
舉例說明
比如,在績效考核過程中,某一職位有四個KPI的考評因素,分別為ABCD四個因素,如下表:
A
B
C
D
合計
權數
A
0
2
1
3
0.1
B
5
4
3
12
0.4
C
3
1
1
5
0.17
D
4
2
4
10
0.33
合計
12
3
10
5
30
1
說明:合計列是將該行與其他因素兩兩比較得出的值進行加總,最終權數則是以各行合計數除以總合計得出。
評價
優序對比法通過各考評因素之間的對比,充分顯示出因素與因素之間重要性的相互關係,實施過程仍需要管理者依憑經驗作出判斷,雖然在某一判斷上,可能會出現偏差,但是卻可以在與其他因素的比較上得到彌補,對決策者的主觀經驗判斷是一個補充,因此,具有較大的客觀科學性。
實踐證明,這種方法是切實可行的。
高低濃度對比法的原理
高低濃度對比法(主成分自身對照法)。先配製一定濃度的供試品溶液,然後稀釋一定倍數得到另一低濃度溶液,作為對照溶液。將兩種溶液點樣,展開後,比較所得斑點。在生物研究中經常會比較兩種溶液中菌種的數目。供試品溶液中雜質斑點的顏色不得深於對照溶液的主斑點(有的還規定供試品溶液雜質斑點個數不得超過幾個)。
對比法(比較分析法)

形式

對比分析法的形式:
對比分析法根據分析的特殊需要又有以下兩種形式:
1、絕對數比較
它是利用絕對數進行對比,從而尋找差異的一種方法。
2、相對數比較
它是由兩個有聯繫的指標對比計算的,用以反映客觀現象之間數量聯繫程度的綜合指標,其數值表現為相對數。由於研究目的和對比基礎不同,相對數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1)結構相對數:將同一總體內的部分數值與全部數值對比求得比重,用以說明事物的性質、結構或質量。如,居民食品支出額占消費支出總額比重、產品合格率等。
2)比例相對數:將同一總體內不同部分的數值對比,表明總體內各部分的比例關係,如,人口性別比例、投資與消費比例等。
3)比較相對數:將同一時期兩個性質相同的指標數值對比,說明同類現象在不同空間條件下的數量對比關係。如,不同地區商品價格對比,不同行業、不同企業間某項指標對比等。
4)強度相對數:將兩個性質不同但有一定聯繫的總量指標對比,用以說明現象的強度、密度和普遍程度。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用"元/人"表示,人口密度用"人/平方公里"表示,也有用百分數或千分數表示的,如人口出生率用‰表示。
5)計畫完成程度相對數:是某一時期實際完成數與計畫數對比,用以說明計畫完成程度。
6)動態相對數:將同一現象在不同時期的指標數值對比,用以說明發展方向和變化的速度。如,發展速度、增長速度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