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比索頓古蹟
- 外文名:Bisotun
- 地理位置:伊朗西部克爾曼沙汗省喀曼夏市郊
- 景點級別:世界文化遺產
- 所屬國家:伊朗
世界文化遺產,基本資料,遺產描述,世遺委員會評價,遺產介紹,主要景觀,楔形文字銘文,
世界文化遺產
基本資料
遺產名稱:比索頓(Bisotun)
入選時間:2006年
遴選依據:文化遺產(ii)(iii)
地理位置:N34 23 18 E47 26 12
遺產編號:1222
遺產描述
比索頓(Bisotun)也譯作貝希斯敦或比紹頓,列入世界遺產的比索頓石刻群坐落在伊朗西部克爾曼沙汗省喀曼夏市郊區的比索頓山上,位於古代伊朗高原通往美索不達米亞的貿易道路上。
2006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依據標準(ii)(iii),比索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批准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遴選依據標準(ii):公元前521年,大流士一世在比索頓創建的紀念碑是人類價值觀在紀念性藝術和書寫發展方面重要交流的傑出證明。阿契美尼德國王與他的敵人之間的象徵性表現反映了古埃及和中東地區的浮雕傳統,後來在阿契美尼德和後來的帝國時期得到了進一步發展。
世遺委員會評價
比索頓位於連線伊朗高原和美索布達米亞的古商路上,擁有從史前時期到米堤亞(Median)、阿契美尼德(Achaemenid)、薩桑(Sassanian)、伊卡哈尼德(Ilkhanid)時代的遺蹟。這一處考古遺蹟中最主要的紀念物就是公元前521年大流士一世 (Darius I) 為紀念其執掌波斯王朝而下令建造的有淺浮雕和楔形文字銘文的紀念碑。大流士的淺浮雕雕像展現出統治者的姿態,手持弓箭,腳踏仰臥在他面前的一個人的胸部。傳說那個被大流士踩在腳下的人叫高墨達(Gaumata),是一個米堤亞巫師。他覬覦王位而行刺卻使大流士掌握了權力。在淺浮雕下面和四周有1200行銘文,記載了公元前521年至520年大流士與那些試圖分裂帝國(由塞勒斯建立)的各統治者交戰的歷史。銘文用三種文字寫成。最古老的是埃蘭語文本,講述了關於國王和反叛者的傳說。其後是巴比倫版的類似傳說。銘文的最後一部分非常重要,這是大流士第一次用古波斯語言記錄他的豐功偉績,也是已發現的唯一一份能夠證明大流士重建了帝國的重要阿契美尼德文本。它還體現了波斯帝國地區在紀念性藝術與文學發展方面的相互影響。這裡還有米堤亞(公元前8世紀到公元前7世紀)、阿契美尼德(公元前6世紀到公元前4世紀)及後阿契美尼德時期的遺蹟。
遺產介紹
比索頓位於連線伊朗高原和美索不達米亞的古商路上,這一處考古遺蹟中最主要的紀念物就是公元前521年大流士一世為紀念其執掌波斯王朝而下令建造的有淺浮雕和楔形文字銘文的紀念碑。
主要景觀
楔形文字銘文
比索頓古蹟的楔形文字銘文,是阿開民(Achaemenid)王朝的大流士一世(公元前522∼前486年在位)留下的著名的銘文,用巴比倫文、古波斯文和埃蘭文(Elamite)寫成,記載了大流士在岡比西斯二世(Cambyses II)去世後,殺死了篡位者高墨達(Gaumata)、擊潰了反抗者,並取得王位的經過。記載了波斯全境分成各個道(或行省)的行政區畫情況。東印度公司官員勞林森(Henry Creswicke Rawlinson)首次臨摹了銘文(1835∼1847)。1849年,勞林森成功地解釋和翻譯了銘文。以後經過各個考古團體的努力,更準確地推定了銘文中的一些闕文,它有助於確定事件發生的時間(約在公元前522年秋∼公元前520年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