毑父

毑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毑父
  • 解釋:母親的父親
  • 別稱:王父、大父、姥父
名詞介紹,毑父小家庭,

名詞介紹

毑父即毑母的丈夫。南方的國語。
又稱毑爹,毑爺,毑公,姥爹,姥爺,姥公,家爹,家爺,家公,嘎爹,噶爺,嘎公等。
對王母、王父面稱“外婆/外公”,有極其不尊重,不尊敬,故意疏遠,外人之意。有男尊女卑,重男輕女的迂腐思想。
因為親情,感情。所以母之母父是不能帶外字的。所以叫毑母、毑父。叫姥姥爺爺最合適了。中國人熱情好客,外字,表字是不能當面稱呼的。你是姥姥爺爺的孫子。姨媽舅爸的甥子。
毑父,即爺爺
母親的父親叫毑父。
毑母的丈夫。俗稱毑爺或者毑公。
"毑"是我們很少用的一個字兒,發jiě音,本意是母親。"毑毑"純系晉西方言,即姥姥之謂也;而姥爺則叫做"毑爺",有時也乾脆以"毑"代之。
毑,中國漢字,釋義為母親。
毑父的意思是毑爺。姥父的意思是姥爺。
毑 ( jiě)父:姥爺,毑公的意思!是湖南的方言!也是王父(媽媽的爸爸)的地方性語言 。
姐,古同毑,【集韻】姐古作毑。注詳女部五書。【說文解字】蜀人謂母曰姐,淮南謂之社。可見,我們把母親的母父稱作“毑母”(毑毑/姥姥)、“毑父”(毑爺/姥爺)是有出處的。娭姐之“娭”,也俗作“公式”,此是客家人自創的俗字。不過,有學者認為,“娭”的叫法可能來源於南方少數民族苗、瑤、畲(林清書《客家話的“哀姐”及其相關的同源詞》)。湘語和贛、閩許多地區的客家語則稱祖母為“娭毑”,這與我們梅州的意義有些差別。
客家人對外祖母、外祖父面稱“外婆”“外公”的話,有不尊之嫌,親人怎么能帶外字。保留“毑母”“毑父”不僅是特色,更是一種尊敬和親切。避“外”而改稱“毑,不單是語言存古,更是孝道的傳承。
另外 ,客家人尚把家公稱作“家官”,婆婆稱作“家娘”,女婿稱作“婿郎”,這些稱謂都很有特色,且易懂。

毑父小家庭

毑父(爺爺)的愛姥:大母/姥姥(媽媽的媽媽)。對稱:孫女/孫男
毑父的息女:母親/媽媽。對稱:女親息女)/男親息男)。
毑父的息婿:父親/爸爸。對稱:女親(息女)/男親(息男)。
毑父的女兒姨母/姨媽。對稱:甥女/甥男
毑父的兒婿姨父/姨爸。對稱:姨女/姨男。(大姨子/小姨子之子)
毑父的男兒舅父/舅爸。對稱:甥女/甥男。
毑父的兒婦舅母/舅媽。對稱:姑女/姑男。(大姑子/小姑子之子)
毑父的孫女/孫男:
母親之息女:姊妹/我(女性)。對稱:姊妹/兄弟。(同母同父姊妹)
母親之息男:兄弟/我(男性)。對稱:姊妹/兄弟。(同母同父兄弟)
姨母之息女:從母姊妹/姨姊妹。對稱:從母姊妹/從母兄弟。(姨母之子)
姨母之息男:從母兄弟/姨兄弟。對稱:從母姊妹/從母兄弟。(姨母之子)
舅父之息女:舅表姊妹。對稱:姑表姊妹/姑表兄弟。(姑母之子)
舅父之息男:舅表兄弟。對稱:姑表姊妹/姑表兄弟。(姑母之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