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雞沖村民委,屬於山區。距離村委會0.00公里,距離鎮26.00公里, 國土面積16.12平方公里,海拔1650.00米,年平均氣溫16.00℃,年降水量1150.00毫米,適宜種植糧食等農作物。有耕地2582.00畝,其中人均耕地1.47畝;有林地9614.00畝。全村轄6個村民小組,有農戶418戶,有鄉村人口1840人,其中農業人口1606人,勞動力1042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919人。2013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402.4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811.00元。 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畜牧為主。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582.00畝(其中:田675.00畝,地1907.00畝),人均耕地1.47畝,主要種植糧食等作物;擁有林地9614.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889.8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51畝,主要種植李、梨、花椒等經濟林果; 其他面積987.00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母雞沖
- 海拔:1650.00米
- 自然資源:耕地總面積2582.00畝
- 特色產業:農業
基礎設施,農村經濟,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基層組織,發展重點,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13年底,全村有418戶通自來水,有0戶飲用井水, 有418戶通電,有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229戶 ,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41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75戶。
該村到2013年底,有33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365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3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402.4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730.80萬元,畜牧業收入464.40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2541頭,肉牛177頭,肉羊254頭); 林業收入34.00萬元, 第二、三產業收入75.00萬元, 工資性收入94.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811.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畜牧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94.0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94人 ,在省內務工25人,到省外務工69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農業,主要銷售往省內。2013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308.00萬元, 該村目前正在發展三七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農業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418戶,共鄉村人口1840人,其中男性951人,女性889人。其中農業人口1606人,勞動力1042人。 到2013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691;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840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0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7.00公里。 人畜混居的農戶186戶。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母雞沖國小,中學生就讀到樂詩沖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0.00公里,距離中學7.5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小學生186人,中學生63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3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358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080.53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27.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2300個(勞均2個)。年末集體總收入2.00萬元,有固定資產5.25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早在1985年,江蘇、山東、河南等省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搞得較好的個別農村就採用召開會議、張榜公布、印發手冊等形式,公布村集體財務收入、宅基地劃分和計畫生育指標分配等情況。1988年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在全國試行後,福建、山西等2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地方法規規定村民委員會在辦理本村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的經費要按時公開,山西、陝西、四川、西藏、江蘇等省、自治區還強調:村民委員會的財務實行公開。1990年12月,中共中央批轉《全國村級組織建設工作座談會紀要》的通知,要求各地"增加村務公開的程式,接受村民對村民委員會工作的監督。"1994年10月,中共中央下發了《關於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通知》,要求各地廣泛開展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活動,提出要抓好"村務公開"制度建設,"凡是涉及全村民眾利益的事情,特別是財務開支、宅基地審批、當年獲準生育的婦女名單及各種罰款的處理等,都必須定期向村民張榜公布,接受村民監督。"1997年4月,中紀委在天津市寶坻縣召開七省、直轄市村務公開工作座談會,推廣寶坻經驗。1997年8月,民政部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建立健全村務公開制度,深化農村村民自治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民政部門提高認識,加大對村務公開工作的指導力度。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6個,黨員總數59人,黨員中男黨員50人,女黨員9人。 團員66人。
農村基層組織的組成
農村基層組織,包括設在鎮(辦事處)和村一級的各種組織,主要是指村級組織。包括基層政權、基層黨組織和其它組織三個方面,主要有村黨組織、村民委員會、村團支部、村婦代會、村民兵連及“兩新”組織(“新的經濟組織”和“新的社會組織“)。由此可知,農村基層組織涵蓋了黨在農村的全部工作。
農村基層組織的領導核心是基層黨組織
推進農村改革發展,關鍵在黨。十七屆四中全會指出:“黨的基層組織是黨全部工作和戰鬥力的基礎,是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各項工作任務的戰鬥堡壘。”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黨在農村工作的基礎,是貫徹落實黨的方針政策、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戰鬥堡壘,是領導農民民眾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核心力量。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地位決定了其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黨的組織基礎
中國共產黨是有組織的統一整體,它是由黨的中央、地方和基層組織按照民主集中制組織起來的統一整體。其中,黨的中央組織是黨的首腦和核心,黨的地方組織是連線中央和基層的中間環節,而黨的基層組織是黨的組織體系的基礎。農村基層組織更是這基礎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到2008年底,中國共產黨黨員總數為7593.1萬名,現有基層組織371.8萬個,而全國34324個鄉鎮中,34321個鄉鎮建立了黨組織。60.6萬個建制村中,60.5萬個建制村建立了黨組織,占具備建立黨組織條件建制村總數的99.98%。正是這些農村基層組織,成為黨組織發展壯大從而服務於廣大農民的堅實的基礎。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存在主要問題和困難:一自然條件差,貧困面廣,貧困程度深,資金缺乏,投入不足,發展受限,二是經濟基礎薄弱,人民民眾文化素質整體較低,很大部分民眾生產生活貧困,使今後的發展受到很大限制,三是缺少支柱產業,規模化與產業化程度偏低,經濟效益未能充分體現出來,農民增收困難;四是教育科技文化落後,醫療衛生條件較差,普遍民眾反映看病貴看病難。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深化農業結構調整和最佳化布局,加大特色農業、優勢產業的發展和投入力度,確保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大力發展核桃、蔬菜、三七種植面積,加大科技培訓力度,提高農業科技含量。把結構調整與農民增收、市場需求、資源開發緊密聯繫起來,科學發展畜牧業生產;加大勞務輸出力度,做好農村剩餘勞動力的轉移,促進勞務經濟的發展;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不斷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努力建設文明、安全、發展的新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