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範(錢範)

母範(錢範)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母範又叫錢範,是古代鑄造金屬貨幣的模子,一般稱為錢模。早期錢範的錢模直接刻劃在石、銅質的范材上,也有用陶質刻劃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母範
  • 別名:錢範,錢模
  • 類型:銅
初期錢範,錢範發展,

初期錢範

先秦時期鑄幣形制仿照農業手工業工具,鑄幣業也屬於青銅業的一部分,先秦
錢範大體可分為四類:陶范、石范、銅範、泥范。1963年在山西侯馬牛村出土一批聳肩尖足空道陶范,有的范中還留有沒取出的空道布。1965年山東青州出土兩件面范,一件背范;齊法貨范的型腔內地章平整,錢範型腔外部是採用模印法。但在燕下都出現的平首尖足布范錢陶范,是在一塊磚型陶平板上刻下布的范型,而幣的文字還未刻出,這種錢範是挖刻而成的。先秦石范最早的記錄是道光年間山東出土的"鎰六化"范。現藏山東省博物館。石范的材料主要地滑石和蛇紋石。這兩種石質有硬度低、質地細膩、易雕刻和耐高溫等特點。先秦銅範,上海博物館藏有。銅範在鑄造學中稱"金屬型"。金屬型鑄造是將液體金屬用重力澆注法澆入金屬鑄型,以獲得鑄件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優點很多。鉛范,1975年在內蒙古出土"一化"環一鉛質母範。

錢範發展

秦漢到五代是我國錢幣鑄造工藝發展到鼎盛的時期。這時的錢範大抵可分為陶范、石范、銅範、鐵范、鉛范五類。陝西曾了土五珠錢模多塊,河南出土了莽錢模上百塊。1972年山東又出土一批東漢一銖陶范。石范,1964年河南出土石范多枚。1986年山東又發現滑石質錢範。1980年四川高縣出土石范多枚。1984年,安徽滁州出土一方五銖陰文石范,質地為較軟的青砂石,色澤青灰,長23厘米,寬7厘米,厚2.7厘米。錢模數十枚,"銖"字的"朱"上筆上抓,下筆圓抓,為西漢早期五銖特徵。銅範、鉛范在江蘇省、湖南、四川都有出土。秦到西漢早期基本沿襲先秦的造型材料。這個時期鑄幣增加,因而對錢範布局作了改進。王莽時期還用銅模來翻迭鑄泥范這種工藝。東漢時期鑄錢受中央政府的直接統治,由中央統一鑄銅錢模頒發給各地方鑄造錢幣,想用這種辦法來統一錢幣的形制和標準。從錢範的出土地點上可以看出鑄幣業的發展趨勢。先秦時期的錢範主要在進河南、山東、河北、山西、內蒙古發現。秦漢錢範主要在陝西、山東、四川等地發現,這些地方是當時王朝的政治中心和封國,這反映了鑄幣權開始集中到中央政府了。
各地的錢範同中央直轄區的錢範相比,工藝相對差些,居於二流水平。王莽時期多次推行幣制改革,幣形花樣翻新,這也促使了鑄幣工藝的提高。到了隋唐五代則採用翻砂法鑄幣,錢幣數量就增加得很快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