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昭裔

母昭裔一般指本詞條

毋昭裔,河中龍門(今山西河津縣)人,生卒年不詳,是後蜀時一位有識略的謀臣,也是當時頗負盛名的刻書家。

基本介紹

  • 本名:毋昭裔
  • 所處時代:後蜀
  • 出生地:河中龍門
  • 主要作品:後蜀時一位有識略的謀臣,也是當時頗負盛名的刻書家
人物事跡,迎合雄心,後蜀宰相,興辦教育,刻書藏書,

人物事跡

迎合雄心

毋昭裔少年時即博學多才,卓有見識,後蜀高祖孟知祥,曾為後唐太原尹、北京留守,鎮守今山西地區,大約在這時,毋昭裔效力於孟知祥麾下。同光三年(925年),後唐發大軍攻滅前蜀,隨即以孟知祥為成都尹、劍南西川節度副大使,毋昭裔也一同前往,任掌書記之職,同光四年(926年)四月,後唐莊宗死,李嗣源立,是為後唐明宗。值此,孟知祥訓練兵甲,陰有王蜀之志,從而引起後唐朝廷的注意。為了防止孟如祥割據,後唐樞密使安重海特派李嚴為監軍,督察孟知祥的行動。訊息傳入蜀中,毋昭裔與諸將吏都請孟知祥不要接納李嚴。但孟知祥另有所想,在準李嚴入境後,將他殺死。不過毋昭裔勸拒李嚴之事,迎合了孟知祥稱王蜀中的雄心。從此,孟知樣對毋昭裔非常器重,視為奇士,據蜀自立後即以他為御史中丞

後蜀宰相

後蜀明德四年(937年),孟知祥死,其三子孟昶繼位,是為後蜀後主。後主廣政三年(940年).毋昭裔受命主管鹽務,不久又位兼宰相。廣政九年(946年),契丹滅晉。中原離亂,後晉雄武軍節度使何建以秦、成、階三州附蜀。隨之後漢建立,漢將趙思綰永興王景崇鳳翔反叛,均贈送財物聯絡後主。後主貪圖其利,出兵接應。這時毋昭裔權衡利弊,認為:從前後唐莊宗志在西圖,前蜀王肆意欲北進,各自朝中人臣都上疏力諫,兩主卻一意孤行,結果均徒勞無益。於是他勸諫後主,以兩朝教訓為殷鑑,三思而行。但後主利令智昏,不從其言,反又遣安思謙增兵東進,志在奪取關中。但不久後漢將領趙思綰王景崇均被消滅,後蜀所派軍隊也失敗而歸,後主勞兵傷財,未得尺土。幾年後,毋昭裔年老,以太子太師致仕。

興辦教育

毋昭裔自幼家貧,在艱難的條件下求學苦讀,深有所感,立志要發展教育事業。他隨後知祥入蜀後,自己好學不輟,同時興辦教育。當時,蜀中經唐末大亂之後,學校皆已荒廢,毋昭裔自己出資營造學宮,建校舍,命人按雍都舊本《九經》刻於成都學宮裡,又奏請後主下詔刊印此書,使一度困頓的教育再度興盛。

刻書藏書

酷好古文,精於經術,極嗜圖籍,致力於藏書。據王明清《揮麈錄》記載,毋昭裔貧賤時,嘗借《文選》、《初學記》等書籍,其人面有難色。這件事對他印象很深,他嘆道“恨余貧不能力致,他日少達,願刻板印之,庶及天下學者。”他發誓:“異日若貴,當版以鏤之,以遺學者。”後來他仕蜀為相,遂踐其言,薪俸有餘之後,感慨道“今可酬宿願矣。”當時,益州始有墨板大多是術數、字學、小書而已。他奏請刻板,按雍都舊本九經印行。命張德釗書寫,刻石於成都學宮,主持雕刻石經,又出私財,營建學宮,立印舍,縷板印九經。在廣政十六年(953)完成後,遍銷海內。令門人句中正、孫逢吉等人刻成《文選》、《初學記》、《白氏六帖》、《九經》、諸史等書。這些書就在社會上廣泛流傳開來,從而對文化事業的發展起到推動動作用。顯德中,又印行《史記》、《漢書》、《後漢書》諸史。他開創了私人刻印圖書之始,為中國的雕版印刷有重要貢獻。蜀版圖書在書籍出版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頁。 毋昭裔事後蜀兩主,以遠見卓識,勤謹審慎著名當時。他去世之後,其子孫還因其所刻之書版而加官晉爵。家中藏書甚多,史載他“性嗜藏書,酷好古文,精經術”。著有《爾雅音略》。卒後,子毋守素將藏書與刻板獻於北宋朝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