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在郭家村一帶組織農民武裝。1936年秋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受命組建紅軍川滇黔邊區游擊縱隊雲南支隊,任支隊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殷祿才
- 外文名:Yin Lucai
- 別名:騾子
- 出生地:雲南省威信縣郭家墳
- 出生日期:1912
- 逝世日期:1947
個人簡介,人物特寫,
個人簡介
在極端艱難險惡的環境裡堅持游擊戰爭達12年,給敵人以沉重的打擊。1946年底,國民黨政府指派中央軍七十九師,在航空七團、川滇黔3省7專區24縣的地方反動武裝的配合下,對雲南支隊進行“圍剿”。因敵我力量懸殊太大而失利。1947年3月,殷祿才在威信縣衛靖司(今三桃斑竹)關子洞壯烈犧牲。
人物特寫
殷祿才,1912年出生於雲南威信縣。1935年2月,中央紅軍長征進入威信。受紅軍的影響,殷祿才在家鄉組織起10餘人的農民武裝,開始了武裝鬥爭的游擊生涯。同年秋,殷祿才找到中共川滇黔邊區特委和紅軍川滇黔邊區游擊縱隊,要求給予指導和幫助。邊區特委和縱隊對他進行了啟發教育,鼓勵他繼續開展武裝鬥爭,和縱隊保持聯繫。1936年,經過黨組織的培養教育和戰鬥鍛鍊,殷祿才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其領導的武裝被命名為紅軍川滇黔邊區游擊縱隊雲南支隊。遵照特委與縱隊的指示,雲南支隊堅持開展游擊戰,轉戰於川滇黔三省交界的20餘縣,打擊國民黨區鄉政權,剿滅攔路搶劫的土匪,剷除地霸武裝,保護人民民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開闢了以郭家墳為中心的滇東北革命根據地;支隊還多次配合縱隊的軍事行動。成為三省邊區國民黨政權的“心腹大患”。
1937年1月,紅軍川滇黔邊區游擊縱隊主力在國民黨重兵“會剿”中失利,殷祿才率雲南支隊突圍至四川珙縣堅持鬥爭,拒絕了珙縣縣長的“招撫”。1938年春,殷祿才服從團結抗日大局,把支隊番號改為川滇黔邊區抗日後援軍雲南遊擊支隊,組織民眾開展生產勞動,支援抗日,開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工作,暫停攻打國民黨地方基層政權,廣泛開展抗日救亡宣傳。殷祿才還採取以兵屯田的辦法。平時寓兵於農,戰時集中打仗,創造了勞武結合,地方游擊武裝與民眾力量相結合的方式,使支隊的基本隊伍得到鞏固和發展。到抗戰結束前夕,已擁有武裝400多人,組建了司政後3個部門,下轄8個大隊16個分隊,加上外圍組織有近千人的武裝,殷祿才被稱為“濟貧林軍”總司令。
雲南支隊的發展壯大,引起了國民黨雲南地方政權的注意。敵人多次重兵“圍剿”這支隊伍,都未能奏效。1946年秋,國民黨重慶行轅奉蔣介石訓令,授權國民黨中央軍整編七十九師負責統領雲貴川三省邊區駐防部隊及5專區24縣地方民團,限時“圍剿”雲南支隊。1947年2月,各路敵軍傾巢出動,撲向郭家墳。由於敵眾我寡,大部人員在敵人的梳篦“清剿”中壯烈犧牲。殷祿才堅持戰鬥到最後時刻,為了不當俘虜,他將剩下的最後一顆子彈頂進槍膛,怒視敵人,飲彈自盡,壯烈犧牲,時年35歲。至此,雲南支隊也以其與敵血戰到底的壯歌結束了它的光榮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