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金芳(江蘇省射陽縣黃沙港鎮洋中村人)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段金芳,女,江蘇省射陽縣黃沙港鎮洋中村人。28年來,段金芳中先後收養了114名漁家子弟寄住讀書,最終積勞成疾而永遠離開了人世,段金芳被漁民親切地稱為“世上最富有的媽媽”。她先後多次被鄉黨委、縣委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她的家庭被市、縣婦聯評為“美好家庭”、鹽城市“十佳文明新事”。1996年,中共江蘇省委宣傳部、江蘇省婦聯、江蘇省民政廳聯合表彰她家為“五好家庭標兵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段金芳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主要成就:收養寄住讀書的114名漁家子弟
  • 出生地:江蘇省射陽縣黃沙港鎮洋中村
個人簡歷,個人成就,

個人簡歷

1970年10月的一天,年僅21歲的段金芳迎來了陳大成、段金法等8名漁家子弟,從這個陽光燦爛的早晨開始,段金芳便把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交給了114名漁家子弟。28年,彈指一揮間,但在段金芳的生活中,卻點點滴滴都凝結著沉甸甸的情和愛。段金芳家裡一下子湧來了這么多要上學、要吃飯、要穿衣、生活習慣特殊的孩子,這可不是鬧著玩的。為了這些孩子的一日三餐能按時按點,她每天總是起五更睡半夜,每天將早飯燒好,再叫醒孩子晨讀,她自己則開始洗那沒完沒了的髒衣服。冬天裡,一雙手整天腫得像饅頭一樣,裂出道道血口,有幾次孩子們實在忍心不下,流著淚說:“段媽媽,我們自己來洗吧。”段金芳抹抹額角上的汗,說:“去讀書吧,把書讀好了比干什麼活兒都讓我開心。”那時鄉里不通電,她特地買了四盞罩子燈,每晚督促孩子們做作業;每天夜裡,她要到孩子們的房裡查看幾次。寄住在段金芳家裡的孩子最多時達16人,吃飯都要坐滿兩桌子,每頓飯段金芳和陳金文都是孩子們吃過後才動筷子,有時飯菜所剩無幾,夫婦倆便只能半飢半飽。
1991年夏秋,一場百年未遇的洪水肆虐華東大地,段金芳家裡的水已經漫到了床沿,陳金文和村子裡的男子漢們一道趕到海堤上搶險去了,段金芳在家裡一會兒要防止這個孩子跌到水裡,一會兒又要招呼那個孩子小心被水漂走。可就在這個節骨眼上,小曹軍突然患上急性闌尾炎腹痛難忍。這時,屋外風雨交加,連只船的影子都見不到;屋內家用物品都漂在水上,房屋隨時有塌下來的危險。段金芳真是犯難了,曹軍痛得滿床打滾,段金芳也急出了一頭的汗,情急中,她把大女兒陳茂花喊到跟前,一字一板地說:“孩子,媽媽送曹軍去醫院,家裡不管發生多大的事,你都要頂著,你要記住,你是我段金芳的女兒!”說完這句話,段金芳毅然用雨衣裹好小曹軍,將他扛在肩頭,一頭鑽進風雨中。段金芳好不容易一步一滑地捱到了鄉衛生院,卻又被告知,孩子需要轉院動手術,但離洋河最近的鹽場醫院最起碼也有12里路,段金芳咬咬牙,拼著全身力氣硬是將小曹軍抱著、扛著送到了醫院,汗水、雨水浸透了她的全身,直到手術簽字時,人們才得知這位渾身濕透、疲備不堪的婦女並非孩子的親生媽媽。
改革開放後,漁鄉逐漸有了康樂棋、遊戲機、錄像廳等新玩藝,段金芳怕孩子們染上遊戲機賭博的惡習,便經常叫女兒到縣城買些《雷鋒的故事》、《科學家的童年》等書籍給孩子們看,還訂了《中國少年報》、《國小校園文化報》等報紙,陶冶孩子們的情操;給孩子們講那位從北國紮根到黃海之濱落戶的“仙鶴姑娘”徐秀娟為了救丹頂鶴而身陷沼澤,光榮獻身在鹽城珍禽自然保護區的故事,每到清明時節,總要帶孩子們去墓前憑弔,對孩子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令段金芳感到驕傲和欣慰的是,在她家住過的114名孩子沒有一個步入歧途。這114個孩子現已遍布天南海北,有的成了國家幹部,有的是現役軍人,有的是企業法人代表,有的成了捕魚養殖能手等等。不管身在何處,他們心裡有個共同的信念:“我們是段媽媽的孩子,不管何時何地,我們不能幹惹段媽媽生氣的事,要時刻牢記做一個對社會有所貢獻的人。”

個人成就

28年來段金芳堅持不懈地收養寄住讀書的114名漁家子弟,被漁民親切地稱為“世上最富有的媽媽”。她那超越親情的偉大母愛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讚譽和充分肯定,她先後多次被鄉黨委、縣委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她的家庭被市、縣婦聯評為“美好家庭”、鹽城市“十佳文明新事”。1996年,中共江蘇省委宣傳部、江蘇省婦聯、江蘇省民政廳聯合表彰她家為“五好家庭標兵戶”。中央電視台還專程派人從北京趕來拍成專集在《東方時空》、《半邊天》兩個欄目中向全國播放,感動了全國億萬電視觀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