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緯

段緯

段緯,字黼堂,白族,1889年生於雲南省蒙化縣(今巍山縣)。是雲南籍的第一個飛行員和飛行教師,也是雲南航空事業的重要開拓者,並且還是是雲南籍的第一代高級土木工程師。他被成為滇籍土木工程第一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段緯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889年
  • 逝世日期:1956年5月1日
個人簡介,個人經歷,主要貢獻,其他貢獻,

個人簡介

段緯(1889年—1956年5月1日)雲南巍山縣(當時稱蒙化縣)人,白族,我國近現代著名道路工程專家。在抗戰前夕和抗戰期間,他參與了滇緬鐵路西段(從祥雲孟定踏勘,以及敘(宜賓)昆(明)鐵路昆(明)沾(益)段的設計工作。

個人經歷

1916年段緯以優異的成績考取公派赴美國留學。懷著“科學救國”的壯志,先入普渡大學攻讀土木工程專業。
1920年畢業。
實習一年後,1921年又進入麻省理工學院航空科修業,學習飛機製造,之後轉赴法國里昂大學進修,獲土木工程碩士學位。
1923年再赴德國學飛機駕駛技術,2年後畢業於老特飛行學校(一所享譽歐洲的著名航校,二戰中德國空軍的飛行員大多畢業於該校)。
他在國外深造近10年,1925年學成歸國返滇,受聘為東陸大學(今雲南大學的前身)土木工程系教授。
1945年12月,段緯從省公路總局總工程師的崗位調到滇越鐵路滇段管理處任副處長。
1948年7月,交通部昆明區鐵路管理局成立,他任副局長。
1949年12月9日,盧漢將軍宣布雲南起義,12月26日,雲南臨時軍政委員會任命段緯為代理鐵路局長,主持日常工作。他在全局職工的支持下,積極做好保護路產、檔案檔案、管理路務、恢復運輸、迎接大軍等幾項工作。
1950年3月7日,昆明市軍管會接管鐵路局,任命段緯繼續擔任代局長,主持行政工作,他在路局軍管小組的領導下,積極協助軍代表做好移交、接管工作,並按軍代表的指示,做好清資核產、增產節約等幾項工作。在此期間,雲南軍區決定將滇越鐵路碧河段的路基先行改建成國防公路,段緯擔任了工程委員會委員,該路於1950年11月竣工。
1951年1月,他奉調到雲南省人民政府擔任顧問、參事
1956年5月1日因腦溢血病逝於昆明,終年67歲。

主要貢獻

1928年,段緯調任雲南道路工程學校校長和汽車駕駛人員訓練班的教練(後來又兼任雲南線道人員訓練班的校長),為雲南培訓出第一批公路技術人才和汽車駕駛人員。同年底,雲南全省公路總局成立,他擔任該局技監(即總工程師),成為省公路總局的最高技術負責人之一,也是雲南籍的第一代高級土木工程師。
從1929年1月開始,他負責領導滇東路工處的工作,主持修築我省連通內地的第一條省際公路——滇黔公路滇段(後延至貴州盤縣)。築路期間,他親自率領工程技術人員測量了昆明至曲靖,踏勘了平彝(今富源)至盤縣兩段路程。這條公路由昆明當時的汽車東站(原東站街心花園、今海棠飯店一帶)起,經嵩明楊林鎮、馬龍、曲靖、霑益、平彝修到貴州省盤縣,里程為313.7公里,於1937年3月竣工通車,與貴州方面從貴陽修至盤縣的公路相接。同年4月初,國民政府行政院派出大型考察團——“京滇公路周覽團”,一行170人,分乘18輛汽車從南京出發,經江蘇、安徽、江西、湖南、貴州5省,經盤縣進入滇境,於當月底到達昆明。“周覽團”的專家們對滇黔公路昆(明)盤(縣)段的評價甚高,認為“除湘省外無出其右者”。自此,雲南與貴州及全國的公路正式聯網通車,成為“京滇公路(南京至昆明)”的最後一段,它結束了從雲南去內地要先出國經越南、繞道香港的歷史,也擺脫了法國人控制雲南對外交通的局面。
段緯
在此路修通3個月後爆發的抗日戰爭中,我國沿海城市相繼淪陷,滇越鐵路中斷,雲南與內地的交通主要靠此路連線。同時,此路劃為國道。滇黔公路連線貴陽以至戰時陪都重慶,也可經貴陽向東沿黔桂公路至廣西金城江(今河池)與當時通車至此的湘桂鐵路相連,戰時滇緬公路進口的軍用物資,大部分經此路運往內地,它對抗戰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在此期間,段緯還親自設計並主持修建了滇東馬過河大橋及宜良匯東大橋。
修築公路修築公路
1935年12月段緯奉派參與勘定滇緬鐵路西段路線,自祥雲起,經彌渡、景東、雲縣、緬寧(今臨滄)至孟定,歷時3個月,越過深山峽谷,渡過兩岸險峻的瀾滄江,為修築該鐵路掌握了第一手資料。
1937年7月,抗日戰爭爆發。國民政府為打破日寇的封鎖,急需修通滇緬公路西段(從下關至畹町),以連線緬甸仰光港的國際運輸線,史稱“搶修滇緬公路”,即指西段而言。至於東段(昆明至下關),雖已於1935年12月修通,但路面當時只鋪設到祿豐,從祿豐到下關還是土路,晴通雨阻,且整段路路基寬度不夠,尚待改善;西段則全須新修。
為趕修這段公路,1938年1月,雲南省公路總局在保山縣設立“滇緬公路總工程處”,委派段緯為處長,駐保山主持這項重大工程。段緯受命於危難之際,負責統一指揮、管理7個工程分處,並且擔任技術上的第一責任人,因此工作十分緊張、繁忙。他雖然是駐保山總工程處,實際大多數時間是深入到工地上。他精心策劃、妥善部署,翻山越嶺,走遍了全路線,深入現場,具體指導,日夜操勞,從踏勘、測量到設計、施工,事事過問,指揮這樣一支20萬人的築路大軍和人數眾多的工程技術人員(其中還包括全國經濟委員會公路處派來負責建橋的工程師等),可謂艱辛!
這段路程須翻越雲嶺怒山碧羅雪山高黎貢山等6座大山,須跨越瀾滄江、怒江等5條大江,整段路程基本上是穿越有名的橫斷山縱谷區,經歷世界聞名的東方大峽谷,工程浩大艱巨,且氣候覆雜、惡劣,怒江兩岸及其以西的許多地段,惡性瘧疾蔓延,施工期限緊迫,當時段緯已年近五旬且患有高血壓病,施工期間他幾次積勞成疾,幾乎危及生命,但都堅持就地醫治,抱病工作,不離職守,置個人生死於度外。他風餐露宿,頂日冒雨,和築路民工及工程技術人員同甘共苦,任勞任怨,用近乎原始的工具材料和施工方法,戰勝了橫斷山系中的高山大河,9個月新修通548公里的幹道公路,鋪設或改善東段路面400餘公里,訊息傳出,震驚了全世界,被美國總統羅斯福、各國專家和新聞媒體視為世界公路修築史上的一大奇蹟。英國《泰晤士報》連續3天發表文章指出:“只有中國人民才能在這樣短的時間內做得到。”
滇緬公路在抗日戰爭的關鍵時刻修通,它與滇黔、川滇東路、滇黔南路等幾條公路連線起來,成為當時從國外運進盟國援華軍事、經濟物資的唯一出海通道和國際交通線,被譽為抗日戰爭的“輸血線”。
鑒於段緯在主持修築這條公路中所立下的特殊功勳,國民政府交通部特授予他一枚金質獎章

其他貢獻

段緯是無黨派人士,當時白色恐怖籠罩滇越鐵路,地下黨組織遭受嚴重破壞,他曾多次掩護過中共地下黨員。他的族侄段祥在鐵路管理局運輸處工作,系中共地下黨員,就住在段緯宅院內的一間平房裡。他利用段緯的身份作掩護,把自己的住處作為地下黨的聯絡點,也是昆明南站地區黨組織碰頭開會的地方。段緯對此雖有所察覺,但他默許段祥的行為。1949年“九·九”整肅期間,國民黨的軍警特務曾來段緯家抓捕段祥(段祥已安全轉移),並對其住宅進行了搜查。
1948年8月,國民黨政府發行“金圓券”,由於濫印濫發,這種紙幣迅速貶值,造成物價飛漲,民不聊生,市場上開始拒用。
49年發行金圓券49年發行金圓券
1949年4月,雲南省政府在省內實行幣制改革,決定停止使用“金圓券”,改用滇鑄半開銀元(一種面值5角的銀元,2塊可兌換1塊銀元)為主幣銀毫鎳幣銅元輔幣,很快穩定了物價。但上級撥給鐵路管理局的經費和票款收入仍為“金圓券”,因此,滇越鐵路的職工工資仍拖欠較多,生活十分困難。面對這種情況,段緯主動請命,出面向他留美期間的同學、雲南省金融界負責人繆雲台求援,從省銀行借來銀元發放工資,以維持職工的基本生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