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49年為殪[yì]虎橋、竹林溝鄉,1958年改為殪虎橋、竹林溝公社,1965年合為殪虎橋公社,1984年改鄉。
1996年,面積214.2平方千米,人口1.2萬人,轄沙溝台、竹林溝、朝陽、暖水、吳家山、陽纁堡、龍架月、風景、煉店雄瓦房、東橋、光明、何家門12個行政村。
2016年,省民政廳批覆同意撤銷殪虎橋鄉,設立殪虎橋鎮。
簡介
殪虎橋鄉座落在
漳河源頭,海拔2841米,無霜期4個月,共有12個村民自治小組,489戶,2426人,勞動力1124人,外出務工688人,占61.2%(其中常年務工人員213人,有組織輸出64人,季節性輸出411人)。全村共有六年制國小2個,學生372名,教師15名,其中代課教師4名,校請教師2名。全村流域總面積58616.9畝,其中
林地24763.1畝,
草山面積23396.9畝,耕地4992畝,(其中山地4122畝,川地520畝,水澆地350畝),人均耕地2.1畝。2007年人均產糧319公斤,人均純收入1480元。全村共有村組幹部9名,其中女幹部1名,平均年齡38.2歲,文化程度均在國中以上;黨員51名,其中女黨員6名,黨員平均年齡46歲;全村經濟收入來源農業收入占30%,元棵求牧業收入占11%,勞務占59%;農作物
種植主要以冬小麥、春小麥、
蠶豆為主,占播種面積的64%,
洋芋、
油菜、
藥材等占36%。
地理環境
漳縣轄鎮。位於縣境西北部,平均海拔2510米。2008年末,面積229.4平方千米,農業人口3254戶15701人。轄11個行政村。鎮政府駐龍架月村,距縣城16千米。屬半陰濕地和高寒山地,漳河、鐵溝河縱橫流經全境。212國道和209省道公路過境。景點有雷公峽風景區。
政府機構
殪虎橋
黨政辦公室、殪虎橋組織人事辦公室、殪虎橋計畫生育辦公室、殪虎橋綜合治理辦公室、 殪虎橋計畫生育技術服務所、殪虎橋人民武裝部、殪虎橋司法所、殪虎橋財政所、殪虎橋畜牧獸醫站 、殪虎橋農林水保站、殪虎橋農經站、殪虎橋勞務站。
文化教育
“福建師範大學支教團希望國小”是由福建師範大學第四屆研究生支教團籌資11萬餘元,在原漳縣殪虎橋鄉風景國小基礎上修建的。從2002年起,由
福建師範大學已先後選派4屆共22名青年志願者在漳縣開展支教服務工作。在4年的時間裡,支教團全體成員與當地教師相互學習、共同促進,在完成教學工作的同時,還通過各種渠道積極與外界聯繫,積極開展扶貧工作,將東部的愛心傳遞到西部。
基礎設施建設
漳縣殪虎橋鄉鐵溝村大部分村、社公路都已硬化,但仍有3.5公里村、社道路沒有硬化,給當地民眾生產生活帶來不便,影響經濟的快速發展,委機關爭取在兩年的扶貧中硬化當地3.5公里的村、社道路,並踏和對
道路兩邊的 1000米河堤護坡進行
修築。 由於當地民眾生產生活比較困難,集體經濟收入不足,村委會年久失修,因此,幫扶期間打算改善維修村委會辦公贈槳境承用房,翻新120平方米的村辦公室和會議室,購買兩套辦公設備和30餘套會議桌椅。
加強聯繫與宣傳,轉變民眾生產生活生育觀念。新的扶貧點確定以後,殪虎橋鄉協調組織村社幹部並於2008年6月6日帶領委機關扶貧工作人員在漳縣殪虎橋鄉鐵溝村召開了幫扶單位與扶貧點人員見面會議了解了當地人民民眾的生產生活基本情況,殪虎橋鄉在扶貧點每年解決一戶“二女戶”的危房改造,2008年,通過確認,對鐵溝村劉莊社
計畫生育貧困 “二女結紮戶”實行房屋改建,對其建新住房。
人文發展
相比農村
勞動力比較豐富但勞動技能比較低的特點,打算對幫扶點青壯年勞動力進行進行勞動力適用技術培訓,農民技工,使他們掌握一或兩門農村實用技能,以便及早脫貧致富,從而帶動和幫助周圍的民眾早日
脫貧。
長期以來,如何幫扶貧困家庭脫貧致富,時刻牽動著縣委、縣政屑灶奔府領導的心。為了推進新農村建設,縣上立足提高農民素質這個根本,多方籌集資金200多萬元,整合資源,紙拒奔台在全縣建立了13所勞動力培訓學校,對貧困戶參加技能培訓和上技校,免學費和管住宿,報車費。縣職業中學開辦“1+2”、“1+1+1”、“0.5+0.5”等辦學模式,並和山東、廣州等技校、企業進行聯合辦學,招收初、高中畢業生上技校。同時,還開設了嘗迎兆“短、平、快”培訓班,先後與廣州、山東、北京、上海、福建等60多家用工單位簽訂了勞務用工協定,開展定點培訓,訂單培訓,定向培訓。2007年實施的“智力扶貧計畫”使110名貧困學生免費上技校,點亮了農村貧困家庭子女的希望之路。農村青年掌握了實用技術,提高了個性人素質,實現了有效就業和自力創業,全縣勞務工作實現了“智力型、技能型、高效型”的轉軌,基本做到了培訓一批,輸出一批,穩定一批的目的帶動了勞務產業的大發展,催生出了漳縣“
家政、
建築、
縫紉、
保全”四大勞務品牌。
農業發展
殪虎橋鄉採取“支部+協會+農戶”的形式,訂單生產,保護價收購,形成協會農戶雙盈的利益聯接機制,協會採用按股
分紅、盈餘返還的收益分配方式。今 年,經過多方努力,全鄉蠶豆種植面積達到2.1萬畝,占 全鄉總面積的58.2%,而且在縣農業局的大力支持指導下,建立了兩個
科技示範點,引進零蠶2號,其中在鐵溝村建立了320畝蠶豆寬窄行種植示範基地,東橋村建立210畝蠶豆新品種繁育示範基地。 2006年10月,農村綜合發展項目,簡稱IFAD。2003年7月成立漳縣殪虎橋鄉蠶豆產業協會。 農業廳和
定西市農業局領導來該縣檢查指導IFAD項目執行情況時,在殪虎橋鄉沙溝台村參觀了
隴薯3號馬鈴薯示範點和隴油5號“雙低”油菜示範點建設情況,今 年沙溝台村在縣鄉兩級黨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在縣農業部門的精心指導下,重點示範推廣隴薯3號馬鈴薯優良品種150畝,通過採取選茬整地、合理施肥、雙行壟作、中耕除草和加強田間管理等技術措施馬鈴薯生長良好,長勢喜人,可望取得較好收成。
漳縣殪虎橋鄉沙溝台村車廠社農民看準市場,積極發展特色養殖業。村民和蘭州獅王臧獒繁殖公司共同出資,在風景秀美的雷公峽口養殖臧獒,已繁育臧獒30多隻,向全國各地售出臧獒10隻,經濟收入達11萬元。
加強聯繫與宣傳,轉變民眾生產生活生育觀念。新的扶貧點確定以後,殪虎橋鄉協調組織村社幹部並於2008年6月6日帶領委機關扶貧工作人員在漳縣殪虎橋鄉鐵溝村召開了幫扶單位與扶貧點人員見面會議了解了當地人民民眾的生產生活基本情況,殪虎橋鄉在扶貧點每年解決一戶“二女戶”的危房改造,2008年,通過確認,對鐵溝村劉莊社
計畫生育貧困 “二女結紮戶”實行房屋改建,對其建新住房。
人文發展
相比農村
勞動力比較豐富但勞動技能比較低的特點,打算對幫扶點青壯年勞動力進行進行勞動力適用技術培訓,農民技工,使他們掌握一或兩門農村實用技能,以便及早脫貧致富,從而帶動和幫助周圍的民眾早日
脫貧。
長期以來,如何幫扶貧困家庭脫貧致富,時刻牽動著縣委、縣政府領導的心。為了推進新農村建設,縣上立足提高農民素質這個根本,多方籌集資金200多萬元,整合資源,在全縣建立了13所勞動力培訓學校,對貧困戶參加技能培訓和上技校,免學費和管住宿,報車費。縣職業中學開辦“1+2”、“1+1+1”、“0.5+0.5”等辦學模式,並和山東、廣州等技校、企業進行聯合辦學,招收初、高中畢業生上技校。同時,還開設了“短、平、快”培訓班,先後與廣州、山東、北京、上海、福建等60多家用工單位簽訂了勞務用工協定,開展定點培訓,訂單培訓,定向培訓。2007年實施的“智力扶貧計畫”使110名貧困學生免費上技校,點亮了農村貧困家庭子女的希望之路。農村青年掌握了實用技術,提高了個性人素質,實現了有效就業和自力創業,全縣勞務工作實現了“智力型、技能型、高效型”的轉軌,基本做到了培訓一批,輸出一批,穩定一批的目的帶動了勞務產業的大發展,催生出了漳縣“
家政、
建築、
縫紉、
保全”四大勞務品牌。
農業發展
殪虎橋鄉採取“支部+協會+農戶”的形式,訂單生產,保護價收購,形成協會農戶雙盈的利益聯接機制,協會採用按股
分紅、盈餘返還的收益分配方式。今 年,經過多方努力,全鄉蠶豆種植面積達到2.1萬畝,占 全鄉總面積的58.2%,而且在縣農業局的大力支持指導下,建立了兩個
科技示範點,引進零蠶2號,其中在鐵溝村建立了320畝蠶豆寬窄行種植示範基地,東橋村建立210畝蠶豆新品種繁育示範基地。 2006年10月,農村綜合發展項目,簡稱IFAD。2003年7月成立漳縣殪虎橋鄉蠶豆產業協會。 農業廳和
定西市農業局領導來該縣檢查指導IFAD項目執行情況時,在殪虎橋鄉沙溝台村參觀了
隴薯3號馬鈴薯示範點和隴油5號“雙低”油菜示範點建設情況,今 年沙溝台村在縣鄉兩級黨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在縣農業部門的精心指導下,重點示範推廣隴薯3號馬鈴薯優良品種150畝,通過採取選茬整地、合理施肥、雙行壟作、中耕除草和加強田間管理等技術措施馬鈴薯生長良好,長勢喜人,可望取得較好收成。
漳縣殪虎橋鄉沙溝台村車廠社農民看準市場,積極發展特色養殖業。村民和蘭州獅王臧獒繁殖公司共同出資,在風景秀美的雷公峽口養殖臧獒,已繁育臧獒30多隻,向全國各地售出臧獒10隻,經濟收入達11萬元。
地圖信息
地址:定西市漳縣二一二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