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泐 殘泐,讀音為cán lè,漢語詞語,意思是指金石銘文殘損不全。解釋 指金石銘文殘損不全。出處 郭沫若《歷史人物·屈原研究》:“其鐘有七具的銘文,共有八十多個字,但均甚殘泐,經我把它們參綴起來,才成了全文。”
責任者 [佚名]撰 年代 附唐武周(684-704)後 地點 河南省洛陽市龍門山 拓片原物狀況 石殘泐 附刻 拓片版本 拓片描述 書體與行款 正書 裝裱獲得方式 數目與尺寸 1張94×63cm 題跋印記 文種 undefined undefined 書目索引 關聯...
曶鼎,西周時期周恭王時代青銅器物。制鼎人名舀,故又為舀鼎。久已遺失,僅存銘文拓本,下緣殘泐,大篆。該銘文茂密樸實,厚重凝練,有古拙雄偉之氣,是西周中葉銅器銘文中最為精美的一章。這件鼎據《積古齋鐘鼎彝器款識》卷四所說...
永壽元年殘石的年代為東漢永壽1年(155),發現地點是山東滕縣藏石,石殘泐。責任者 [佚名]撰 年代 東漢永壽1年(155)地點 拓片原物狀況 山東滕縣藏石,石殘泐 附刻 拓片版本 拓片描述 梁啓超舊藏拓 書體與行款 隸書 裝裱獲得...
重修天仙廟碑記是指2011 年7 月,在對門頭溝區北嶺地區進行文物考察時,在古道專家安全山老師的幫助下,我們在北嶺地區焦家嶺村西發現了清道光殘碑一通。碑文殘損泐甚,僅餘少數文字。通過查閱文物檔案,證實此碑即為《重修天仙廟碑記》...
責任者 (唐)[上官儀]撰;(唐)[褚遂良]正書 年代 唐貞觀23年(649)地點 陝西省禮泉縣昭陵 拓片原物狀況 碑文殘泐,立碑年據《攈古錄》附刻 拓片版本 清乾隆拓 拓片描述 顧千里、瞿鏞藏拓 書體與行款 正書 裝裱獲得方式...
責任者 年代 唐長安3年(703)7月15日 地點 拓片原物狀況 碑下半截殘泐 附刻 拓片版本 拓片描述 陸和九舊藏 書體與行款 正書 裝裱獲得方式 數目與尺寸 1張264×114cm 題跋印記 陸和九題簽鈐“尌琴英和”印 文種 undefined ...
《婁壽碑》是東漢熹平三年的刻石,原碑由於年代久遠而剝落殘泐極其嚴重,字跡僅依稀可辨。而楊峴隸書《臨婁壽碑》為紙本,四條屏。規格為183 × 44.5 厘米×4 ,被崑崙堂美術館收藏。中文...
責任者 [佚名]撰 年代 清光緒3年(1877)[3月]地點 北京市宣武區儲庫營 拓片原物狀況 尾殘泐 附刻 拓片版本 拓片描述 書體與行款 正書 裝裱獲得方式 數目與尺寸 1張(又1份1張)114X67+20X18(額)cm 題跋印記 文種 undefine...
《崔敦禮碑》,唐顯慶元年(656年)刻。于志寧撰文,於立政書。拓本每縱27.2cm,橫18.2cm,共22開。碑額篆書,題“大唐故太子少師中書令開府儀同三司并州都督上柱國固安昭公崔公碑”。碑現存陝西省醴泉昭陵。碑文大半殘泐,殘存500餘字...
碑文題為《護法明公德運碑贊》。此碑因藏深山,風雨剝蝕,文字殘泐較多,立碑年代不詳。據嘉慶《楚雄縣誌》稱,刻於“戊寅”,當為南宋紹興二十八年(1158年),距今已有800多年。中文名 紫溪山護法明公德運碑 地方 城西北20公里的...
《崔敦禮碑》,唐顯慶元年(656年)刻。于志寧撰文,於立政書。拓本每縱27.2厘米,橫18.2厘米,共22開。碑額篆書,題“大唐故太子少師中書令開府儀同三司并州都督上柱國固安昭公崔公碑”。碑現存陝西省醴泉昭陵。碑文大半殘泐,殘存500...
責任者 [佚名]撰 年代 附唐武周(684-704)後 地點 河南省洛陽市龍門山 拓片原物狀況 石殘泐 附刻 拓片版本 拓片描述 書體與行款 正書 裝裱獲得方式 數目與尺寸 1張49×27cm 題跋印記 文種 undefined undefined 書目索引 關聯...
責任者 [佚名]撰 年代 唐(618-907)地點 河南省洛陽市龍門山 拓片原物狀況 石殘泐 附刻 拓片版本 拓片描述 書體與行款 正書 裝裱獲得方式 數目與尺寸 1張10×19cm 題跋印記 文種 漢 文 書目索引 關聯關係 拓片錄文 館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