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修天仙廟碑記是指2011 年7 月,在對門頭溝區北嶺地區進行文物考察時,在古道專家安全山老師的幫助下,我們在北嶺地區焦家嶺村西發現了清道光殘碑一通。碑文殘損泐甚,僅餘少數文字。通過查閱文物檔案,證實此碑即為《重修天仙廟碑記》。石碑立於清道光年間,即1828 年,距今已有183 年的歷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重修天仙廟碑記
- 出土地點:北京市門頭溝區北嶺地區焦家嶺村
- 所屬年代:清
該碑現存於北嶺地區焦家嶺西矸石山上,撲地。碑陰朝上,額雕渦形雲紋,每個雲紋長33 厘米,寬14 厘米。額題楷書雙勾“萬古流芳”四字,每字長10 厘米,寬10 厘米。碑首高52 厘米,寬78 厘米。碑身豎刻捐資人姓名及數額,小字長2 厘米,寬2厘米,共13 行,碑文中記錄村名有“潘家澗、偏坡村、平地村、太古縣、登州府……”,人名有“孟永成、曹萬成……”,捐資數額有“施錢二十千文、施錢十五千文、施錢十千文……”數額由大到小,由右及左排列。該碑為頁岩質,首身一體。碑通高170厘米,厚21 厘米,碑座無存。
碑陽右部分已殘,碑首刻渦形雲紋3 個,首題楷書雙勾“永垂不朽”。碑身四邊刻纏枝紋,殘字共10 行,滿行22 字。文曰:“如始一新俟竣之日再無勒銘以昭功杲永……大清道光歲次戊子年和月吉□”。
通過實地測量該碑尺寸,與1958 年文物普查檔案對比,數據及年代均吻合,證實此碑就是遺失數十年的《重修天仙廟碑記》。現焦家嶺天仙廟已不存,該碑的發現為考證建廟歷史增添了實物資料。
《重修天仙廟碑記》石碑
碑文如下:(碑陽)聖也奈耶妥神伸之時舉慷慨自任於和望日計止愧委能可以更殘恭將捐金姓氏以及經理聊序待其善緣必然如始一新俟竣之日再無勒銘以昭功杲永山西太原府祁縣生盧繼全沐手敬 撰 並 書龔茂德安成壯總經理人田鴻儒白玉全劉雲德 住持戒衲 闊泉叩募龔茂陰 鐵筆先生 張鳴山鐫大 清 道 光 歲 次 戊 子 年 和 月 吉 (碑陰)孟永成 施錢曹萬成 施錢天和當 施錢潘家澗 悅盛店 施錢偏坡村 吉順窯 施錢平地村 高文施錢五千太古縣 同意窯 施錢二十千文登州府 周 興 施錢十五千文王平口 慶順窯 施錢十千文彭家坡 和合局 施錢十千文□安家灘 張天敘 施錢十千文焦家嶺 侯純儉 施錢十千文榮施錢十千文寶亮施錢十千文。
天仙聖母廟是一處規模宏大、布局嚴謹的古代建築,殿宇樓閣25 間,大殿正中紅蓮台上供奉天花娘娘。其中《重修天仙聖母碑銘並序》和《王平社三十八村重修焦家嶺九泉山天仙聖母廟碑序》中均提到該廟為明時所建。這是關於該廟創建時間最早的文字記載。廟宇坐西朝東,前有山門,山門兩側設有旁門以方便進出。進入山門有觀音殿一間,為倒座房式,頂為硬山筒瓦,梁架繪蘇式彩畫,徹上明造,七架梁,木質門窗。南北配殿各三間,頂為硬山合瓦,棋盤心。正殿三間,硬山調大脊吻垂獸,梁架繪蘇式彩畫,徹上明造,五架梁。前有月台,五架梁,徹上明造,正殿東西兩側有耳房各兩間。與山門相對的是戲樓,共三間,七架梁,前台卷棚頂,琉璃筒瓦,帶雀替,梁架繪蘇式彩畫,後為大式硬山調大脊,琉璃瓦帶吻獸,前後均為徹上明造。
根據1958 年文物普查登記,焦家嶺天仙廟共有碑三通, 分別是《重修天仙聖母廟碑銘並序》清乾隆年立,《重修天仙廟碑記》清道光年立,《重修九泉山天仙聖母碑記》清同治年立。《門頭溝文物志》記載:“今廟已夷為平地,碑下落不明。”而《重修天仙廟碑記》的發現,成為了迄今為止記錄該廟修建過程的唯一文物遺存。這為考證建廟歷史提供了珍貴實物資料。碑文正面刊刻的修廟緣由及碑陰部分所刻的捐資人名,對研究民間宗教文化,考證村落姓氏變遷具有一定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