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毀性掌跖角皮症又名殘毀性遺傳性角質瘤或Vohwinkel綜合徵,系1929年由Vohwinkel首先描述並命名,為一種罕見的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疾病。因角化肥厚嚴重導致病人殘廢。
Gibbs等強調本病的家族性發病,女性發病率比男性高,歐洲白人女性尤為多見。病因不明。
國內外沒有統一診斷標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殘毀性掌跖角皮病
- 類型:疾病
- 又稱:Vohwinkel綜合徵
- 定義:罕見的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疾病
疾病概述,診斷要點,症狀體徵,
疾病概述
在嬰幼兒期發病,掌跖部呈瀰漫性角化過度,表面呈蜂窩狀小凹,手足背的皮損呈特殊的海星狀角化或條狀角質增生,角化過度可以向足背、腋、踝、肘、膝及足底等處擴展,肘與膝部呈線狀角化,掌跖並可發生暫時性大皰。另一方面,從4~5歲以後,患兒趾(指)發生纖維性收縮窄帶,呈進行性趾(指)斷症改變,以小趾(指)為最多見,最終可有幾個趾(指)被累及,但累及拇指者較少見,且出現環形縮窄的時間也似與掌跖角化的程度無關。趾(指)甲可有嵴狀拱起及殘缺不全。患者掌跖皮膚常因高度角質增生、多汗或趾(指)部縮窄而誘發皸裂、浸漬或感染,並導致疼痛和活動障礙。本病多數患者趾(指)在發生環形縮窄後多年可仍無斷離和自截,可見比阿洪病要輕。
診斷要點
多於生後發病。有明確家族遺傳史。手掌,足跖高度角化,增厚,特別是在手掌,足跖用力的部位角化更嚴重,因疼痛走路跛行而導致殘廢。
症狀體徵
在嬰幼兒期發病,掌跖部呈瀰漫性角化過度,表面呈蜂窩狀小凹,手足背的皮損呈特殊的海星狀角化或條狀角質增生,角化過度可以向足背、腋、踝、肘、膝及足底等處擴展,肘與膝部呈線狀角化,掌跖並可發生暫時性大皰。另一方面,從4~5歲以後,患兒趾(指)發生纖維性收縮窄帶,呈進行性趾(指)斷症改變,以小趾(指)為最多見,最終可有幾個趾(指)被累及,但累及拇指者較少見,且出現環形縮窄的時間也似與掌跖角化的程度無關。趾(指)甲可有嵴狀拱起及殘缺不全。患者掌跖皮膚常因高度角質增生、多汗或趾(指)部縮窄而誘發皸裂、浸漬或感染,並導致疼痛和活動障礙。本病多數患者趾(指)在發生環形縮窄後多年可仍無斷離和自截,可見比阿洪病要輕。
本病偶可伴有先天性魚鱗病,表皮鬆解性角化過度,瘢痕性禿髮,高頻性耳聾,聽覺喪失,口周脂溢性鱗屑,暗紅色角化斑及腋窩浸漬性白斑等,還能合併性機能減退及脊髓空洞症。如殘毀性掌跖角皮病合併口周皮膚病,則稱為Olmsted綜合徵,屬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的一種瀰漫性掌跖角皮症,可伴有關節鬆弛和脫髮,用阿維A酯治療有明顯療效。於奎之1985年曾報告一個家族連續5代患本病,13例患者中8例有口周圍紅色角化斑及口角浸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