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殗
- 拼音:yè yān yàn
- 部首:歹
- 部外筆畫:8
基本信息,基本字義,方言集匯,摘要,古籍解釋,
基本信息
總筆畫:12
四角號碼:14216 Unicode:CJK 統一漢字U+6B97
基本字義
yè ㄧㄝˋ
1. 病。
2. 〔~殜〕小病。
3. 重疊:“攢柯挐莖,重葩~葉。”
其它字義
①yān ㄧㄢˉ
死亡。
②yàn ㄧㄢˋ
污濁。
方言集匯
1.粵語:jip3
------------------------------------------------------------------------------
殗殜 yèdié
[a small disease] 病不甚重,半起半臥;小病
殗殜(音夜碟 ye die)
(文章來源:張綱《中醫百病名源考·殗殜》,人民衛生出版社,1997年第1版P103-110)
摘要
殗殜(音ye die)者,古傳屍之名,初本以聲而為義,以謂其病勢之“輕微”也。然傳屍之病,本至為深重,古乃以至輕至微之詞而稱之者,則殆以傳屍之病雖至深重,染者多死,而其“半臥半起”、“神色如常”之狀貌,又至輕淺,一似於“欲似無病”之“佯病”者。故因其外觀之輕淺貌,而命之以聲訓輕微之殗殜名,此至深至重之傳屍病,古所以取之於殗殜而稱之耳。蓋傳屍之病古稱之殗殜以言其輕淺者,本但取“奄枼”之聲而為名。然以傳屍之病貌似輕淺而實深重,故後復從義謂“列骨之殘”之“歹”而為殗殜,以表其終亦不免於一死,而落一屍腐骨陳之境地。可知古人於傳屍之沉重已甚瞭然,未可以其稱之殗殜而譏之矣。
殗殜者,古傳屍之病之又名也。《外台秘要·卷十三·灸骨蒸法圖四首》引崔氏云:“骨蒸病者,亦名傳屍,亦謂殗殜……無問長少,多染此疾,嬰孺之流,傳注更苦。”蓋傳屍又以殗殜名者,乃由其為病之狀之半臥半起也。《外台秘要·卷十三·傳屍方四首》引蘇游云:“大都此病相剋而生,先內傳毒氣,周遍五藏,漸就羸瘦,以至於死。死訖復易家親一人,故曰傳屍,亦名轉注;以其初得,半臥半起,號為殗殜。”。而半臥半起者,病之輕淺之義也。《方言·二》:“殗殜,微也。宋衛之間曰殗;自關而西,秦晉之間,凡病而不甚曰殗殜。”晉·郭璞注云:“病半臥起也。”故殗殜者,實病不深重之謂也。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玉篇》於劫切《廣韻》於業切《集韻》乙業切,𠀤音浥。病也。《揚子·方言》殗殜,微也。宋衞之閒曰殗。自關而西,秦晉之閒,凡病而不甚者曰殗殜。
又重也。《左思·吳都賦》重葩殗葉。《注》殗,重也。葉重疉貌。
又《集韻》衣廉切,音淹。義同。一曰歿也。
又《集韻》於贍切,音𢜰。與𩳢同。汚觸也。或作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