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步減土

歷步減土

歷步減土是指古代堤防施工中根據不同取土距離計算土方定額的辦法。元代《河防通議》中提出築堤取土按運距分為七區,每區規定一個功(即現在的“工”)應完成的運土量和與運距增加相應的運土量遞減數,及與運土配合的裝土、填土定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歷步減土
  • 外文名:Method of counting volume of earthwork in ancient China
  • 拼音:libu jiantu
  • 出處:《河防通議》
  • 套用於:古代土方工程
  • 學科:水利工程
簡介,來源,計算方法,發展情況,

簡介

歷步減土是指古代堤防施工中根據不同取土距離計算土方定額的辦法。

來源

歷步減土的方法始見於元代沙克什所著《河防通議》。它把築堤取土按距離遠近分為7個區間,每一區間規定了一個功(即現在的"工”)應完成的土方量和隨距離增加相應的遞減量,以及與運土相配合的裝土、夯土的定額。

計算方法

具體計算辦法:
(1)50步以內取土,一步應完成100立尺為1功,運距每增加1步土方減1立尺,如2步為99立尺;每擔夫10人加夯土、裝土2個功。
(2)50-100步從50立尺起,運距每增加5步土方減1立尺,每15人加夯、裝2個功。
(3)100~200步從40立尺起,每10步減1.5立尺,每20人加夯,裝2個功。
(4)200~300步,從25立尺起,每10步減0.6立尺,每25人加夯、裝2個功。
(5)300~400步。每10步減0.5立尺,每30人加夯、裝2個功。
(6)400~500步,每10步減0.3立尺,35人加夯、裝2個功,至500步時合11立尺為1個功。
(7)501~3600步按一擔重60斤,往返60里為1個功,每40人加夯、裝2個功,至3600步一功合1.5立尺,每擔60斤約合土方體積0.5立尺。
如天氣不好或道路難走可適當調整定額。

發展情況

《河防通議》所記載的“歷步減土”法是宋元時期的情況,但明清仍沿用這原則,具體數字則有所變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