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題材文學系列研究:中國當代歷史文學的創造與重構

歷史題材文學系列研究:中國當代歷史文學的創造與重構

《歷史題材文學系列研究(第4卷):中國當代歷史文學的創造與重構》為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由北京京師印務有限公司印刷,全國新華書店經銷,2014年1月第1版,2014年1月第1次印刷。包括:20世紀50年代初歷史劇討論與歷史題材寫作規範的初步確立、20世紀60年代初歷史劇再討論與歷史題材寫作規範的進一步強化等。

基本介紹

  • 書名:歷史題材文學系列研究:中國當代歷史文學的創造與重構
  • 作者:吳秀明 劉起林
  • 出版日期:2014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303126262
  • 品牌: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 外文名:The Study of Historical Literature Series Volume 4:the Cre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Historical Literature
  • 出版社: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 頁數:253頁
  • 開本:16
  • 定價:56.00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歷史題材文學系列研究(第4卷中國當代歷史文學的創造與重構)》由吳秀明和劉起林主編:基於歷史文學創作的客觀實際和包括文學研究在內的學術研究的現狀,我們在對於當代歷史題材創作重大問題的研究過程中,就立意在寫作思路選擇和內容架構設計方面,從文學、美學研究和思想文化研究相結合的角度,在文化發展和文化創造的巨觀視野中,來進行觀照與闡釋、選擇和判斷,以實現學術邏輯與歷史邏輯雙重側面的充分合理性。具體說來,就是點面結合選擇論述的關節點,巨觀與微觀、文化與文學、思想與文本、創作與批評融會貫通形成研究的思路和視野。這樣的探索和處理,效果如何有待檢驗,但作為我們基於當代歷史題材創作與研究的特殊性所形成的學術自覺,卻是希望貫穿於全書的寫作過程中的。本書是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成果,我們的研究正是在努力尋找自己的特色。也許正是這種特色,它才有可能構成本成果的豐富性。

作者簡介

童慶炳,1936年生,福建連城人。現為北京師範大學資深教授、文學院博士生導師,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文學語言學部委員,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北京師範大學文藝學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學術顧問等。主持過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重點項目、一般項目和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重大項目。著作20餘部,發表論文300餘篇。曾獲國家教學成果獎,其多項著作曾獲教育部和北京市人文社會科學獎。全國模範教師(2004)、北京市勞動模範(1984)。
吳秀明,1952年生,浙江省溫嶺市人。浙江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先後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和浙江省社科規劃項目等多項課題,獲國家優秀教學成果獎、教育部和浙江省優秀社科成果獎等10餘項獎。出版著作10餘部,發表論文200多篇。
劉起林,1963年生,湖南省祁陽縣人。河北大學人文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相繼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等多項課題。出版個人專著多部,發表論文150多篇。

圖書目錄

第一章20世紀50年代初歷史劇討論與歷史題材寫作規範的初步確立
第一節“將舞台上顛倒了的歷史再顛倒過來”
第二節探索中出現的偏差與糾偏
第三節一意孤行的楊紹萱及其引發的大討論
第二章20世紀60年代初歷史劇再討論與歷史題材寫作規範的進一步強化
第一節政治掛帥背景下一場特殊的學術爭鳴
第二節20世紀60年代歷史劇大討論的來龍去脈
第三節茅盾的理論整合:《關於歷史和歷史劇》
第三章《海瑞罷官》事件:歷史敘事政治化的個案分析
第一節《海瑞罷官》的文本生成
第二節海瑞原型與文本形象
第三節《海瑞罷官》的啟示
第四章歷史小說的創作與發展
第一節文化轉型期的歷史小說熱
第二節民族歷史“經典圖景”的還原
第三節傳統文化現代性的不同探求
第四節民間記憶的修復與重構
第五章新歷史小說的解構與重構
第一節新歷史小說的源流及文學史意義
第二節新歷史小說的解構及其具體表現
第三節女性新歷史小說的獨特言說
第六章革命歷史小說的固守與位移
第一節從20世紀50年代的神性敘述到80年代的理性修復
第二節20世紀90年代以後的精神突圍與位移
第三節“紅色經典”改編及與當下對話的可能
第七章歷史文學的價值核心與認知境界
第一節歷史文學價值定位所面臨的新問題
第二節立足精神與審美的價值評判及意義闡釋
第三節歷史文學創作主體的精神站位與境界追求
第八章歷史文學的消費主義與世俗化傾向
第一節消費型敘事與喜劇性英雄形象的塑造
第二節懷舊情緒與欲望化書寫
第九章歷史文學的歷史化與史詩性特徵
第一節歷史化的精神趨向與局限
第二節史詩性的文化追求與裂變
第十章《曾國藩》等:王朝衰變期功名文化人格的發掘
第一節《曾國藩》:文化精神與時代環境錯位的悲劇
第二節《楊度》:用世文人精神迷誤的人生悲歌
第三節《張之洞》:正史之筆與廊廟之音
第四節唐浩明創作的主體意識及接受效應
第十一章《白門柳》:富有文化批判意識的精神探索
第一節文化批判意識的審美表現
第二節文化批判意識的藝術效果
第三節文化批判意識的思想偏失
第十二章《張居正》:封建時代宰相功業與命運的透視
第一節宰相權位格局及其人治本質的發掘
第二節民本與經世視角的宰相功業描述
第三節契合20世紀中國文學規範的審美優勢
第十三章《莽秀才造反記》:基於歷史本真的文化反思
第一節農民暴動背後的民族劣根性揭示
第二節王錫彤與知識分子精神之源的反省
第三節歷史原動力描寫與深摯的人文情懷
第十四章《風流宰相謝安》立足佛禪的歷史詮釋與生命叩問
第一節敘事角度與立體繪畫的視覺效果
第二節深度對話與繁複歷史的簡約化拆解
第三節超驗之美與最高靈境的體悟
第十五章
第一節尋找現代新人文與重塑大學理念
第二節知識分子形象塑造層次及其悲劇性結局
第三節頗具史化特色的經驗寫作
結語
第一節當代歷史文學的基本經驗
第二節當代歷史文學的未來發展
後記

文摘

著作權頁:



然而,對民主革命領域中的革命進行的現代性重審畢竟還是一種邊緣性審視,對主流敘事持守的革命歷史敘事的重塑才是更大的課題。事實上除了《花腔》《北京法源寺》憑藉其深刻的思想底蘊(這也造成了小說存在著一定程度上思想大於形象的缺憾)達成重審之外,大量的作品也還仍然停留在題材拓展的淺層面上,精神血脈仍舊一襲主流革命敘事的舊路。正視主流階級革命背後的負面因素,正視農民草莽英雄的落後因子,而又不像新歷史小說那樣做一個簡單痛快的顛覆了事,對主流革命敘事進行現代性拷問與揭櫫的作品非常之少。
也許只有徐貴祥的《歷史的天空》才對農民革命的話題達成了尤為深刻的現代性反思。從表面上看,小說主人公梁大牙是紅高梁家族中余占鰲形象的延續’。作品寫其從流氓無產者的身份向革命者身份的轉變,既不避諱其中的歷史偶然性因素與個人情慾原因,又如實寫出在身份轉變的革命歷程中主人公身上那種優劣正負並存的革命思想的真實面貌。原本要投奔國民黨軍隊的流氓無產者梁大牙途中遇上了他值得依賴的革命者和美麗的革命護士東方聞音,於是決定加入革命。與此相反,一心嚮往革命的知識青年陳墨涵也巧為國民黨軍隊所俘,見證了國民黨內部的腐朽紛爭,並在無意間成為蔣介石嫡系部隊傾軋下某地方軍隊的領導人與精神領袖,在殘酷的戰爭中最終被派系鬥爭逼迫得無路可逃,向共產黨投誠起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