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鏡子》是2024年民主與建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歷史的鏡子
- 作者:吳晗
- 出版時間:2024年2月
- 出版社:民主與建設出版社
- ISBN:9787513943895
- 開本:32 開
- 裝幀:平裝-膠訂
《歷史的鏡子》是2024年民主與建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歷史的鏡子》是2024年民主與建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歷史的鏡子》內容包括政治、軍事、文化等方面,突出了他對國家與民族命運的思考,集中論述了社會風氣的墮落、政治的腐敗、人民的困苦與國家興衰治亂的關係。提出了改良社會風氣,限制權力,根除腐敗,實行治人與治法結合的民主政治,報刊與言論自由等眾多...
本版《歷史的鏡子》為精裝典藏本,設計簡潔大方,裝幀精美。作者介紹 吳晗(1909~1969),中國著名歷史學家、明史專家。原名吳春晗,字辰伯,浙江義烏人。先後任教於雲南大學、西南聯大、清華大學,曾任清華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歷史系主任等職務。1949年後,歷任北京市副市長、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委員、...
《歷史的鏡子(增補本)》是2023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吳晗。內容簡介 《歷史的鏡子》是吳晗代表作,本書除原有四十餘篇文章之外,又從其他吳晗雜文集中精選了二十餘篇約二十五萬字編入,按政治篇、軍事篇、經濟篇、文化篇、人物篇依次分為五輯,故稱增補本。本書是歷史通俗化寫作的典範。作者擷取...
《歷史的鏡子:吳晗講歷史》是2008年6月1日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吳晗。內容簡介 2009年是吳晗先生誕辰一百周年,逝世四十周年。出版本書,是為紀念吳晗先生,緬懷他在史學上的成就,促進歷史科學的繁榮和發展。本書共選輯了作者在各個歷史時期所發表的有代表性的歷史論著共四十篇。為便於讀者了解作者寫作背景...
《歷史的鏡子:中國人的文化性格基因譜》是2009年1月1日由中國婦女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歷史的鏡子》內容起自先秦,終至晚清,截取歷史上的精彩一瞬間,或奇人,或軼事,忠臣名將,才子佳人,乃至陰謀陽謀,典故雜談俱為一體。共分為:風範、氣節、識見、權謀、良臣、將帥、幼敏、奸佞、識人、俊辯、...
《歷史的鏡子(全新修訂版)》是2019年8月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吳晗。內容簡介 古時候,學子們十年寒窗苦讀,卻在得了科第後先為自己娶了一個姨太太;官員們滿口清正廉潔,私下裡卻肆意揮霍,縱優狎妓;那些名儒大家號稱淡泊名利,卻在入仕後兩面逢迎,拜高踩低……歷史是一面鏡子,它不僅可以照出...
發展歷史 從古王朝起,鏡子在埃及文明中就成為人們日常梳妝必備品,這件文物是古王朝晚期和中王朝(第一過渡時期)的典型製品,金屬鏡面可能是青銅或紫銅,鏡柄為木製呈莎草莖狀。鏡面的金屬經過高度打磨,王公貴族們的鏡子有時採用黃金或白銀。做工更為精緻的鏡柄上還會刻有神符(天神哈托的頭像,貝斯神的身體以及...
《羅馬傳:人類歷史的鏡子》(《I segreti di Roma》)是義大利作家科拉多·奧吉阿斯創作的城市傳記,中譯本首次出版於2020年6月。羅馬是世界燦爛文化的發祥地,已有2500餘年歷史,是世界歷史文化名城,因建城歷史悠久而被稱為“永恆之城”。作者在該書中不僅以非凡的理性鉤沉歷史,重溫史海沉浮,回顧往昔歲月,更以...
99 陳壽:三不喜101 ◎第四篇◎ 清正拒賄篇 子罕以不貪為寶105 “四知”清官楊震107 公儀休不受魚109 司馬遷大義退玉璧111 黃金難換心113 蘇軾巧用寓言故事拒賄115 張衡拒收金錯刀117 王安石妙語辭寶硯119 呂蒙正的鏡子典故121 林則徐拒賄拾遺123 羊續懸魚拒禮125 葉存仁:不畏人知畏己知127 “五代清郎”袁...
《照照歷史的鏡子》是新華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壽南。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本以歷史關照當代的著作。全書分兩卷。上卷“發現中國皇權社會”在巨觀層面闡釋了中國古代皇權社會政治運行的基本規律,從剖析中國古代政治的特質入手,通過政治理想、政治主體、政權嬗變的多重視角整體地分析中國古代政治運行的內在邏輯,並...
歷史是一部膾炙人口的寓言,其中隱藏著豐富的智慧,至今仍值得人們咀嚼回味。一個能從歷史中學到做事策略的人,才是一個力量無窮的人。站在歷史這面鏡子面前,我們應該吸取古人失敗的教訓、總結前人成功的經驗。歷史這面鏡子向人們展示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化。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文明燦爛,讓我們翻開歷史的畫卷,拂去...
千秋鏡 千秋鏡,讀音是qiān qiū jìng。意思是歷史的鏡子。謂世世代代可供借鑑的事物。解釋 歷史的鏡子。謂世世代代可供借鑑的事物。出處 宋 蘇軾 《樂語·興龍節集英殿宴教坊詞·口號》:“觀書已獲千秋鏡,積德長爲萬歲山。”
《說文·金部》釋“鑒”為“盆”,因此可以說盛水的盆(鑒),就是最早的鏡子。隨著合金技術的出現,開始了使用銅和錫或銀鉛等製作銅鏡的歷史。銅鏡一般製成圓形或方形,其背面鑄銘文飾圖案,並陪鈕以穿系,正面則以鉛錫磨礪光亮,可清晰照面。齊家文化墓葬中出土的一面距今已有4000多年歷史的小型銅鏡,造型、...
據史料記載,自商周時代起,古人就用青銅磨光做鏡子,光亮可照人,背面雕有精美紋飾。到戰國時已很流行,漢、唐時更加精美。文物歷史 甘肅省廣河縣齊家坪遺址出土,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鑄造技術精巧 一般銅鏡在鑄造時,多採用“開放式”和“合鑄式”兩種方法。“開放式”就是只有一塊鏡范,無注口和注溝,...
以史為鏡,漢語成語,將歷史作為一面鏡子,從而看出歷史的興衰。出自《舊唐書·魏徵傳》:“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借歷史上的成敗得失作為鑑戒。同“以古為鑑”。 軼事典故 唐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直言敢諫的魏徵病死了。唐太宗很難過,他流著眼淚說...
“看形”是鑑定古銅鏡的一個方面,為保證銅鏡能具有真實、清晰的效果,古人在鑄造銅鏡時,鏡子的大小和弧度有嚴格的比例關係。一般來講,小一點的銅鏡可以看到比較平緩的弧度,超過20厘米的銅鏡就基本是一個平面,看不出明顯的弧度起伏。而新仿的銅鏡弧度與鏡子的大小普遍不成比例,大銅鏡弧度很大,小銅鏡弧度收縮不...
我們要加強對歷史的學習,特別是對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中國共產黨黨史的學習,歷史是一面鏡子,從歷史中得到啟迪、得到定力。(2015年12月28日、29日在中共十八屆中央政治局“三嚴三實”專題民主生活會上的講話)八 寧夏是一片有著光榮革命傳統的紅色土地。1926年,寧夏就建立了我們黨的組織。紅軍長征和西征...
後者與前者的不同之處除神獸形象外,還有歌舞、車馬、歷史人物及傳說故事等浮雕圖象。漢代後期的神獸鏡還出現一種新的圖案排列形式,即作一方向的階梯形排列,類似木雕的散點透視,稱為階段式鏡,流行於建安時期(公元196- 220年),又稱建安式。歷史意義 漢代是我國銅鏡發展的重要時期。中國銅鏡 ,以漢鏡出土的...
歷史奠基 唐代銅鏡發展主要是因為當時瓷器已取代銅,銅器衰落,青銅技術都集中到銅鏡上,此外還因為當時銅鏡作為禮品,廣泛用於社會交往。唐代銅鏡現存很多,有出土的,也有傳世的。唐代銅鏡在造型上已突破了漢式鏡,如葵花鏡、菱花鏡、方亞形鏡等。圖案除傳統的瑞獸、鳥獸、畫像、銘文等紋外,還增加了表現西方題材的...
故事鏡是從唐代開始的就有在鏡子上繪製故事的文物。從唐代開始,銅鏡上越來越多地出現了表現神話傳說、歷史故事的紋飾圖樣,這些紋飾題材大多體現了儒家思想的精神追求,反映了當時思想文化方面的諸多問題,也是最能吸引人們去鑑賞的一類銅鏡,我們把它們統稱為故事鏡。故事鏡最早出現於唐代,晚唐以後開始流行,到了宋、...
鏡子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家居用品,即使實用品;又是裝飾品。人類使用鏡子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了。古代人類最初是從河池水中看到自己的形象的,因此曾有過以水為鏡的階段。在江河池水中看像受大自然條件限制,颳風,下雨時水面不平,或是水流渾濁就看不清楚了。於是從生活經驗中發展到用器皿盛水照像,這就是“...
三鏡自照是一個漢語詞語,出自《全唐文紀事》,即人、史、銅三個鏡子。詞語簡介 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解釋 用銅做鏡子,可以整理好一個人的穿戴;用歷史作為鏡子,可以知道歷史上的興盛衰亡;用別人作自己的鏡子,可以知道自己每一天的得失.唐太宗李世民喜聽與善取各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