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好銅鏡

婦好銅鏡

鏡子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家居用品,即使實用品;又是裝飾品。人類使用鏡子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了。古代人類最初是從河池水中看到自己的形象的,因此曾有過以水為鏡的階段。在江河池水中看像受大自然條件限制,颳風,下雨時水面不平,或是水流渾濁就看不清楚了。於是從生活經驗中發展到用器皿盛水照像,這就是“水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婦好銅鏡
  • 出土地點:安陽殷墟婦好墓
  • 所屬年代:商朝
  • 尺寸:直徑11.8厘米,邊厚0.2厘米
  • 意義:我國中原地區最早的銅鏡之一
用途,發展歷史,

用途

最早的用陶盆盛水來看自己的形象,我國西安的半坡村出土的原始社會的文物中,就有盛水的陶器。後來有了銅盆,又用銅盆盛水,利用“水鏡”只能俯看形象,不能抬頭到了青銅時代,由於銅面反光,人們便用銅鏡照像。

發展歷史

中國的青銅鏡最早出現在大約四千年前的齊家文化遺址。
3300前的安陽殷墟遺址中,同樣也出土的一面非常精美的商代銅鏡,1976年安陽殷墟婦好墓內出土了一個直徑11.8厘米,邊厚0.2厘米的圓形銅鏡,照面的一面磨光發亮,背面鑄有葉脈紋,弓形紐,鏡背飾凸玄紋三周。一周素麵,二周四出雙平行線分為四區,每區有片樹葉紋相對兩區紋飾相同。外側整齊排列乳釘紋一周。此鏡是我國中原地區最早的銅鏡之一。
到了 戰國時製作輕薄精巧的花紋,多做幾何圖形或動物形圖案。東漢中期到魏晉時,出現浮雕的神獸和畫像鏡很精美。唐代多於人物,花草,清代以後逐漸為玻璃鏡所代替。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鏡子的發展不僅是社會的工業進步,同樣也是人類對美的追求的提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