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時期長江中游地區人類活動與環境變遷專題研究

歷史時期長江中游地區人類活動與環境變遷專題研究

《歷史時期長江中游地區人類活動與環境變遷專題研究》的出版社是武漢大學出版社,作者是張建民。

基本介紹

  • 書名:歷史時期長江中游地區人類活動與環境變遷專題研究
  • 作者:張建民
  • ISBN:9787307082632 
  • 出版社武漢大學出版社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作品影響,版本信息,

內容簡介

《歷史時期長江中游地區人類活動與環境變遷專題研究》承擔的國家社科基金重點“歷史時期長江中游地區的人類活動與環境變遷”結題成果之一,是該項目結題成果五卷中的綜合卷。《歷史時期長江中游地區人類活動與環境變遷專題研究》反映了作者對歷史時期長江中游地區人類活動與環境變遷這一課題的一些基本看法,包括相關的理論思考,學術界已有相關研究譯述,氣候變化與歷史自然災害,聚落與環境,城市環境問題以及對研究主題的總體把握等,供讀者閱讀參考。

作品目錄

第一章 “了解之同情”與人地關係演變研究
一、一種研究範式的分析:人地關係演變的“三階段論”
二、從“了解之同情”到“環境感知”
三、“了解之同情”視野下人地關係的演變
四、餘論:理解與評判
第二章 長江流域環境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一、環境史理論方法及綜合研究
二、長江流域環境史研究回顧
(一)長江流域人地關係演變的階段性
(二)長江流域的氣候演變
(三)長江流域植被分布的演變
(四)長江流域動物分布的演變
(五)長江流域的水環境演變
(六)長江流域人口分布與結構的演變
(七)長江流域人類聚落環境的演變
(八)長江流域人類疾病分布的演變
(九)長江流域人類經濟活動與環境互動關係的演變
(十)長江流域的文明進程
三、長江流域環境史研究的展望
第三章 歷史時期長江中游地區人地關係的演變及其特點
一、長江中游地區人地關係演變的歷史過程
二、長江中游地區人地關係及其演變過程中諸要素分析
三、長江中游地區人地關係演變的歷史教訓與啟示
第四章 長江中游地區距今10000--1800年間氣候狀況研究
一、歷史氣候變遷研究概述
二、距今10000—1800年間長江中游地區的氣候變化
(一)距今12500—9500年:冰期後升溫期
(二)距今9500—8500年:氣候繼續轉暖,氣溫、降水量低於現今
(三)距今8500—7500年:氣候溫暖濕潤,但有冷鋒活動,氣溫和降水量相當或略高於現今
(四)距今7500—6500年:氣候溫暖濕潤,氣溫、降水量俱高於今
(五)距今6500—5500年:全新世氣候最宜期
(六)距今5500—4500年:氣候溫暖濕潤
(七)距今4500—3500年:氣候由溫暖濕潤向溫涼濕潤轉變
(八)距今3500—2500年:氣候變動頻繁,先後經歷了乾冷一溫濕一暖濕一涼濕一暖濕的變遷過程
(九)距今2500—1800年:氣候屢有變動,並於末期趨寒
三、本章小結
第五章 一千年來長江流域的水旱災害與氣候變化
一、一千年來長江流域水旱災害的地域分布與年代際變化
(一)長江流域歷史水旱災害地域分布分析
(二)歷史水旱災害的年代際變化
二、明清時期長江流域氣候變化及其自然災害的初步研究
(一)明清時期長江流域的氣候變化
(二)明清時期長江流域自然災害分析
(三)明清時期長江流域氣溫、降水與氣候變化關係分析
第六章 散居與聚居:漢宋間長江中游地區的鄉村聚落形態及其演變
一、引言
二、兩漢時期:以規模較小的散村為主
三、六朝時代:“巴夏居城郭,夷蠻居山谷”
四、唐宋時期:聚落規模的擴大、聚居區域的擴展及其局限
五、影響鄉村聚落形態及其變化的諸因素
第七章 寨堡:社會動盪中的環境與選擇
——以明清川陝楚交邊山區為中心
一、川陝楚交邊山區寨堡概況
二、嘉慶朝白蓮教戰爭期間的寨堡
三、民寨、官寨與“賊寨”
(一)官軍建堡用寨例
(二)“賊寇”結寨、占據寨堡例
(三)州縣以寨堡為治所例
四、制度、環境與川陝楚交邊山區寨堡
(一)寨、堡、洞是川陝楚交邊山區民間自保禦寇的必然選擇
(二)寨堡與川陝楚交邊山區環境
(三)歷史傳統及經驗的重要影響
第八章 明清時期江漢平原的圍垸:從“水利工程”到“水利共同體”
一、引言
二、圍垸之修築——以漢川縣南湖垸為中心
三、垸的規模:與江南地區的圩相比較
四、關於垸與村落的關係
五、作為賦役征納地域單元的“垸”
六、關於垸與里甲的關係
(一)明初江漢平原諸州縣黃冊里甲編制之實態
(二)明中期江漢平原大部分新墾垸田及垸民未入版籍
(三)明後期的清田均役與垸田征科、垸民入籍
(四)清前期的均平圖賦與按田歸垸
七、廟宇與垸:作為社會地域單元的“垸”
八、垸的意義:從“水利設施”到“水利共同體”
第九章 明清時期贛南地區鄉村聚落的宗族化與軍事化
——以鄉村圍寨為中心
一、前言
二、明清社會動盪與鄉村圍寨的興起
三、鄉村圍寨的構築與鄉族勢力的發展
四、鄉村圍寨與鄉村聚落形態的變化
五、餘論
第十章 土地革命前夕贛南鄉村的聚落形態與社區關係
一、聚落形態與空間格局
(一)聚居聚落
(二)散居聚落
(三)雜居聚落
二、社會認同的基本特徵
(一)方言及祖籍地的認同
(二)戶籍歸屬與認同
(三)同姓歸宗與祖先認同
三、地方政治派系
四、結語
第十一章 都市環境史:18世紀漢口地區的黑山開發和風水論
一、序論
二、從風水角度看漢口的地理位置
三、黑山的開發和風水論的提出
四、漢口的都市問題和風水論
五、結論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作品影響

2013年10月,該書入選第四屆“三個一百”原創圖書出版工程人文社科類圖書。

版本信息

出版時間:2011-05-01 版 次:1 頁 數:599 裝 幀:平裝 開 本:16開 所屬分類:圖書>科學與自然>環境科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