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學(師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是各大開設歷史學高校所採用的人才培養方案,以國家培養優質的中國小歷史老師為目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歷史學(師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 目標:培養優質的中國小歷史老師
一、專業設定簡介
歷史學(師範)專業自1982年首屆招收四年制本科生。現各大省屬師範高校均有設定,但標準不盡相同。
二、培養目標及就業領域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紮實的歷史學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較強的社會工作和實踐能力,能夠在中國小校進行歷史學教學和研究的教師、教學研究人員和其它教育工作者。
本專業的畢業生主要到中國小或其他教育機構從事歷史教學及研究、管理工作,也可到黨政機關和其他企事業單位從事文字或管理工作。
三、培養規格與特色
1、知識結構要求
(1)掌握歷史學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
(2)掌握現代教育思想與現代教育理論,具有現代教育理念。
(3)了解國內外史學發展及歷史教學的理論前沿和發展動態。
(4)了解其他社會學科、人文學科與自然學科的基本知識,知識面廣。
2、能力結構要求
(1)掌握史學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科研寫作能力。
(2)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
(3)掌握現代教育的基本方法,具備中學教師的基本素質和基本技能。
(4)具有較強的口頭表達能力,達到國家規定的國語考核等級要求。
(5)具備一定的外語水平和計算機套用能力。
(6)了解中學生心理和行為特徵,能勝任中學歷史教學和班主任工作。
(7)富有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具有較強的組織管理能力和創新能力。
3、素質結構要求
(1)具有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具備獨立健全的人格,創新意識強。
(2)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和社會適應能力,有較好的語言表達和人際交往能力。
(3)具有較高的人文素養和專業素質,熟悉了解歷史學專業知識,同時具備教育學、心理學、文學、哲學、社會學、政治學、經濟學、地理學等學科的相關知識。
(4)具有良好的身體素質,掌握必要的體育鍛鍊技能,擁有強健的體魄和健康的心理素質。
四、主幹學科與核心課程
主幹學科:歷史學
核心課程: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現代史、歷史文選、史學概論、社會學、中國傳統文化、歷史地理學,西方社會生活史專題、國際關係理論與實踐、史學論文寫作、教育概論、學習心理學、歷史課程教學論等。
五、課程體系設定與修讀要求
課程體系設定為通識課程模組、專業課程模組、綜合實踐模組以及素質拓展模組四大模組,其中,通識課程模組40學分,占22%;專業課程模組102學分,占56%;綜合實踐模組30學分,占17%;素質拓展模組10學分,占6%。合計182學分。
通識課程包括必修課程、限修課程和跨學科任選課程。
專業課程包括核心必修課程、一般必修課程和學科任選課程。
素質培養包括軍事理論、形勢與政策、就業指導與創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科技創新、社會實踐活動、校園文化、體育活動等內容。
課程設定情況詳見表一:《歷史學(師範)專業課程設定安排表》。
各類課程(環節)的學時、學分分配比例見表二:《歷史學(師範)專業專業學時和學分統計表》。
六、授予學位與學習年限
歷史學(師範)專業學制四年,學習年限3—8年,畢業最低學分為182學分。學生修完規定課程,完成實踐環節和畢業論文訓練,取得素質拓展所需學分,達到學位授予要求,可獲得歷史學學士學位。
七、有關說明
1、專業任選課須選修滿18.5分。每學期選修門數為:第5學期4門,第6學期3門,第7學期4門,第8學期1門合計選修12門。
2、“文史通識類平台課”總計8門,其中跨專業課程必須選修1門。
3、免修通識課程模組必修課程“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及限選課程“思想政治理論綜合社會實踐(二)”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