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不再徘徊:人民公社在中國的興起和失敗

歷史不再徘徊:人民公社在中國的興起和失敗

人民公社在中國始建於1958年,到1984年徹底終結,其全部的歷史計為27年。它發生在世界上一個人口最多的國家,其目標是將人類最美好的理想變為現實,但是它卻造成了歷史上最大的悲劇。這是20世紀中國人死於饑荒以及戰勝饑荒的最重要的史篇,也是世界社會主義舞台上最為凝重的一幕。

本書是中國第一部系統研究人民公社歷史的紀實著作,是凌志軍耗時7年寫就的“處女作”。本書曾獲得新聞出版總署頒發的“優秀圖書獎”。

基本介紹

  • 書名:歷史不再徘徊:人民公社在中國的興起和失敗
  • 作者:凌志軍
  • ISBN:9787511503459
  • 頁數: 276頁
  • 出版社:人民日報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1-06-01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 重量:440g
作者簡介,內容簡介,目錄,

作者簡介

凌志軍,祖籍廣東,1953年生於上海,長在北京。十五歲到工廠做工,十六歲做農民,十九歲當兵,二十五歲成為新華社記者。三十歲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三年後獲得法學碩士學位。現為人民日報社高級編輯、資深記者。
凌志軍是當今中國時政作家的代表性人物。被譽為“中國的威廉·曼徹斯特”、當代中國記者的“標桿”。2003年《南風窗》年度人物。他的每一本書都引起巨大反響。他擁有廣泛的讀者。他在過去十多年間連續出版九部著作。全部進入暢銷書排行榜。他的著作還以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

內容簡介

《歷史不再徘徊:人民公社在中國的興起和失敗》:我總有一個心愿:讓新聞成為歷史,又能讓歷史像散文一樣美麗,讓政論像小說一樣動人。我想告訴讀者中國正在發生什麼。我相信歷史上一切民族的重大進步都有一個共同處,就是這些國家的人民能夠認真了解發生在他們身邊的事。
我對塞滿主流報刊上的、人云亦云、套話連篇、完全沒有獨立精神的文章。不能接受,想要另闢新途。我想用自己的寫作證明,記者是可以不拘一格的,記者是可以擁有獨立精神的,記者是可以不用追隨權貴的,記者是可以說真話的,記者是對公眾負有責任負有同情心的,記者這個行當是可以受人尊重的。記者不僅是瞬間的記錄者.也是歷史的記錄者。

目錄

序幕千年一夢/l
第一章 風起青萍末/9
小崗寒夜——20位農民的契約文書是否贗品——中南海關於人民公社制度的爭論——農村兩億人食不果腹——無力回天的陳庭元終於大徹大悟
第二章 照過去方針辦/33
合作化中的“大同夢”——鄧子恢被批判,導致農村社會主義改造加速進行——中國農業史上對合作化最具威脅力量的事件——“包產到戶”的首次出現——人民公社在“大躍進”中誕生——“六十條”:人民公社第一個成熟的制度——三年“自然災害”的悲劇——“浙江出了兩個半單幹理論家”——“包產到戶”使400萬人受牽連
第三章 大夢誰先覺/81
5萬個人民公社為城裡人提供了多少食物——幾百萬農民乞討為生——“三年決戰”與安徽“六條”——“真理標準”討論對人民公社的影響——“責任制”:一個持續時間最長含義變化最多的概念——鳳陽的“四級所有”
第四章 一步一回頭/105
1978年12月13日:一個歷史性的日子——《中共中央關於加快農業發展若干問題的決定》與“新六十條”在同一天通過——省委書記的迂迴戰術——中國的改革從改變人民公社制度入手
第五章 從昔陽到鳳陽/127
“張浩事件”——陳永貴的輝煌與黯淡——“要吃米,找萬里”——“包產到組”:向人民公社制度的挑戰——尊重農民的選擇
第六章 相持不下的日子裡/165
從“包產到組”到“包產到戶”——三個不怕死的縣委書記——張世賢和遲世光為何未能成為英雄——人民公社最後的意識形態屏障——人民公社在九個貧困省區開始瓦解
第七章 公社精神的破產/199
昔陽的欺世盜名昭揭於眾——經濟問題緣何演變成政治問題——“文化大革命”與人民公社制度——“學大寨”:號令6億農民的政治旗幟黯然失色——公社精神永遠不會再放光彩
第八章 餘韻繚繞/235
“切三刀”:關於“包產到戶”的折中方案——秋後算賬:人民公社不如“包產到組”,“包產到組”不如“包產到戶”——1982年第一天,中共中央再次頒布關於農村的新檔案——人民公社失敗原因的種種分析——人民公社最後的解體
後記/271
主要參考書目/273
再版後記/276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