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都引水工程

被小平同志譽為“第二個都江堰”的武都引水工程,是川西北地區工農業生產和城市經濟發展的重要水源工程,是四川省“再造一個都江堰”戰略目標的重點工程,是具有防洪、灌溉、生態環保、國土資源保護、工業、生活供水、旅遊以及發電等綜合利用功能的大型骨幹水利工程。工程因從江油市武都鎮的涪江取水而得名。

武引工程經歷三上兩下,50年代規劃設計,1958年開工,1960年因壓縮基建而停工,1978年復工,1980年因國民經濟調整而再次停工,1987年再度復工,期間歷時30年。

武引一期灌區工程
武引工程分三期建設。武引一期灌區工程總投資為21億元,主要建設武都水庫處的取水樞紐、38公里的總乾渠、裝機1.76萬千瓦的石龍嘴電站、庫容為0.98億立方米的沉抗水庫和全長67公里的涪梓乾渠及其灌區渠系工程,控灌綿陽的江油、梓潼、遊仙、三台、鹽亭和遂寧市的射洪共6縣,灌面達127萬畝,受益人口500多萬。工程於1988年開工,2000年全面建成。沉抗水庫位於綿陽市的遊仙區沉抗鎮境內,距綿陽市區15公里,是武引一期工程的骨幹屯蓄水庫,現已成為綿陽的著名旅遊景點“仙海風景區”。
武都水庫工程
武引二期工程包括武都水庫和二期灌區工程。武都水庫屬國家大(1)型水利工程,總投資達35.25億元,設計庫容5.72億立方米,正常蓄水位658米高程,最大壩高120米,壩頂長736米,壩體為碾壓混凝土重力壩,壩後式電站裝機3台,總容量15萬千瓦。
工程於2004年開工,2005年大壩奠基,2011年底孔下閘蓄水,同年三台機組相繼併網發電,2012年大壩全面封頂,現主體已全面建成。建設期間,工程參建各方先後戰勝了壩基深層抗滑穩定、岩溶地質缺陷、“5.12”特大地震和深層流砂層處理等重重困難,創造了在複雜地質條件下修築高壩的成功範例。武引集團公司被水利部評為“2006-2011年建設管理先進集體”、工程被評為“激浪杯2012全國有影響力十大在建水利工程”。2013年武都水庫成功創建國家級水利風景區,經受住“7.9”“7.10”特大洪峰考驗,全面發揮工程防汛、灌溉、發電、旅遊、生態供水等效益。
武引二期灌區工程
武引二期灌區工程從2006年開始申報,通過6年的申報工作,於2012年12月批准工程初步設計報告,批覆總投資49.14億元,總工期47個月,主要建設全長108公里的西梓乾渠、333公里的中小骨幹渠系和庫容0.98億立方米的金峰水庫。控灌綿陽市的江油、梓潼、鹽亭,廣元市的劍閣,遂寧市的射洪,南充市的南部縣,涉及177個鄉鎮、1858個村社,灌面達105.32萬畝,受益人口達500多萬。工程於2013年全面開工建設,現已開工西梓乾渠一、三、四、五、七標和金峰水庫工程。截止2014年一季度,已完成投資10.36億元,占總投資的21%。
此外,蓬(溪)船(山)灌區擬作為武引三期進行建設,規劃投資近40億元,灌區涉及35個鄉鎮,設計灌面94.7萬畝,現正積極推進前期工作。
武引工程全部建成後,總灌面達327萬畝,將擠身全國17個特大型灌區之一,全力支撐川西4市10縣的經濟社會發展,徹底改變這些地區千百年來靠天吃飯的歷史,為綿陽率先實現農耕區“全域灌溉”和四川省“再造一個都江堰”作出最大貢獻。
涪江六峽景區
涪江六峽水利風景區是依託武都水庫工程興建的以觀光、休閒度假、生態與文化為主的綜合性旅遊景區。景區規劃總面積1414.7平方公里,其中武都水庫水域面積13.75平方公里。規劃重要景點34處。景區以西北部的九寨——黃龍景區為依託,以李白文化、蜀道文化為核心、以水上休閒體驗為特色,將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巧妙結合。景區內有四十公里的黃金水道,由南向北途經畫屏峽、六龍峽、燕雲峽、青天峽、飛瀑峽、芳春峽等六個美麗大峽谷。涪江六峽風景區是綿陽市繼仙海湖、白水湖和魯班湖後第四個國家水利風景區。
目前,涪江六峽水利風景區以大壩主體為主線進行水利工程觀光、湖面遊覽,內有“川西北佛教聖地”極樂堂、觀霧山普賢寺、李白讀書台、明朝朱允文避難處藏王寨、三國陰平古棧道、蜀漢江油關、茶馬古道、植物化石距瓣尾囊草保護區、煽鐵鉤古鎮遺址、煽鐵鉤古橋、響岩新鎮休閒度假區、興隆溝垂釣休閒中心等景點。景區被四川省和綿陽市列為“十二五”期間重點打造的旅遊景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