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道狂之詩(喬靖夫著小說)

武道狂之詩(喬靖夫著小說)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武道狂之詩》作者是喬靖夫 Jozev 所著的小說,香港版由 天行者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發行,台灣版由 蓋亞文化 出版發行。香港版小說封面及插圖者為 門小雷 。台灣版小說封面及插圖者為 HIROSHI 。內地版小說封面及插圖者為雨谷。本書從經典武俠原點再出發,以獨特視角與筆法,創造出凌厲狠勁,強悍而不孤的濃厚「狼派」風味,讀之實在令人熱血奔騰、欲罷不能! 作者描寫比拚過程給人緊張刺激、腎上腺素激增之感,描寫大俠間的堅固情誼、為求武術最高境界的執著讀來更讓人熱淚盈眶、忍不住為其搖旗吶喊,錯過武道狂,絕對可惜!

基本介紹

完成進度,作者簡介,內容簡介,角色簡介,破門六劍:,燕橫,“武當獵人”荊裂,島津虎玲蘭,童靜,“風狻猊”練飛虹,圓性,九大門派:,少林派,本渡,了澄,武當派,青城派,峨嵋派,華山派,崆峒派,八卦門,心意門,秘宗門,內地版,香港版,台灣版,

完成進度

《武道狂之詩》為2008年開始出版至今,小說已有十二卷,
漫畫已有十卷(第十一卷【武當野望篇】完結。)
《武道狂之詩》小說卷十二【兵刀劫】已發售。

作者簡介

1969年香港出生,看日本特攝片與本土武俠劇長大的一代。
攻讀大專翻譯系時立志當作家,三年間埋首「練功」,畢業後隨即展開「文字浪人」生涯,先後涉足新聞、電腦遊戲、編劇等工作,遊走於語言與媒體之間。
兼職流行樂填詞人,作品包括盧巧音《深藍》、《風鈴》及《阿修羅樹海》;王菲《光之翼》;陳奕迅《早開的長途班》等。其中《深藍》獲2000年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CASH)最佳歌詞獎。
1996年出版首部小說《幻國之刃》,開始寫作一系列風格暴烈的「影像系」流行小說,包括動作幻想系列《吸血鬼獵人日誌》,及長篇暴力史詩《殺禪》(全八冊)。
「讓人看了不是愛死就是恨死,才算是最好的小說。」這是他的寫作信條。

內容簡介

明朝正德年間。由於故事提及明朝寧王朱宸濠恢復親兵護衛,招攬死士,為其起事作準備,並提及陽明子王守仁出任江西巡撫,推斷故事發生於公元1514年-1519年期間。

角色簡介

破門六劍:

燕橫、荊裂、島津虎玲蘭、童靜、練飛虹、圓性

燕橫

  • 原名燕小六,出身貧農,乃青城派最後一名也是歷來最年輕的一名道傳弟子。
  • 在拜為“青城道傳弟子”的那天,師尊何自聖罕有露出溫暖煦烈的笑容,似深信其為“巴蜀無雙”青城派之未來希望。
  • 青城被武當滅絕後,背負師尊何自聖臨終交託的鎮門之寶“雌雄龍虎劍”,胸懷復興青城派的宏願,追隨荊裂踏上“討伐武當派”的漫長征途。
  • 經歷多次血戰後,劍藝趨於成熟,其“雌雄龍虎劍法”漸臻得心應手,個性也從起初的憨厚漸漸變得通曉世道。年僅二十已為一流高手。
  • 武器:“靜物劍
  • 武當派“兵鴉道”高手呼延達專用雙劍,劍身呈啞黑色,各刻“左”、“右”二字以資識別。為配合“武當勢劍”硬劈硬接的招式,劍脊設計較普通長劍厚實。後由燕橫及童靜各佩一柄。
  • 武器:“雌雄龍虎劍
  • “虎辟”:青城派最高秘技“雌雄龍虎劍”專用短劍,超過三百年歷史之聖物。全長僅二尺餘,刃身寬厚如刀,中央沿劍脊開有血槽。護手及吞口成一虎頭浮雕,全劍造型展現猛虎之兇狠。
  • “龍棘”:青城派最高秘技“雌雄龍虎劍”專用長劍,超過三百年歷史之聖物。全長達四尺,護手呈蓮花狀,並鑄蟠龍紋,劍身狹長,通體泛金黃光華。近柄部吞口處刻有篆文劍名。

“武當獵人”荊裂

  • 福建“南海虎尊派”唯一殘存弟子,年輕時遊歷四海,修習眾多異國武藝,曾立誓要把師門“南海虎尊派”變成世上最強的門派,決心攀附武道之頂峰,成為最強武者。
  • 原名荊烈,是義父荊照出遊烈嶼時,在島上岸邊拾來的棄嬰,名字也由此而來。
  • 十五歲時因為得罪了泉州的另外三大派,決心出海學習各地武技。為了答謝師叔裴仕英的恩德,取其“裴”姓下面的“衣”,改名為“荊裂”。
  • 在返泉州老家之際卻發現“虎尊派”遭武當殲滅,為報滅門之仇,因而展開“追逐武當”這條刀山血海的挑戰旅途。
  • 曾誅殺多名武當弟子,被冠以“武當獵人”的稱號。
  • 獨上青原山潛探清蓮寺時墮下山崖,致一手一足重傷,繼而被梅心樹及術王眾追殺,卻在極端危急中催生出快猛絕倫的捨身刀“浪花斬鐵勢”,速度已至傳說中的“曜炫之劍”。
  • 得江南怪醫嚴有佛施以刀針療法,手足關節重傷終於痊癒。
  • 武器:“雁翅刀
  • 荊裂師叔裴仕英相贈之家傳軍刀,裴氏先祖曾用以擊殺海盜,立過赫赫戰功,但因年月風霜,今已痕跡斑駁。雁翅形刀頭沉重,刃背甚厚,最適合中距離強攻之用
  • 武器:“烏首短刀”
  • 荊裂流浪於南蠻島國所得之毗舍耶族戰刀,當地語稱“牝奴鏑”,為“白刃”之意思。全長二尺余,刃身狹尖而無護手,柄頭形如長頸鳥首。特點為靈活快速,適合近身格鬥之用。
  • 武器:“長倭刀”
  • 中土工匠仿東瀛刀鑄造之戰場用刀,全長近五尺,刀柄特長,可結合長槍技法使用,形貌兇悍,乃荊裂流浪海外期間,誅殺一漢人海盜而奪得。
  • 雖然同名角色於作者另一本著作《幻國之刃》中出現,不過兩者並無關係。

島津虎玲蘭

  • 來自日本薩摩國島津氏“陰流”,武器野太刀,擅使“陰流太刀技”,勇猛堅毅,不讓鬚眉的女劍士,為追尋背棄婚約的荊裂而遠赴中土。
  • 成都一役與荊裂並肩作戰後,逐漸愛上了他,為了治好荊裂手足之傷,獨自出走訪尋傷藥醫者,途中意外得遇荊裂宿敵錫曉岩與霍瑤花,現一起結伴前往武當山以取“蛻解膏”為荊裂治傷。
  • 武器:“野太刀
  • 或稱“大太刀”,全長五尺有餘,島津虎玲蘭專用佩刀。因其誇張的長度重量,實際難於使用,在鎌倉幕府時代多作戰場佩飾,以展示武力剛氣。唯虎玲蘭天生體格過人,故能揮動自如。

童靜

  • 成都第一大幫“岷江幫”幫主童伯雄的獨女,雖然生性嬌橫好勝,但俠骨仁心,熱愛武道。
  • 於西安之戰中意外顯露出掌握細微時機的特殊練武天賦,崆峒掌門練飛虹因而決意收其為徒,甚至連其死敵雷九諦也看出童靜這奇特的先天真力資質,同樣渴望將她收歸門牆之下。
  • 對燕橫懷有情愫,但不好意思主動開口。
  • 武器:“靜物劍
  • 由燕橫及童靜各佩一柄。
  • 武器:“迅蜂劍
  • 鑄劍師寒石子所贈,紫色柄,刃身造型甚為特別,劍尖前段收窄如針。

“風狻猊”練飛虹

  • 崆峒派前掌門,卻是玩世不恭的老頑童,憑著“八大絕”武學威鎮關西。在西安一戰時,看出童靜所含的莫大資質,因而拋下掌門之位跑來追隨荊裂等人,意圖收童靜為徒。
  • 武器:“鐵爪飛撾
  • 本為戰場上軍器,主要用以纏制擒伏敵兵或馬匹。崆峒派“八大絕”專有一門“摧心飛撾”,可用作直接攻殺敵人的兵器。飛撾同時也是工具,配合輕功可作飛檐走壁的抓索,又或用以遠距奪物。
  • 武器:“飛刀
  • 崆峒派“八大絕‧送魂飛刃”的專用飛刀,一套五柄。刀形受西域兵器影響,與中原的飛刀或匕首大異。
  • 武器:“鐵扇
  • 崆峒派“八大絕‧烏葉扇”所用兵器,全體由烏鐵所鑄,份量沉重。開合使用變化甚多,扇緣鋒利如刀,張開的扇面又能充當護盾,折合時則成為開碑裂石的重型鈍器。
  • 武器:“鐵甲手套
  • 崆峒派“八大絕‧花戰捶”所用兵器,嵌上鐵片的左手手套。
  • 武器:“鞭桿
  • 崆峒派“八大絕‧挑山鞭”所用兵器,堅木削制,長四尺。
  • 武器:“隴西彎刀
  • 配合崆峒“八大絕‧日輪刀”,因平涼崆峒山為通西域重鎮,崆峒派彎刀制式也融入了外族兵器的特色,而且彎形刀刃有利於使用該派絕技“飛法”,可在出招半途脫手,輪轉飛射敵人。
  • 武器:“奮獅劍
  • 峒派掌門專用佩劍。劍身較中原一般長劍厚重,配合崆峒“八大絕‧通臂劍”的長距離猛烈斬刺技法。

圓性

  • 少林年輕一輩武僧中高手,身材壯碩,個性豪邁,精通少林“緊那羅王棍”及“少林五拳”。
  • 常用兵器是齊眉棍和“銅人半身甲”。
  • 認為武當派這種四處挑戰其他門派的行動遲早會找上少林,所以想主動出擊迎戰武當,但與少林的打算不同,最後選擇與燕橫、荊裂一同行動。
  • 不忌葷。
  • 武器:“齊眉棍
  • 約五尺長,六角形棍身以堅韌木頭所造,兩端十寸皆包鑲著鐵片,上面排著銅鑄的圓釘。

九大門派:

又稱作「六山三門」:「六山」為少林派、武當派、華山派、峨嵋派、青城派及崆峒派;「三門」則為八卦門、心意門及秘宗門。

少林派

河南嵩山少林寺始建於北魏,寺僧自古已有修練武藝的傳統,以超脫生死的武道精神,參貫禪機。相傳少林寺最基礎鍛鍊功法“易筋經”及“洗髓經”,乃是達摩祖師從天竺傳來,並衍生出其他少林武技,實際不可考。少林武功在隋唐之間已負盛名,雄視武林近千年,對中原各派武術影響極深,故得“天下武宗”的稱譽。少林派屬正統外家,主要走剛猛硬派一路。少林寺僧練武本為參禪及保護寺院之用,因威力太猛,容易造成殺孽,因此不傳俗家。佛家戒殺,故其武技少用刀劍利器,而主力發展徒手拳法及棍棒之術。寺內武僧亦同時修禪,“禪武不二”的精神,乃為少林武道之根本。少林派武術博大精深,秘藏寺院內的拳械與各種功法甚多,號稱“七十二技”。但有說其中部分已經再無人傳承修習,僅存於拳經兵譜之內,實已失傳。著名武技:少林五拳、緊那羅王棍、十八銅人陣法。

本渡

  • 少林寺方丈

了澄

  • 少林派文僧長老

武當派

元末道人張三豐於湖北武當山創立。張真人身材魁偉,體質異常,不論寒暑,皆只穿一衲一蓑。相傳其內家武功,乃參悟道家的內丹養生功法,轉化成強身技擊之術,據記載曾有「單丁殺賊百餘」的勇武事跡。 張真人入武當山修道後,某日得觀蛇鶴相鬥,從兩者身姿動作,領悟了勁力剛柔之理,創出武當最高絕學「太極」,從此奠定武當派在武林二百年來的地位。
武當派武功素以拳劍著稱,原本專走內家功夫以柔克剛、借力打力的路數,武當弟子亦全為道士;惟二十餘年前大破「物移邪教」一役後,全派上下突然還俗,武學風格更大加改革,摒棄了養生道術而偏重於武鬥實戰,所有拳法劍術重新大幅整編,走上了暴烈辛辣之路,又以極峻烈的方式訓練大量弟子,武當派聲勢因而一時大振,並生起「天下無敵,稱霸武林」的野心。著名武技:太極、武當形劍、武當勢劍、武當行劍、武當飛龍劍、兩儀劫拳
武當派,設立「兵鴉道」、「鎮龜道」和「首蛇道」。「兵鴉道」,現由副掌門葉辰淵執掌,乃是負責南征北伐、稱雄武林的武鬥部隊;「鎮龜道」,由另一位副掌門師星昊主持,主責鎮守保衛武當山及調練弟子;「首蛇道」則最為神秘,直接受命於掌門,並外派弟子長期潛伏駐守各省,專長於情報刺探,更負責偵查各地門派的武功實力,為保持身份秘密,等閒不會動用。
武當三大戒律:
一.凡我武當門下,當寄骸髓於修練之途,夙夜不懈,生死無念,以共臻武道之極峰!
二.如遇阻道或求戰者,須懷無怖無情之心,即其為神佛魔魅,必盡死力斬殺之,以證我武當無敵之實!
三.眼不見名位財帛之誘,耳不聞威權情面相逼,一無牽絆,自求道於天地間!

青城派

東漢道人張陵(初代張天師)入四川青城山修道時,已有遺下「雌雄龍虎劍」及「降魔功」等奇功的傳說,可知青城武道源流極長。目今之青城派,其歷代祖師可上溯三百餘年之久。 青城派武功經過多年提煉,漸漸專注研習劍術之道,拳術等法已經旁落到次要位置,因而亦有人直接稱青城派為「青城劍派」。
青城劍法入門講究快速準確,以攻止攻,搶險截擊;至大成後,則追求以無匹劍勢震懾對手,其招術反璞歸真,變化不繁。青城劍獨步四川一省,故有「巴蜀無雙」的美稱。著名武技:雌雄龍虎劍、水雲劍、風火劍

峨嵋派

坐鎮四川佛教名山峨嵋山,實際創立歷史已不可考。有傳說春秋時代白猿公」司徒玄空,入山創立峨嵋武學,此事並無足夠佐證;但可以確定最遲在宋代,已有僧人道士在山中傳承武功的記載。數百年來,峨嵋山上及山下鄰近地區的各種武術家數,漸漸自然融合,最終成之為峨嵋派。
峨嵋派武道以槍術最為世人所識。峨嵋槍法獨步天下,講究閂攔扎打間的變化微妙,武林各派長兵,惟有少林棍棒能與之較量。 峨嵋武功雖然最初源出於佛道宗教,但早已演變成為俗家門派,兼收男女弟子,傳承之風比一般的山門派系較為開放。由於槍棒屬長兵器,適合於戰陣上使用,峨嵋派弟子參軍入伍也較他派為多。著名武技:騎龍槍、大手臂、圓機槍法

華山派

全真派當祖師王重陽之弟子、「北七真」之一「廣寧子」郝大通於金朝時入山創派,至今已逾三百年歷史。創派之初已有傳習道家劍術,經過數十代的傳承和研究,創編出華山劍法共四十八套,為當今最悠久而淵博的劍術名家,因此在武林上有「劍宗」的稱號,並有著名武諺云:「拳出少林,劍歸華山」,可證其不二之地位。
華山既精研劍法,品種自然繁多,從輕靈迅捷到剛猛無儔的劍技都囊括在內;但練到高級處,則專門講究「以氣御劍」,以道家內丹養氣的功法,結合擊劍招數,運用呼吸吞吐催動劍勁與劍速。故其發招,往往劍鋒未至,所生氣勁已先奪勢,此為「氣劍一如」的最高境界。著名武技:飛仙九勢、大還劍、元亨劍法

崆峒派

創派於甘肅平涼崆峒山,其源流極遠,秦漢古辭書爾雅已有「空同之人武」的記載。今之崆峒派武道,為歷代入山修練之儒、釋、道三教人士的武術合流形成,並參長西域外族武鬥之法門,於一百六十餘年前,由祖師飛雲子集大成,開山立派。
崆峒武術以繁雜見稱,刀槍劍拳腿等皆有習練,冷門及奇門兵器亦格外多,鉤、鏟、鞭、刺、鐵扇飛爪風火輪判官筆等都收入。其目的是要修練到隨時手拿一物皆可為傷人之器;單一兵器能夠發揮異種的打法;器械法與拳法又可互換或夾雜運用,以混合變化的花法彌或敵人,秘詭莫測。著名武技:八大絕

八卦門

「八卦拳」為出現於安徽、江蘇一帶的武術,源流無從考證,最初可能與道家思想有關,但發展至後世之八卦門,已經完全是俗家武術,並無宗教內容,所謂「八卦」,僅是借卦象的方位為代號,演示步法的行進路線而已。
今八卦門總館在安徽(明代南直隸省)南部徽州府。八卦門武術以精絕的「八卦步法」聞名於世,鍛鍊時以繞圈走轉為基本,實戰時擅長游身繞擊敵人側面甚至後方,甚難防禦。其拳法實際上多用掌(所以也稱「八卦掌」),剛柔並濟;開掌除了發勁打擊,也為了施展多采的擒拿錯骨技法,再配合下路步法的跘足踢掃,又可變化成摔投招式,「八卦拳」不論離身長攻和貼身短打皆有獨到之處。八卦門兵器以刀劍短兵為主,又有雙匕首之法,以刃代掌施用。另有五尺開外的巨型「八卦大刀」,本來只是門內練功用的重器械,但偶爾也有實戰里能使得動的高手。著名武技:八卦沉雷掌、八卦游身掌、龍爪十纏、八卦破身

心意門

「心意拳」為一種極古的武術,來源不詳,有說法乃是宋朝抗金名將岳飛,以槍法為基礎所創。心意門現以山西祁縣為根據地,傳人遠布河南、河北、陜西等地,流傳甚廣。 「心意拳」功法古璞,練者往往集中於「五行母拳」和「十二大形」單式重覆演練,而無繁複連綿的套招。
戰術講究以全身整體發雄渾之勁,一步直占中門(所謂「打人如走路」),以壓逼的打法,不予對手空間,硬進硬打,不招不架。 心意門以拳法的發勁之理為根本,所創的兵器術亦是用重兵刃為主,其雙手長刀及大槍最是著名。著名武技:五行母拳、十二大形、心意三合刀、六合大槍

秘宗門

發祥於有「武術之鄉」稱譽的河北省滄州府(明代屬北直隸省)一帶。相傳「秘宗拳」最早出現於唐代,乃模仿猿猴相鬥的動作而創,故有「猊宗拳」、「猊猔拳」、「獼宗拳」等名稱,後世以音近而改稱「秘宗拳」,以形容其靈動跳躍、變化難測的風格。據記載有宋朝拳師周侗最精此藝,並傳予梁山好漢「玉麒麟」盧俊義,再傳浪子燕青,史未可考。
秘宗門武術可謂綜合了中原北方武技之精華,身法和步法講究閃轉騰挪,竄蹦跳躍,甚重視腿功踢蹴,擅長離身長手遠擊,迅快連擊制敵。以拳法為基礎,又演變多種兵械用法,如劍、單刀、長槍等,同樣走輕靈巧勝的風格。另外亦有修練飛鏢暗器。著名武技:半披風拳、里外戰、明堂快刀

內地版

集數:
名稱:
ISBN:
出版日期:
卷一
風從虎,雲從龍
978-7-300-14168-8
2011.8
卷二
蜀都戰歌
978-7-300-14167-1
2011.8
卷三
震關中
978-7-300-14498-6
2012.1
卷四
英雄街道
978-7-300-15860-0
2012.6
卷五
高手盟約
978-7-300-16154-9
2012.8
卷六
任俠天下
978-7-300-16272-0
2012.12
卷七
夜戰廬陵
978-7-300-16270-6
2013.5
卷八
破門六劍
978-7-300-17619-2
2013.9
卷九
鐵血之陣
978-7-300-17620-8
2013.10
卷十
狼行荊楚
978-7-300-19133-1
2014.5

香港版

集數:
名稱:
ISBN:
出版日期:
卷一
風從虎.雲從龍
9789881723987
2008年
卷二
蜀都戰歌
9789881786623
2009年
卷三
震關中
9789881786654
2009年
卷四
英雄街道
9789881862433
2009年
卷五
高手盟約
9789881862457
2010年
卷六
任俠天下
9789881862488
2010年
卷七
夜戰廬陵
9789881979216
2010年
卷八
破門六劍
9789881979230
2011年
卷九
鐵血之陣
9789881979292
2011年

台灣版

集數:
名稱:
ISBN:
出版日期:
卷一
風從虎.雲從龍
9789866473005
2009-07-27
卷二
蜀都戰歌
9789866473340
2009-09-14
卷三
震關中
9789866473494
2009-12-30
卷四
英雄街道
9789866473623
2010-06-30
卷五
高手盟約
9789866473937
2010-09-01
卷六
任俠天下
9789866473975
2011-01-12
卷七
夜戰廬陵
9789866157196
2011-02-09
卷八
破門六劍
9789866157332
2011-06-10
卷九
鐵血之陣
9789866157516
2011-08-1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