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衛軍(中國古代王朝軍隊)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5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武衛”的名號始於三國時期曹丕稱帝後,建武衛營,為魏國中軍的核心力量,主要擔任宮廷警衛,戰時亦充當精銳,從征作戰。此後,金、元、清等朝相繼建立武衛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武衛軍
  • 職責:宮廷警衛、出征作戰
  • 始於:曹魏
  • 終於:晚清
  • 創辦人曹丕
早期,發展,晚期,

早期

“武衛”的名號始於三國時期,曹丕稱帝後,建武衛營,為魏國中軍的核心力量,主要擔任宮廷警衛,戰時亦充當精銳,從征作戰。

發展

金朝護衛京城的軍隊初稱城防軍,金世宗大定十七年(1177)改稱武衛軍,置武衛都指揮使司統領,隸屬於尚書省兵部。設都指揮使、副都指揮使、鈐轄、都將等官職,各級編制一般是都指揮使和副都指揮使各1員,鈐轄10員,都將20員。承安元年(1196),兵員萬人,除防衛都城、緝捕盜賊外,常參加戍邊和作戰。元世祖忽必烈繼位之初,仿歷代中原王朝中央禁軍建武衛軍,親自統率,保衛燕京(今北京),並用於出征作戰。兵員3萬人左右,從各漢軍萬戶屬下軍隊徵調。設都指揮使、副都指揮使統領,下設千戶、百戶等職,均由漢人擔任。至元元年(1264),改稱侍衛親軍,分為左右兩翼,增加兵員萬餘人。

晚期

19世紀末清廷直接掌握的拱衛京畿的武裝部隊。1898年(清光緒二十四年)慈禧為首的頑固派在鎮壓戊戌變法以後,為加強京師和近畿防務,威內御外,命軍機大臣榮祿為統帥,編組北洋各軍為武衛軍。至1899年6月正式成軍。聶士成部淮軍武毅軍為前軍,仍駐蘆台(今 天津寧河);董福祥部甘軍為後軍,駐薊州(今天津薊縣)一帶;宋慶部毅軍為左軍,駐山海關內外;袁世凱部新建陸軍為右軍,駐天津小站。另招募勇丁、抽調八旗兵組成中軍,由榮祿親統,駐南苑。1900年春,榮祿奏準將駐紮在江蘇徐州等地的武衛先鋒左右軍各擴編為10營,袁世凱指揮的武衛右軍先鋒隊擴編為20營,全軍擴充到8萬餘人。除袁世凱部右軍為新式陸軍、聶士成部前軍接近新式陸軍外,其餘各軍均仍襲舊制,裝備則大多為新式武器。在1900年抗擊八國聯軍入侵戰爭中,前、後、中軍傷亡、潰散甚多,旋被取消番號。左軍也受創削弱,民國後納入北洋軍系統。右軍和右軍先鋒隊在山東鎮壓義和團,未與八國聯軍作戰,保存了實力,成為1905年改編新軍第5鎮的基礎。武衛軍僅兩年即瓦解,慈禧集中軍權、拱衛京畿的努力失敗。
發布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