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推進物流降本增效三年行動計畫(2020—2022年)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家、省關於推進物流降本增效的工作部署,加快疫後重振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計畫。

一、總體要求
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融入新發展格局,突出“降成本、提效率”主線,以提升物流基礎設施能力為支撐,以完善政策支持體系為保障,著力培育壯大市場主體,推進物流業高質量發展,推動國家物流中心建設,為武漢加快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打造雙循環新發展格局重要樞紐提供強有力保證。
二、主要目標
到2022年,基本建成網路化、專業化、集約化、智慧化的現代物流服務體系,力爭全市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比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2個百分點左右,繼續保持內陸領先、全國靠前的成本優勢。
——航空“雙樞紐”戰略加快實施。構建“35+15+30”(35條商務航線、15條貨運航線、30條文旅航線)國際航空大通道,發展50條國內全貨機航線,加快形成覆蓋全國、通達全球的軸輻式航空網路體系。
——中部陸海聯運大通道加快建設。構建“8+6”國際直達聯運大通道,打造翻影直達國外樞紐城市(德國杜伊斯堡/漢堡、法國杜爾日、波蘭波茲南、俄羅斯莫斯科、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立陶宛維爾紐斯)的6條國際鐵路幹線通道和至日本、韓國的2條江海直航通道,以及經大連、上海、寧波、廣州等沿海城市出境的4條鐵海聯運通道和經上海轉運至台灣、東協地區的2條江海聯運通道,進一步完善中部陸海聯運大通道。
——城市配送三級網路基本建成。建成公共型配送中心8個以上,新建或改造多功能公共服務型冷庫30萬噸以上,新增標準化冷藏車500台以上,新增新能棄放趨源物流配送車3000台以上,新增智慧型快件箱4000組以上,建設村級快遞網點1500個以上,完善以“分撥中心—公共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網點”為支撐的三級城市配送網路。
——物流企業綜合實力顯著提升。引進物流總部、第二總部企業5家以上,培育3A級物流企業30家以上(其中,5A級物流企業5家),打造具有產業和市場優勢的供應鏈協同平台10個以上。
三、重點任務
(一)著力完善物流基礎設施網路
1.優先發展“雙樞紐”航空貨運網。推進武漢天河機場第三跑道、T2航站樓改造等機場擴容工程,加快航空物流服務中心等項目建設。肯戶朵著力推進武漢天河機場、鄂州機場運營合作對接,加速構建國際及地區航線網路,協同構建國內全貨機航線網路,鞏固武漢天河機場中部地區國際門戶樞紐地位,推動鄂州機場建成一流航空貨運樞紐。
2.突破發展“兩廊”支撐多式聯運網。加快補齊聯運轉運銜接設施短板,推進高鐵、捷運進機場,鐵路進港區、物流園區。加快陽邏港、漢南港等疏港鐵路公路建設,以及武漢天河機場與鄂州機場之間快速通道建設。加快國家多式聯運示範工程建設,鞏固提升武漢北部地區多式聯運走廊能力。推進陽邏港貨櫃水鐵聯運二期工程建設,加快形成江海聯運、水鐵聯運、水水直達、沿江捎帶的航運新格局。加緊謀劃武漢南部地區多式聯運走廊布局。
3.鞏固發展“雙輪驅動”水路航運網。協調推進長江航道整治“645”工程和漢江航道三期戒刪臭改造工程,推動陽邏港區三作業區一期後續工程,完善漢南港區貨櫃作業區建設。推進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加快擴大千箱級江海直達、500標箱級直航船隊規模。堅持直達與轉運“雙輪驅動”,鞏固提升江海聯運服務水平,拓展武漢至東亞、東南亞近洋直達航線,提升武漢港貨櫃吞吐量達到300萬標箱,將武漢港打造成為我國中部地區樞紐港。
4.提升發展“一環八向”鐵路貨運網。推動沿江高鐵重大項目建設,續建新港江北鐵路己榆棕二期,推動武漢鐵路外繞線建設,加快形成武漢至鄭州、重慶、西安等城市的“一環八向”鐵路快速貨運網路。加快推進吳家山和灄口、大花嶺以及陽邏、光谷南、常福“1+2+3”三級鐵路物流基地節點布局。深挖鐵路貨運潛能,拓展快速貨運“天天班”和沿江貨運班列。發揮樞紐區位優勢,建設中歐班列中部集結中心,提升武漢班列國際通道能力。
5.改善發展“6環24射”道路貨運網。加快武大、武陽、礄孝二期高速公路等項目建設,推動武漢城市圈大通道、武天高速公路等項目開工。完善機場、港口、鐵路站場“最後一公里”集料試灶充疏運體系,促進設施互聯互通。統籌武漢港口型、舉精囑刪陸港型、空港型、生產服務型、商貿服務型等五型國家物流樞紐布局建設,推進國家和省級示範物流園區工程建設。大力發展甩掛運輸、卡車航班等運輸組織方式,提升區域中轉、分撥能力,加快形成服務中部、輻射全國的道路運輸服務網路。
6.完善發展“三級節點”城市配送網。按照“一級節點重輻射、二級節點重接駁、三級節點重覆蓋”的原則,完善以城際轉運分撥中心、城區公共配送站、社區末端配送設施為支撐的城市三級配送網路。鼓勵本地商貿流通企業整合存量設施資源,加快改造建設一批公共配送中心,推動設施對外開放、共享共用。鼓勵社會資本參與老舊小區智慧型配送設施改造,新建小區智慧型配送設施納入公共設施建設配套規劃。持續推進“郵政在鄉”“快遞進村”工程,提高行政村快遞網點覆蓋率。
(二)不斷提升物流企業規模化、集約化水平
1.培育引進物流“頭部企業”。瞄準“五類500強”、全球物流100強,積極引進敦豪、菜鳥網路、京東物流等國際國內物流頭部企業在漢設立區域總部或功能性總部。支持中遠海運集團、東風集團等央企在漢設立物流總部,支持長江鐵路公司落戶運營。引導武漢港發集團、武漢商貿集團等本地龍頭企業整合核心資源,與國內國際知名物流企業聯盟合作,向綜合物流服務商轉型,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現代物流企業。
2.提高現代供應鏈發展水平。加快推進全國供應鏈創新與套用示範城市創建工作,完善全市重點產業供應鏈體系,聚焦製造、商貿流通等重點領域,培育一批全國供應鏈創新與套用示範企業,打造一批產業供應鏈協同平台。支持東風物流、安吉物流等龍頭企業,整合汽車及零部件物流需求,為主機廠提供綜合物流服務解決方案。支持中國醫藥、九州通、人福醫藥等大型醫藥流通企業做大物流產業規模,助推大健康醫藥產業發展。
3.大力發展特色物流。補齊城鄉冷鏈物流短板,支持國家骨幹冷鏈物流基地建設,引導企業擴大冷藏車運力規模。大力發展跨境電商物流,強化武漢經開、東湖、新港空港等3個綜保區之間的業務聯動,完善跨境電商倉儲物流中心和集中監管場所布局。積極發展高鐵快遞物流,深化鐵路與快遞企業合作,推廣“高鐵極速達”“當日達即送”等多種快遞服務產品。引導會展物流發展,鼓勵本土企業與國內外龍頭企業合作,打造專業服務品牌。
4.加快發展智慧物流。把握數位化、網路化、智慧型化融合發展契機,搭建物流公共信息、城市配送、供應鏈協同等三大平台,建設智慧型交通樞紐、數字物流園區、智慧型倉儲集配中心、智慧型快件箱等四類終端,促進物流公共數據資源共享開放,降低物流信息成本,提高倉儲、運輸、分撥配送等物流環節智慧型化水平。鼓勵物流服務模式創新,促進網路貨運、共享雲倉、分時配送等新模式新業態規範發展。
5.健全應急物流體系。完善突發事件應急物流保障預案,建立應急物流保障重點企業名單,改造建設一批平時服務、急時應急的物流基地,做好運輸、倉儲、配送等物流能力儲備。加快推進國家區域應急救援中心華中區域中心、國家華中區域應急物資供應鏈中心和應急物流樞紐建設,完善蔡甸通航產業園航空救援設施功能,提高區域應急保障能力。
(三)建立健全物流業政策支持體系
1.最佳化物流空間布局。圍繞全市現代產業分布和城市空間格局,高質量編制“十四五”物流發展規劃,修編物流空間專項規劃(2020—2035年),強化江南地區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最佳化“一港六園八中心”布局,完善“物流總部+綜合物流園+專業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的物流業發展體系架構,推動物流設施與區域產業緊密銜接,增強產業園區配套服務功能。
2.保障物流項目用地需求。對國家物流樞紐、鐵路專用線、冷鏈物流等重大物流基礎設施和市級重點物流項目,實施項目用地預報和預安排制度,優先納入全市年度土地利用計畫和供應計畫予以保障,特別重大項目實行“點供”和市級兜底保障。支持利用鐵路劃撥用地等存量土地建設物流設施。合理設定物流用地績效考核指標,在符合規劃、不改變用途的前提下,對提高自有工業用地或倉儲用地利用率、容積率並用於倉儲、分撥轉運等物流設施建設的,不再增收土地價款。
3.最佳化城市配送車輛通行停靠管理。實行城市配送車輛與普通貨運車輛分類管理,把運送生鮮食品、藥品等車輛視同城市公共運輸,保障其全天候通行。推廣套用新能源物流車輛,放寬車輛市內通行管控。城市配送車輛實行動態管理,統一標準、統一標識、統一納入監控平台,提升配送車輛裝載運輸效率。合理設定城市配送車輛停靠裝卸相關設施,在條件允許的商超、社區周邊劃定限時停車位,實行分時管理。
4.增強口岸功能和服務水平。加快武漢天河機場保稅物流中心(B型)建設,統籌鐵路、港口、機場進境指定口岸布局建設,推動光谷“城市貨站”項目落地運營。積極推廣套用國際貿易“單一視窗”,推動跨境電商公共服務平台、電子口岸與單一視窗對接。探索進出口貨物提前申報制度,建立提前申報容錯機制,實行“提前申報”和“通關+物流並聯作業”,實現口岸作業全流程無紙化,提升口岸通關服務質量。
5.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力度。充分運用中央支持湖北發展一攬子政策,積極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中央專項資金,支持推動一批功能性、基礎性交通物流重大項目建設。聚焦航空航線、中歐班列等國際物流大通道建設,完善省市區多方投入、政策組合、協同支持的統籌聯動機制,推動通道建設可持續健康發展。發揮市級物流專項資金引導作用,用足用好A級物流企業、冷庫設施、新能源物流車等既有獎補政策,並適時調整其獎補範圍及標準,助推物流企業做大做強。
6.切實降低物流稅費成本。嚴格執行港口、機場、鐵路等涉企經營性收費項目清單和標準公示制度,降低部分政府定價的港口收費標準,壓減單個貨櫃進出口環節常規收費至400美元以內。落實大宗商品倉儲用地城鎮土地使用稅減半徵收政策。推廣高速公路差異化收費,深化電子不停車快捷收費改革,降低公路通行成本。探索推廣金融貸款“3分鐘申貸、0人工介入、1秒鐘放款”的“301模式”,提高貸款審批速度,緩解中小微物流企業資金壓力。
四、保障措施
(一)提高思想認識。各區各部門要高度重視,牢固樹立“全市一盤棋”理念,搶占未來發展先機,不斷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將推進物流降本增效工作納入本部門、本地區“十四五”規劃統籌推進落實。
(二)強化協同機制。充分發揮市現代物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職能作用,建立和完善跨行業、跨部門、跨區域統籌協調機制,加強部門之間的政策協同和工作統籌,協調解決物流運行中的突出問題,推動物流降成本工作取得實效。
(三)細化責任分工。各牽頭單位要統籌推進重點任務事項(清單附後),會同相關責任單位細化工作方案,明確工作分工,加強協調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各責任單位要明確具體工作部門,明確時間進度,強化工作措施,確保各項工作按時保質完成。
(四)強化考核督辦。組織開展物流降本增效工作推進考核評價,將工作落實情況納入各區和市直各單位營商環境重點工作任務,強化目標考核和跟蹤督辦,定期通報進展、定期研究分析,力促降本增效出真招見實效。
(五)完善監測體系。進一步完善全市物流統計體系,強化物流成本的日常統計、運行監測和綜合評價工作。同時,加大政府採購服務力度,不斷豐富航空貨運、公路物流等運價指數研究,做好物流運行監測預警,合理引導市場預期。
4.提升發展“一環八向”鐵路貨運網。推動沿江高鐵重大項目建設,續建新港江北鐵路二期,推動武漢鐵路外繞線建設,加快形成武漢至鄭州、重慶、西安等城市的“一環八向”鐵路快速貨運網路。加快推進吳家山和灄口、大花嶺以及陽邏、光谷南、常福“1+2+3”三級鐵路物流基地節點布局。深挖鐵路貨運潛能,拓展快速貨運“天天班”和沿江貨運班列。發揮樞紐區位優勢,建設中歐班列中部集結中心,提升武漢班列國際通道能力。
5.改善發展“6環24射”道路貨運網。加快武大、武陽、礄孝二期高速公路等項目建設,推動武漢城市圈大通道、武天高速公路等項目開工。完善機場、港口、鐵路站場“最後一公里”集疏運體系,促進設施互聯互通。統籌武漢港口型、陸港型、空港型、生產服務型、商貿服務型等五型國家物流樞紐布局建設,推進國家和省級示範物流園區工程建設。大力發展甩掛運輸、卡車航班等運輸組織方式,提升區域中轉、分撥能力,加快形成服務中部、輻射全國的道路運輸服務網路。
6.完善發展“三級節點”城市配送網。按照“一級節點重輻射、二級節點重接駁、三級節點重覆蓋”的原則,完善以城際轉運分撥中心、城區公共配送站、社區末端配送設施為支撐的城市三級配送網路。鼓勵本地商貿流通企業整合存量設施資源,加快改造建設一批公共配送中心,推動設施對外開放、共享共用。鼓勵社會資本參與老舊小區智慧型配送設施改造,新建小區智慧型配送設施納入公共設施建設配套規劃。持續推進“郵政在鄉”“快遞進村”工程,提高行政村快遞網點覆蓋率。
(二)不斷提升物流企業規模化、集約化水平
1.培育引進物流“頭部企業”。瞄準“五類500強”、全球物流100強,積極引進敦豪、菜鳥網路、京東物流等國際國內物流頭部企業在漢設立區域總部或功能性總部。支持中遠海運集團、東風集團等央企在漢設立物流總部,支持長江鐵路公司落戶運營。引導武漢港發集團、武漢商貿集團等本地龍頭企業整合核心資源,與國內國際知名物流企業聯盟合作,向綜合物流服務商轉型,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現代物流企業。
2.提高現代供應鏈發展水平。加快推進全國供應鏈創新與套用示範城市創建工作,完善全市重點產業供應鏈體系,聚焦製造、商貿流通等重點領域,培育一批全國供應鏈創新與套用示範企業,打造一批產業供應鏈協同平台。支持東風物流、安吉物流等龍頭企業,整合汽車及零部件物流需求,為主機廠提供綜合物流服務解決方案。支持中國醫藥、九州通、人福醫藥等大型醫藥流通企業做大物流產業規模,助推大健康醫藥產業發展。
3.大力發展特色物流。補齊城鄉冷鏈物流短板,支持國家骨幹冷鏈物流基地建設,引導企業擴大冷藏車運力規模。大力發展跨境電商物流,強化武漢經開、東湖、新港空港等3個綜保區之間的業務聯動,完善跨境電商倉儲物流中心和集中監管場所布局。積極發展高鐵快遞物流,深化鐵路與快遞企業合作,推廣“高鐵極速達”“當日達即送”等多種快遞服務產品。引導會展物流發展,鼓勵本土企業與國內外龍頭企業合作,打造專業服務品牌。
4.加快發展智慧物流。把握數位化、網路化、智慧型化融合發展契機,搭建物流公共信息、城市配送、供應鏈協同等三大平台,建設智慧型交通樞紐、數字物流園區、智慧型倉儲集配中心、智慧型快件箱等四類終端,促進物流公共數據資源共享開放,降低物流信息成本,提高倉儲、運輸、分撥配送等物流環節智慧型化水平。鼓勵物流服務模式創新,促進網路貨運、共享雲倉、分時配送等新模式新業態規範發展。
5.健全應急物流體系。完善突發事件應急物流保障預案,建立應急物流保障重點企業名單,改造建設一批平時服務、急時應急的物流基地,做好運輸、倉儲、配送等物流能力儲備。加快推進國家區域應急救援中心華中區域中心、國家華中區域應急物資供應鏈中心和應急物流樞紐建設,完善蔡甸通航產業園航空救援設施功能,提高區域應急保障能力。
(三)建立健全物流業政策支持體系
1.最佳化物流空間布局。圍繞全市現代產業分布和城市空間格局,高質量編制“十四五”物流發展規劃,修編物流空間專項規劃(2020—2035年),強化江南地區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最佳化“一港六園八中心”布局,完善“物流總部+綜合物流園+專業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的物流業發展體系架構,推動物流設施與區域產業緊密銜接,增強產業園區配套服務功能。
2.保障物流項目用地需求。對國家物流樞紐、鐵路專用線、冷鏈物流等重大物流基礎設施和市級重點物流項目,實施項目用地預報和預安排制度,優先納入全市年度土地利用計畫和供應計畫予以保障,特別重大項目實行“點供”和市級兜底保障。支持利用鐵路劃撥用地等存量土地建設物流設施。合理設定物流用地績效考核指標,在符合規劃、不改變用途的前提下,對提高自有工業用地或倉儲用地利用率、容積率並用於倉儲、分撥轉運等物流設施建設的,不再增收土地價款。
3.最佳化城市配送車輛通行停靠管理。實行城市配送車輛與普通貨運車輛分類管理,把運送生鮮食品、藥品等車輛視同城市公共運輸,保障其全天候通行。推廣套用新能源物流車輛,放寬車輛市內通行管控。城市配送車輛實行動態管理,統一標準、統一標識、統一納入監控平台,提升配送車輛裝載運輸效率。合理設定城市配送車輛停靠裝卸相關設施,在條件允許的商超、社區周邊劃定限時停車位,實行分時管理。
4.增強口岸功能和服務水平。加快武漢天河機場保稅物流中心(B型)建設,統籌鐵路、港口、機場進境指定口岸布局建設,推動光谷“城市貨站”項目落地運營。積極推廣套用國際貿易“單一視窗”,推動跨境電商公共服務平台、電子口岸與單一視窗對接。探索進出口貨物提前申報制度,建立提前申報容錯機制,實行“提前申報”和“通關+物流並聯作業”,實現口岸作業全流程無紙化,提升口岸通關服務質量。
5.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力度。充分運用中央支持湖北發展一攬子政策,積極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中央專項資金,支持推動一批功能性、基礎性交通物流重大項目建設。聚焦航空航線、中歐班列等國際物流大通道建設,完善省市區多方投入、政策組合、協同支持的統籌聯動機制,推動通道建設可持續健康發展。發揮市級物流專項資金引導作用,用足用好A級物流企業、冷庫設施、新能源物流車等既有獎補政策,並適時調整其獎補範圍及標準,助推物流企業做大做強。
6.切實降低物流稅費成本。嚴格執行港口、機場、鐵路等涉企經營性收費項目清單和標準公示制度,降低部分政府定價的港口收費標準,壓減單個貨櫃進出口環節常規收費至400美元以內。落實大宗商品倉儲用地城鎮土地使用稅減半徵收政策。推廣高速公路差異化收費,深化電子不停車快捷收費改革,降低公路通行成本。探索推廣金融貸款“3分鐘申貸、0人工介入、1秒鐘放款”的“301模式”,提高貸款審批速度,緩解中小微物流企業資金壓力。
四、保障措施
(一)提高思想認識。各區各部門要高度重視,牢固樹立“全市一盤棋”理念,搶占未來發展先機,不斷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將推進物流降本增效工作納入本部門、本地區“十四五”規劃統籌推進落實。
(二)強化協同機制。充分發揮市現代物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職能作用,建立和完善跨行業、跨部門、跨區域統籌協調機制,加強部門之間的政策協同和工作統籌,協調解決物流運行中的突出問題,推動物流降成本工作取得實效。
(三)細化責任分工。各牽頭單位要統籌推進重點任務事項(清單附後),會同相關責任單位細化工作方案,明確工作分工,加強協調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各責任單位要明確具體工作部門,明確時間進度,強化工作措施,確保各項工作按時保質完成。
(四)強化考核督辦。組織開展物流降本增效工作推進考核評價,將工作落實情況納入各區和市直各單位營商環境重點工作任務,強化目標考核和跟蹤督辦,定期通報進展、定期研究分析,力促降本增效出真招見實效。
(五)完善監測體系。進一步完善全市物流統計體系,強化物流成本的日常統計、運行監測和綜合評價工作。同時,加大政府採購服務力度,不斷豐富航空貨運、公路物流等運價指數研究,做好物流運行監測預警,合理引導市場預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