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武漢大學,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是我國最早的研究和傳播馬克思主義的重要陣地。20世紀50年代初期建立馬克思主義教研室,20世紀80年代設立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教學部。後在政治與行政學院、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內發展,2011年7月,學校成立獨立的馬克思主義學院

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成立於2011年5月31日,作為直屬學校領導的、與學校其他二級院(系)行政同級的思想理論課教學科研組織二級機構。 武大成立馬克思主義學院,是學校為了貫徹落實中央和國家有關檔案精神而採取的一項重要舉措,旨在切實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和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充分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主陣地的作用。2018年12月10日,榮獲首批全國黨建工作標桿院系培育創建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 外文名:School of Marxism of Wuhan University
  • 所屬院校:武漢大學
  • 正式建立:2011年
學院簡介,歷史沿革,組織機構,現任領導,師資力量,學科建設,學科概況,籌建概況,

學院簡介

武漢大學是我國最早的研究和傳播馬克思主義的重要陣地。20世紀50年代初期建立馬克思主義教研室,20世紀80年代設立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教學部。後在政治與行政學院、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內發展,2011年7月,學校成立獨立的馬克思主義學院。
學院擁有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點(含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發展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問題研究等6個二級學科博士點),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共黨史(含黨的建設)2個二級學科博士點。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碩士點(含6個二級學科碩士點)、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共黨史(含黨的建設)和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碩士點。擁有思想政治教育本科專業。擁有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博士後流動站和政治學博士後流動分站。學院學科實力雄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是國家級重點學科,思想政治教育是國家級重點培育學科,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是湖北省重點學科,中共黨史學科是湖北省重點學科;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部特色專業。在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2012年組織的全國一級學科評估中,學院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排名第一。學院還承擔全校各層次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育教學任務。
學院是國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點建設單位,擁有 “985工程”三期建設項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211工程”三期建設項目“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及其中國化研究”,武漢大學教育部高校輔導員培訓與研修基地和中國統一戰線理論研究會黨外知識分子統戰工作理論研究基地”,擁有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研究所、劉少奇研究中心、政黨研究所、中外德育研究中心、生命倫理研究中心、發展與教育心理研究所、現代企業文化研究中心等研究機構。
學院現設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系、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系和思想政治教育系,機關設有黨政辦公室、教學辦公室和學生工作辦公室。擁有文科綜合實驗教學中心,下設心理諮詢實驗室、社會調查與統計實驗室、思想政治理論課案例錄播室及教學資源中心、網路控制中心、網站開發中心。學院現有學生約500人。

歷史沿革

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教學科研單位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紀50年代初,當時就設有馬列主義教研室。1953年,李達從湖南調入武漢大學任校長後,兼任馬列主義教研室主任。
1960年,學校設立政治系,宗旨是培養馬列主義宣傳教育的專門人才,開設有關黨史、共運史以及馬列主義基礎理論方面的課程,招收國際共運史和中共黨史兩個專業的學生。
1971年,學校成立政治理論教研室,擔負全校馬列主義公共課教學,下設哲學、政治經濟學、國際共運史和中共黨史等四個教研室。
其間,1975年學校在襄樊設立政治系,開課和辦學宗旨與1960年同。
1980年初,學校恢復建立政治理論教研室,後改為馬列主義基礎部,下設中共黨史、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和哲學等四個教研室和一個資料室,擔負全校政治理論課教學。
1984年,建立政治學系,在擔負全校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同時,設立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招收全國首批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本科生。
1986年,政治學系分成政治教育系和政治系,前者由擔負全校公共理論課的教師和原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教師組建而成,後者併入法學院。
1993年1月,學校正式成立政治與行政學院,設立政治學系、政治理論系和思想政治教育系。
1999年6月,政治與行政學院整體併入法學院,組建新的法學院,思想品德課程從學校德育研究室轉入政治與行政學院,後一起併入法學院。
2001年1月,學校重建政治與行政學院,設政治與行政系、政治理論系、思想政治教育系和思想品德課部。
2003年8月,學校組建立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設政治學與國際關係學系、思想政治教育系、政治理論系和公共管理系。
2011年7月,學校建立馬克思主義學院,設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系、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系和思想政治教育系。
歷任院(系)主要負責人
1953---1957,馬列主義教研室,主任:李達(兼)
1958---1959,馬列主義教研室,主任:劉仰橋(兼)
1960---1963,政治系,主任:何定華 書記:張煥潮
1971---1977,政治理論教研室,主任:劉德厚 書記:劉德厚
1980--1983,政治理論教研室(後改名為馬列主義基礎部),主任:劉德厚 書記:張孝宜
1984--1985,政治學系,主任:劉德厚 書記:張孝宜
1986--1992,政治教育系,主任:劉行炎 書記:王長銘
1993--1996,政治與行政學院,院長:劉德厚 書記:駱郁廷
1996--1999,政治與行政學院,院長:羅志剛 書記:孫居濤
1999—2000,法學院,院長:曾令良書記:孫居濤
2001—2003,政治與行政學院,院長:譚君久 書記:駱郁廷(2001-2002)丁俊萍(2002-2003)
2003—2007,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院長:丁俊萍書記:彭宇文
2007—2011,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院長:佘雙好書記:杜曉成(2007-2009)譚玉敏(2010-2011)
2011----,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佘雙好書記:譚玉敏

組織機構

學術機構及負責人
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系
系主任:孫來斌
副系主任(兼支部書記):張乾元
副系主任:楊虹
副系主任:楊禮銀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系
系主任:李楠
副系主任(兼支部書記):曹亞雄
副系主任:李勤
副系主任:李華
思想政治教育系
系主任:倪素香
副系主任(兼支部書記):金筱萍
副系主任:戴正清
副系主任:熊建生
武漢大學教育部高校輔導員培訓與研修基地
主任:駱郁廷
副主任:佘雙好朱偉吳愛軍、倪素香
辦公室主任:劉村
中國統一戰線理論研究會黨外知識分子統戰工作理論研究基地”
主任:顧海良
副主任:丁俊萍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創新基地,主任:顧海良 陶德麟
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研究所,所長:梅榮政
劉少奇研究中心,主任:宋儉
政黨研究所,所長:丁俊萍
中外德育研究中心,主任:黃釗
生命倫理研究中心,主任:楊建兵
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研究所,所長:佘雙好
現代企業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鐘青林
政治理論研究所(籌)
行政辦公系統
黨政辦公室主任:孫燕
黨政辦公室副主任兼組織人事秘書:孫曉玲
黨政辦公室副主任兼學科建設、科研、外事秘書:張燕
行政秘書:袁冶
老協秘書:杜傳平
教學管理與學生工作辦公室主任:劉潔
教學管理與學生工作辦公室副主任兼教學管理秘書:潘文慧
教學管理秘書:陳巧雲
學生工作輔導員:孫燕(兼)
學生工作輔導員:劉曉亮
實驗中心主任:陳訓威

現任領導

院黨委書記譚玉敏:與院長共同負責學院全局工作,主持學院黨委會工作,全面領導學院黨務工作,具體分管組織人事、紀檢監察、教職工思想工作和統戰工作。
院 長佘雙好
與學院黨委書記共同負責學院全局工作,全面領導學院教學、科研、學科建設和其他行政管理工作,具體分管學科建設和博士後流動站工作。
副書記蘇優良
協助學院主要領導分管學生(含本科生和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其他管理工作;宣傳工作;黨校工作;婦女工作;完成黨委書記和院長安排的其它工作。
副院長宋儉
協助學院主要領導分管科學研究工作和研究生專業教育管理工作;網路與實驗中心工作;完成院長和黨委書記安排的其他工作。
副院長袁銀傳
協助學院主要領導分管本科生專業教學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管理工作(含本科、碩士和博士);對外交流工作;完成院長和黨委書記安排的其他工作。
副院長陳滔滔
協助學院主要領導分管財務工作;日常行政管理工作;工會工作;完成院長和黨委書記安排的其他工作。
調研員毛道福
協助學院主要領導分管校友聯絡工作、高級培訓工作和繼續教育工作,完成院長和黨委書記安排的其他工作。
院長助理高國泉
協助學院主要領導分管學術會議、學術交流工作,行政辦公室建設,安全穩定工作,老協工作、對口支援工作和保密檔案工作,完成院長和黨委書記安排的其他工作。

師資力量

學院現有教職員工103人,其中專任教師88人,教授28人(博士生導師18人)、副教授35人。有國家級教學名師2人,寶鋼教育獎優秀教師3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5人,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建設工程首席專家3名,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建設工程主要成員6人,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2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入選人員4人,珞珈特聘教授1人。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團隊被評為國家級教學團隊,“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概論”和“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評為國家級精品課程,“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為湖北省精品課程。“以改革創新精神整體推進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建設”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中國共產黨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研究》、《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歷史與現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問題研究》獲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

學科建設

數量
法學、教育學
一級學科博士點
1
馬克思主義理論
博士後流動站
2
馬克思主義理論、政治學分站
博士學位授權點
8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發展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問題研究、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共黨史(含黨的建設
碩士學位授權點
9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發展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問題研究、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共黨史(含黨的建設)、發展與教育心理學
普通本科專業
1
思想政治教育
國家級重點學科
1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國家級重點培育學科
1
思想政治教育
國家“985”工程三期項目
1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
“211”工程三期項目
1
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及其中國化研究
教育部特色學科
1
思想政治教育
省級重點學科
1
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
1
中共黨史(含黨的建設
湖北省優勢學科
1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湖北省特色學科
1
思想政治教育

學科概況

武漢大學是我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研究和傳播的陣地,學科歷史悠久,學術積澱深厚,學科組織機構可以追溯到20世紀50年代,由時任武漢大學校長李達所建立的馬克思主義教研室,後幾經變遷,1980年學校恢復重建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教學部,1984年開始創建思想政治教育本科專業,1990年獲批思想政治教育碩士學位授予權,1996年獲得“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博士學位授予權,1997年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博士點被評為湖北省重點學科,2002年“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被評為國家重點學科,2006年獲得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2007年獲得馬克思主義理論博士後流動站。目前,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中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是國家級重點學科,思想政治教育是國家級重點培育學科,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是湖北省重點學科,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是湖北省優勢學科,思想政治教育是湖北省特色學科,思想政治教育本科專業是教育部特色專業。在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2009年組織的全國一級學科評估中,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排名第二。
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遵循注重基礎、凸現整體、立足當代、著眼教育的建設思路,形成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及其中國化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研究、馬克思主義黨的學說與中國共產黨的思想理論建設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與方法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等特色研究方向。最近幾年,承擔中央馬克思主義研究與建設工程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中標課題、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大課程攻關項目10多項,取得了一大批標誌性成果,在全國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領域形成重要影響。一些成果被各級政府所採納並獲得良好的社會效益。

籌建概況

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成立於2011年5月31日,作為直屬學校領導的、與學校其他二級院(系)行政同級的思想理論課教學科研組織二級機構。 武大成立馬克思主義學院,是學校為了貫徹落實中央和國家有關檔案精神而採取的一項重要舉措,旨在切實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和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充分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主陣地的作用。
為了使決策真正建立在科學、民主的基礎之上,2011年3月,根據校黨委書記李健、校長李曉紅的要求,校黨委副書記駱郁廷帶隊對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幾所已經成立了馬克思主義學院985重點高校開展了調研,充分分析論證了成立馬克思主義學院在整合資源、集中優勢、凝聚隊伍等方面,對於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的推動作用。為了在重大決策上體現尊重學者、崇尚學術、發揚民主、集思廣益的精神,學校廣泛聽取了相關專家、學者的意見,李健、李曉紅及相關校領導專門組織召開了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黨政領導班子與全體教授參加的座談調研會,進行了民意調查,在此基礎上研究制訂了馬克思主義學院成立的方案。
學校已經成立了由校領導李清泉任組長,駱郁廷俞湛明黃從新謝紅星任副組長,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工作專班,研究籌備組建馬克思主義學院的具體方案。預計將於6月底正式掛牌成立馬克思主義學院。
2011年6月27日,經校黨委常委會議研究,決定了馬克思主義學院、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新)領導班子人選。
(一)馬克思主義學院
黨委書記:譚玉敏
黨委副書記:蘇優良
院 長:佘雙好
副院長:宋 儉 袁銀傳 陳滔滔
(二)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新)
黨委書記:尤傳明
黨委副書記:袁麗華
院 長:鄧大松
副院長:嚴雙伍 張星久 丁 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