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素香(筆名:倪愫襄),女,遼寧省大連市人。現為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思想政治教育系系主任。兼任湖北省倫理學會副會長、武漢大學生命倫理研究中心副主任、武漢大學中外德育研究中心副主任等職。 1984年考入武漢大學哲學系,1988年6月畢業,獲哲學學士學位。1988年9月考入武漢大學哲學系攻讀倫理學方向的碩士學位,1991年6月獲得哲學碩士學位。1994年9月考入武漢大學哲學學院攻讀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的博士學位,1998年6月獲得哲學博士學位。 1993年12月晉升為講師,1997年9月破格晉升為副教授,2002年10月晉升為教授。2004年遴選為博士生導師。2002年6月-11月在日本早稻田大學做高級訪問學者。2007年1月-2008年1月在日本創價大學做高級訪問學者。 目前出版專著《善惡論》、《制度倫理研究》2部,獨編教材《倫理學導論》、《倫理學簡論》2部,參編著作多部。在《哲學動態》、《武漢大學學報》、《倫理學研究》等雜誌發表學術論文百餘篇。 主持完成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制度倫理研究》一項,主持湖北省十五教育科學規劃項目《比較德育研究》一項,主持2007年湖北省教育規劃項目一項,主持200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一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倪愫襄
- 外文名:Ni Suxiang
- 出生地:遼寧省大連市
- 出生日期:1965年10月
- 性別:女
- 任教專業:哲學-哲學類
基本信息,人物簡介,代表性著作,代表性論文,主要作品,科研項目,獲獎情況,
基本信息
現為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哲學博士。主要從事倫理學和比較德育方向的研究,現任湖北省倫理學會副秘書長。1988年畢業於武漢大學哲學系,獲哲學學士學位,1991年和1998年分別畢業於武漢大學哲學系,獲得哲學碩士和博士學位。自1991年以來,一直在武漢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系任教,主要從事倫理學和比較德育學的教學和科研工作。1997年破格晉升副教授,2002年晉升教授。2002年6月-12月在日本早稻田大學做訪問學者。
人物簡介
(筆名:倪愫襄),女,遼寧省大連市人。現為武漢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思想政治教育系系主任。兼任、武漢大學生命倫理研究中心副主任、武漢大學中外德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湖北省倫理學會副秘書長等職。
1984年考入武漢大學哲學系,1988年6月畢業,獲哲學學士學位。1988年9月考入武漢大學哲學系攻讀倫理學方向的碩士學位,1991年6月獲得哲學碩士學位。1994年9月考入武漢大學哲學學院攻讀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的博士學位,1998年6月獲得哲學博士學位。
1993年12月晉升為講師,1997年9月破格晉升為副教授,2002年10月晉升為教授。2004年遴選為博士生導師。2002年6月-11月在日本早稻田大學做高級訪問學者。2007年1月-2008年1月在日本創價大學做高級訪問學者。
目前出版專著《善惡論》、《制度倫理研究》2部,獨編教材《倫理學導論》、《倫理學簡論》2部,參編的著作多部。在《哲學動態》、《武漢大學學報》、《倫理學研究》等雜誌發表學術論文百餘篇。
主持完成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制度倫理研究》一項,主持湖北省十五教育科學規劃項目《比較德育研究》一項,主持2007年湖北省教育規劃項目一項,主持200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一項。
代表性著作
1.《善惡論》,武漢大學出版社2001年3月版,
2.《倫理學導論》,武漢大學出版社2002年10月版,
3.《中國道德文化》,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4月版,參編
4.《科研機構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武漢大學出版社2001年1月版,參編
5.《比較德育學》,武漢大學出版社2000年12月版參編
6.《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比較研究》武漢大學出版社2002年7月版參編
代表性論文
1、道德意識的發生學考察,發表於《浙江社會科學》1998年第1期
2、現代西方德育理論概述,《長沙電力師範學報》1998年第2期
3、論善惡與義務,武漢大學學報》(核心期刊)1998年第4期,《新華文摘》1998年第者11期論點摘要
4、善惡問題研討綜述,《當代哲學前沿問題專題研究》,武漢大學出版社1998年10齣版
5、善惡價值與道德意識的性質及由來,《當代哲學前沿問題專題研究》,武漢大學出版社1998年10齣版
主要作品
1、道德意識的發生學考察,發表於《浙江社會科學》1998年第1期
2、現代西方德育理論概述,《長沙電力師範學報》1998年第2期
3、論善惡與義務,武漢大學學報》(核心期刊)1998年第4期,《新華文摘》1998年第者11期論點摘要
4、善惡問題研討綜述,《當代哲學前沿問題專題研究》,武漢大學出版社 1998年10齣版
5、善惡價值與道德意識的性質及由來,《當代哲學前沿問題專題研究》,武漢大學出版社 1998年10齣版
6、善惡的衝突與個體選擇,《修身齊家古今談》,武漢出版社 1998年12月第一版
7、當代西方學校德育目標的依據探析,《武漢大學學報》,首屆德育研討會論文專輯 1998年
8、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善惡選擇,《武漢冶金科技大學學報》1999年第3期
9、論善惡與德性,《中州學刊》1999年第4期,《新華文摘》2000年第1期論點摘要
10、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善惡選擇的實現,《福建論壇》1999年第10期
11、論善的功能,《西安政治學院學報》1999年第6期,《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2000年第2期轉摘
12、善惡評價的標準與社會進步的標準,《東南學術》2000年第1期
13、善惡問題的論域,《道德與文明》2000年第1期
14、試論善惡評價的主體與客體,《長沙水電學院學報》 2000年第一期
15、善惡論·博士論文答辯錄,《東南學術》2000年第3期
16、善惡評價標準的一元與多元辨證,《浙江社會科學》2000年第3期
17、從吳天祥小組看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長江日報》理論版2000年6月26日
18、善惡標準的合理確立,《黑龍江社會科學》 2000年第4期
19、論善惡選擇的前提,《西安政治學院學報》2000年 第5期。
20、論馬克思主義德育理論的特點,《武漢大學學報》2001年 德育增刊
21、論善惡評價的真理性,《武漢大學學報》2001年第4期《新華文摘》2001年第11期 論點摘要《倫理學》 2002年第4期全文轉載
22、道德的代價及其合理性,《社會科學家》2001年第3期
23、淺析馬克思主義的至善觀,《理想、信念、信仰與價值觀》 陝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5月第1版
24、試析惡在歷史中的作用,《武漢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第3期
25、論善惡歷史選擇的前提,《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武漢大學出版社2001年號
26、善惡觀的歷史演變與現代轉換,《南京社會科學》2001年第12期
27、馬克思主義視野中的全球倫理,《武漢大學學報》(政治科學論叢)2001年12月
28、論善惡評價的性質,《社會科學輯刊》2002年第1期人大複印資料《倫理學》2002年第10期全文轉載。
29、中國傳統文化與新世紀精神文明建設研討會綜述,《江漢論壇》2002年第2期
30、中國傳統善惡觀的歷史發展,《鄖陽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2年第1期
31、制度倫理的論域,《長沙電力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2期。
32、論制度的倫理秩序,《武漢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2期。
33、德育學科的比較研究與理論探索,《武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4期。人大複印資料《思想教育研究》2003年第1期全文轉載
34、馬克思主義視野中的全球倫理,《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武漢大學出版社,2002年10月
35、論制度倫理的功能,《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版),2003年第1期
36、現代西方善惡評價理論述評,《倫理學研究》,2003年第3期
37、公民道德建設途徑探析,《楚天學術》第3輯,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
38、日本的異文化間教育研究概覽,《外國教育研究》,2003年第9期
39、“內引論”與“外灌論”之辯,《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3年第3期
科研項目
1. 2001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制度倫理研究》,項目經費6.5萬元。
2. 湖北省“十五”教育規劃課題《比較德育研究》,經費5千元
3. 獨自承擔武漢大學社會科學2001年度規劃項目《制度文明研究》,經費2萬元
4. 龔晴川主持的國家教委“九五”委託課題《科技機構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5. 王玄武主持的國家教委“九五”重點課題《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比較研究》
6. 關培蘭主持的國家“九五”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組織診斷與諮詢方法在企業中的套用》
7. 黃釗主持的教育部2001年度重點課題《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中的作用》IL
獲獎情況
1. 1999-2000年度湖北省教育科學成果三等獎
2. 參著《三德教育論綱》獲2001年度湖北省政府社會科學成果三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