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氏墓群石刻博物館

武氏墓群石刻博物館

武氏墓群石刻博物館位於嘉祥縣城南10公里處的武翟山,建於東漢桓靈時期,是豪強地主武氏家族墓地上的一組石刻建築群體。現存石闕,石獅各一對,漢碑兩塊,46方畫像石刻,畫像雕刻精湛,內容豐富,是漢畫像石刻的代表作品。它與古埃及的金字塔、古希臘的瓶畫並稱“世界三絕”,被譽為研究中國歷史的“百科全書”。 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武氏墓群石刻博物館
  • 類別:歷史類
  • 地點:嘉祥縣城南10公里處的武翟山
  • 竣工時間:東漢桓靈時期
  • 館藏精品:武氏祠漢畫像石刻
發展歷史,館藏文物,景區意義,參觀信息,

發展歷史

武氏祠是一組東漢末期(約公元145-170年間)武氏豪強家族墓林地面上的石構裝飾建築。宋代之後,被洪水淤沒,清乾隆年間挖掘整理,保存至今。一對1.5米高的石獅雄踞林門,它是中國現存雕刻中有確切年代記載的最早一對石獅造型的藝術珍品。兩獅昂首扭頸,張口怒目。一獅左足下還撫摸著一惹人喜愛的捲毛幼獅,其藝術造型之純樸逼真,線條之流暢生動,刀筆之細膩,設計之絕妙,開石雕獅子藝術珍品之先河。一對3.4米高的石闕巍然聳立,其上畫像圖紋斑駁可見。4個祠堂、44方石刻畫像,琳琅滿目,雄偉壯觀,勾魂攝魄。
景區一角景區一角

館藏文物

武氏祠漢畫像石刻從題材看,大致分為神話傳說、經史故事、現實生活三種類型,廣徵博獵,渾然一體,繪成一部神話、歷史、現實雜陳混糅的百科畫卷。它上溯先秦,融匯兩漢,雕古畫今,凝思石上。它以儒為主,儒道互補,仙道五行思想雜糅,富有兼采眾長的特色,與《史記》、《漢賦》、《淮南》等名篇巨製先後在不同的領域各領風騷,共同構成泱泱大漢帝國的時代精神風貌。

景區意義

武氏墓群石刻真實再現了那個時代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科技發展水平,不論是史學、美術、教育、音樂、舞蹈、社交,還是軍事、天文、曆法、醫學、建築、交通、水利、紡織、服飾、飲食、製造等多種科學技術門類都能從中找到自己的前身。祠內栩栩如生的十代帝國圖,水陸攻占圖,《中國大百科全書》取用的伏羲女媧圖像,聯合國水利館取用的大禹塑像,高校古代歷史教材中《荊軻刺秦王》,向人們展示了古老藝術的輝煌。中國繪畫大師潘天壽在《中國繪畫史》中讚嘆武氏祠“其高古樸茂,琦瑋譎詭之趣,誠非想像所及,雖形象之表現,每有不合理處,然能運其沉雄之筆線,以表達各事物之神情狀況,而成一代特殊之風格,非晉唐人所能企及。”
乘坐嘉金城鄉公車到武翟山下車。

參觀信息

推薦路線 :北展室——南展室——西長廊
★門票團隊價格:十人以上16元;
★兒童、老年證半價,現役軍人免票;
配套設施: 停車場面積:500(平方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