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振東(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

武振東,曾用名武秀銀,1937年4月生,孫伯鄉西莊頭村人。中共黨員,大學文化,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人事教育處處長,所長助理。國務院特殊津貼享受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武振東
  • 別名:武秀銀
  • 出生日期:1937年4月
  • 政治面貌:中共黨員
個人簡介,取得成績,

個人簡介

武振東出身於一個貧農家庭,7歲喪父,依靠母親為生,清貧如洗。他積極嚮往革命,追求光明,曾參加兒童團站崗放哨,開展土改鬥爭。1950年加入。1951年考入孫伯完小,1953年考入泰安二中,1958年轉學到甘肅蘭州三中學習。195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高中畢業考入甘肅科學技術大學。1964年蘭州大學現代物理系核物理專業畢業後,分配到核工業部原子能研究所工作,任研究實習員,從事低能核物理實驗研究。參加LI(P、a)反應總截面的測量,澄清了一批國家急需的實驗數據,該項目獲院重大科技成果獎。1972年任連續γ能譜測量組副組長,負責研製了核爆瞬部高強度連續γ能譜的測量分析系統。研製中,大膽採用國內先進技術,達到了預定性能指標,滿足了現場實驗要求。項目獲院重大科技成果獎。

取得成績

1975年,轉入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所,從事高能物理實驗研究。任助理研究員、漂移室組組長兼任黨支部副書記、書記。負責對多絲正比室、漂移室等新型、大型高能探測器的結構、性能及電子學讀出、計算機線上系統進行預製和實驗研究。其研究成果為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北京譜儀的建造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奠定了基礎。其中小多絲室讀出系統及線上實驗經過了3年多的通力協作,克服了技術上的各種困難,率先完成了國內第一套符合CAMAC規範的絲室讀出系統並實現了首次線上實驗,項目獲院科技成果三等獎。
1985年,武振東被派往加拿大溫哥華,作為訪問學者在TRLUMF(即三大學介子工廠)兀散射組工作2年多,期間對兀引起的兀產生及雙電荷交換反應進行合作研究。該課題在國際上首次對(兀,2兀)反應的兀+兀—作了關聯測量,獲得了此類實驗的第一批數據。
1987年回國後,繼續參加了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北京譜儀主漂移室的建造工程,任物理一室副主任,副研究員兼支部書記。對北京譜儀主漂移室的設計、建造、安裝、調試運行及數據獲取做了大量的科研和組織工作。該項目獲國家重大設備三等獎。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
1990年,調任人事教育處副處長,1992年任處長,1995年兼任所長助理,負責全所的人事及研究生工作。期間負責制定了深化人事制定改革,進行結構性調整的一系列配套檔案,對不斷完善研究所的規章制度和現代化管理作出了貢獻。連續4年獲院先進集體稱號。武振東為黨和國家培養了新一代科技幹部,不負黨和人民的期望,不為低薪薄俸所動搖,熱愛本職工作,為國防科研任務和祖國的高能物理事業作出了一定的貢獻。並在國內國際雜誌上發表論文十幾篇,成為有突出貢獻的專家,1993年,經國務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