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廟鎮,隸屬四川省簡陽市,地處川中龍泉山脈中段東面,東與高明鎮、玉成街道接壤,南連三岔、丹景街道,西鄰雙流區太平街道,北接高明鎮。鎮人民政府駐地東距簡陽市區37千米,西距省會成都城區40千米。總面積45.36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武廟鎮戶籍人口14149人。
1958年,設武廟公社。1983年,公社改鄉。2019年12月,撤銷武廟鄉,設立武廟鎮,以原武廟鄉所屬行政區域為武廟鎮的行政區域。截至2020年6月,武廟鎮轄1個社區、6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同新路7號。
2011年,武廟鎮財政總收入650萬元,比上年增長30.43%。截至2019年末,武廟鎮有工業企業3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3個。
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水文,自然災害,自然資源,人口,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教育事業,文化事業,醫療衛生,體育事業,社會保障,基礎設施,交通,歷史文化,榮譽稱號,
歷史沿革
1958年,設武廟公社。
1967年,更名永紅公社。
1971年,更名武廟公社。
1983年,公社改鄉。
1992年7月,五龍鄉併入。
2019年12月,撤銷武廟鄉,設立武廟鎮,以原武廟鄉所屬行政區域為武廟鎮的行政區域,武廟鎮人民政府駐同新路7號。
行政區劃
2011年末,武廟鎮轄中壩、竹園、五一、武廟、新廟、瓦窯、紅廟子、青山、龍洞水、五龍、團堡、爛田、付夕坪、石廟14個行政村。
截至2020年6月,武廟鎮轄1個社區、6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同新路7號。
武廟社區 | 中壩村 | 竹園村 | 青山村 |
團堡村 | 石廟村 | 付夕坪村 | / |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武廟鎮地處川中龍泉山脈中段東面,東與高明鎮、玉成街道接壤,南連三岔、丹景街道,西鄰雙流區合江、太平鎮,北接高明鎮。鎮人民政府駐地東距簡陽市區37千米,西距省會成都城區40千米。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0千米,南北最大距離8千米,總面積45.36平方千米。
武廟鎮
地形地貌
武廟鎮境內最高點位於獅子岩,海拔992.3米;最低點位於中壩場,海拔456米。
氣候
武廟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春季溫和,夏季炎熱多雨,秋季秋高氣爽,冬季寒冷乾燥。多年平均氣溫16℃,極端最高氣溫38.7℃(1953年8月18日和1972年8月14日)。平均氣溫年較差30℃。年平均日照時數1250.9小時,年總輻射90.9千卡/平方厘米。0℃以上持續期300天。年平均降水量882.9毫米。
水文
武廟鎮龍洞水是絳溪河的發源地。
自然災害
武廟鎮主要自然災害是旱災、霜凍。最嚴重的一次霜凍發生在1975年,霜前未收的榨菜全部凍死,甘蔗無法熬糖,2米以下的桉樹苗凍死多達半數。
自然資源
2011年,武廟鎮有耕地面積8500畝。
人口
2011年末,武廟鎮轄區總人口14065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668人,城鎮化率4.7%。另有流動人口312人。總人口中,男性7622人,占54%;女性6443人,占46%;14歲以下2177人,占15.5%;15~64歲10027人,占71.3%;65歲以上1861人,占13.2%。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14062人;回族3人。2011年,武廟鎮人口出生率11.66‰,人口死亡率10.02‰,人口自然增長率1.64‰。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311人。
截至2019年末,武廟鎮戶籍人口14149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武廟鎮財政總收入650萬元,比上年增長30.43%。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2.44萬元,比上年減少50.40%。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5.5萬元,增值稅2.14萬元,個人所得稅2.2萬元。人均財政收入4691元,比上年增長40%。
截至2019年末,武廟鎮有工業企業3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3個。
第一產業
武廟鎮以種植小麥、玉米、紅苕為主。2011年,農業總產值1970萬元,農業增加值占全鎮地區生產總值的22%。
武廟鎮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5300噸,其中小麥1100噸,玉米2200噸,紅苕1100噸。主要經濟作物為油菜、花生。2011年,生產油菜400噸,花生600噸。
武廟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6500頭,年末存欄2100頭;羊飼養量6700隻,年末存欄2500隻;家禽年飼養量16萬羽。
第二產業
武廟鎮以釀酒、水泥製品、採礦業為主。2011年,工業企業1家,職工7人;工業總產值202萬元,實現工業增加值90萬元,比上年增長7%,占全鎮地區生產總值的1.7%。
第三產業
2011年末,武廟鎮境內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0.04億元,比上年增長2%;各項貸款餘額0.03億元,比上年增長1.8%。
2011年,武廟鎮郵政業務總量50萬元,其中純收入10萬元;電信業務收入120萬元。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武廟鎮有幼稚園1所,在園幼兒120人,專任教師6人;國小3所,在校生1008人,專任教師31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國中2所,在校生734人,專任教師25人,國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7.27%。
文化事業
1990年1月,建武廟鄉廣播電視站。2011年末,有線電視用戶3000戶,入戶率75%。
2011年末,武廟鎮有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14個;各類圖書室14個,藏書2.8萬冊。
醫療衛生
2011年末,武廟鎮有衛生院1個,衛生室14個;病床15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1.1張;固定資產總值45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23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6人,註冊護士1人。
2011年,武廟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4萬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13626人,參合率96.9%。
體育事業
2011年末,學校籃球場1個,羽毛球場2個,桌球桌4張,安裝健身器材20套,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5%。
社會保障
2011年,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7戶,人數43人,支出98556元,比上年增長13%,月人均191元,比上年增長8%;城市醫療教助763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727人次,共支出7.3萬元,比上年增長10%。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65戶,人數579人,支出47.2萬元,比上年增長17%,月人均68元,比上年增長9%。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79人,撫恤事業費支出49.3萬元,比上年增長13%。敬老院1家,床位30張,收養農村五保30人。全年接受社會捐款30萬元,使1000人(次)困難民眾受益。年末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3萬人,參保率91.6%。
基礎設施
- 郵政電信
2011年末,武廟鎮有郵政局1處,代辦所1處,報紙、期刊累計發行2萬份(冊)。電信企業3家,服務網點3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3500門,固定電話用戶400戶,電話用戶普及率10%;行動電話用戶1萬戶;寬頻接入用戶200戶。
交通
2011年,武廟鎮境內有簡成路、賈五路、中太路3條主要通道。
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因清乾隆年間在此設場,清成豐年間修建真武宮和文武宮而得名。
榮譽稱號
2020年7月,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重新確認武廟鎮為國家衛生鄉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