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山縣地震局

武山縣地震局最早成立於1985年,原名為武山縣地震辦公室,主要從事地震監測預報等工作,下設有9個地震監測點,主要分布在縣區各鄉鎮。

199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頒布後,地震局工作職能界定為地震監測預報、地震災害預防、地震應急、震後救災與災後重建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武山縣地震局
  • 外文名:WuShan County seismological bureau
地震構造
我縣地處甘肅東南部,屬中國南北地震帶北段的南部,區內有兩條縱貫全區的北西西向大斷裂,即西秦嶺北緣斷裂和白龍江斷裂,屬青藏高原北部地震區,寧夏一龍山地震亞區,天水地震帶。歷史上地震強度大,頻率高,是一個極不穩定的地區。兩條斷裂帶歷史上都曾有大地震活動,如1654年天水8級地震,1718年隴西、甘谷、通渭一帶7.5級地震,1879年武都8級地震。
防震機構
武山縣地震局最早成立於1985年,原名為武山縣地震辦公室,主要從事地震監測預報等工作,下設有9個地震監測點,主要分布在縣區各鄉鎮。
1990年縣地震局下設有辦公室、業務室,共有職工5人。擁有群測點4處,武山中學群測點3人,灘歌群測點2人,馬力中學群測點3人,鴛鴦群測點2人。對全縣宏微觀資料進行收集和點繪,做好震情會商。
1991年9月,根據省、市有關檔案精神,更名為武山縣地震局,為武山縣政府直屬事業單位,下設辦公室、業務股、震害防禦股,共有職工10人。戴建武任地震局局長,王邦定任副局長。同年,根據當時地震形勢和實際情況,增設了西探廠群測點,配備人員3人,武山水泥廠2人,武山給水站水井水位觀測點各有2人,共有宏微觀群測點8處。
1993年,根據省市政府檔案通知精神,按照預防為主,平震結合,常備不懈的原則,在全縣20個鄉鎮及有關單位,調查摸底,選點定員。建立巨觀哨點25個,並確定25名鄉鎮科學炒轎主席或主管科技工作的領導主管這項工作。
199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頒布後,地震局工作職能界定為地震監測預報、地震災害預防、地震應急、震後救災與災後重建等。
2009年,全局下設辦公室、業務股、震害防禦股,共有職工7人。
防震減災日常宣傳
為了使地震知識家喻戶曉,人人皆知,提高全社雄墓戒囑會的防災意識,增強人民民眾對地震災害的承受力和酷備棕抗禦力。 地震局始終堅持地震科普知識宣傳工作的經常化、制度化,利用廣播、電視、報紙、講座、發放地震知識小冊子等多種方式進行宣傳,按照不同的知識結構,採用科學性、針對性、廣泛性、趣味性和新穎性。
在每恥歸櫻年科普宣傳月和“7.28”唐山地震紀念日活動中,我們認真開展了《防震減災法》、《甘肅省防震減災條例》的宣傳貫徹工作。在街道、廣場以海報、專欄、散發《地震知識報》、播放地震知識錄像等形式開展宣傳,幫助民眾掌握防震、避震、自救、互救的技能,宣傳防震減災科普知識。
武山震情歷史
西周成王幾年(前1106)四月中旬,老君山崩裂,成亂石峽。
漢和帝永元五年(93) 二月,地震。
九年(97) 十二月地震。
西晉武帝太康六年(285)冬十月,南安郡地震,新興山崩,水湧出。
北宋太宗雍熙三年(986)九月丙戍夜,地震邀捆翻駝酷兆12次。
元武宗至大元年(1308)六月丁酉,鞏昌府通渭、隴西、寧遠等縣地震,夏秋之間復震。
元仁宗元祜五年(1318) 七月戊子,寧遠山崩。
元順帝至正三年(1343)三月,寧遠山崩水涌、溺死人畜無算。
明孝宗弘治三年(1490)六月戊申,岷州、寧遠俱震有聲,房屋動搖。同年六月二十七日醜正午刻,寧遠自東南方起,地震連復兩次,聲似雷鳴,至西北方止。
四年(1491) 九月庚子,秦州及寧遠地震,有聲如雷,房屋動搖。
明世宗嘉靖二十一年(1542)冬十月十三日,寧遠地震,震級5.5級,烈度7度,移時再震,樹木動搖,雞驚犬吠,人被壓傷者眾。
明世宗嘉靖三十四年(1555) 十二月十二日,寧遠地震,有聲如雷,雞飛狗奔,人被壓傷者眾。
明世宗嘉靖三十六年(1557) 三月十七日,寧遠地震。
明穆宗隆慶二年(1568)三月甲寅,寧遠城崩。
明神宗萬曆四十三年(1615) 六月二十五日,寧遠地震,從西北往東南有聲,洪廣營傾倒,地裂20餘丈。
明毅宗崇禎三年(1630),寧遠紅咀山崩,場垣俱毀,場禾上樹,川莊一夕移于山上。
明毅宗崇禎九年(1636) 四月,寧遠地震。
明毅宗崇禎十年(1637) 七月,寧遠地震。
1961年 10月1日,岷縣閭井北緯34°4′,東經104°47′發生5.7級7度地震。武山有震宙府辨犁感。房屋泥皮、屋瓦亦有掉落。有驚逃戶外者。
1962年9月12日,武山發生5級地震。
1962年 12月11日,甘谷(洛門-磐安間)北緯34°45′ ,東經105°03′發生5級7度地震。本次地震,主震前天氣陰,土霧沉沉。震後第二天睛,沒有前震和其他預兆現象。地震是突然發生,先響後震,緊接餘震1-2次。最嚴重的地區,由磐安鎮東南至朱圉區,呈北西方向,境內為溝、谷、山嶺、黃土地貌,烈度大於六度。震中區土窯坍塌,一般的房屋均遭不同程度的損壞,人都驚逃戶外,頭昏,站立不穩。
1991年1月24日漳縣4.2級地震,武山有感。
1991年5月25日甘谷4.0級地震,武山有感。
1992年8月1日武山4.1級地震。
1992年12月26日武山3.5級地震。
1993年1月17日武山洛門地區兩次3.8級地震。
1993年6月7日四門雲霧山2.5級地震。
1997年9月2日武山洛門附近發生3.5級地震,這次地震我縣普遍有感,有感範圍西至隴西,冬至天水,震後無人員傷亡和房屋倒塌現象。
2008年 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汶川縣北緯31°00′,東經103°30′之間發生8.0級大地震。武山縣有強烈震感,地震持續時間約2分鐘,據測定,武山地震破壞烈度為6度,之後共發生餘震2000多次,其中4級以上156次。地震導致人員傷亡,山體滑波,房屋倒塌,交通受阻,通訊中斷,人民生命財產受到不同程度損害,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震級最強、範圍最大、危害程度最重的一次地震災害。
2016年5月7日22時02分甘肅省天水市武山縣(北緯34.76度,東經104.92度)發生3.8級地震,震源深度20公里。
元仁宗元祜五年(1318) 七月戊子,寧遠山崩。
元順帝至正三年(1343)三月,寧遠山崩水涌、溺死人畜無算。
明孝宗弘治三年(1490)六月戊申,岷州、寧遠俱震有聲,房屋動搖。同年六月二十七日醜正午刻,寧遠自東南方起,地震連復兩次,聲似雷鳴,至西北方止。
四年(1491) 九月庚子,秦州及寧遠地震,有聲如雷,房屋動搖。
明世宗嘉靖二十一年(1542)冬十月十三日,寧遠地震,震級5.5級,烈度7度,移時再震,樹木動搖,雞驚犬吠,人被壓傷者眾。
明世宗嘉靖三十四年(1555) 十二月十二日,寧遠地震,有聲如雷,雞飛狗奔,人被壓傷者眾。
明世宗嘉靖三十六年(1557) 三月十七日,寧遠地震。
明穆宗隆慶二年(1568)三月甲寅,寧遠城崩。
明神宗萬曆四十三年(1615) 六月二十五日,寧遠地震,從西北往東南有聲,洪廣營傾倒,地裂20餘丈。
明毅宗崇禎三年(1630),寧遠紅咀山崩,場垣俱毀,場禾上樹,川莊一夕移于山上。
明毅宗崇禎九年(1636) 四月,寧遠地震。
明毅宗崇禎十年(1637) 七月,寧遠地震。
1961年 10月1日,岷縣閭井北緯34°4′,東經104°47′發生5.7級7度地震。武山有震感。房屋泥皮、屋瓦亦有掉落。有驚逃戶外者。
1962年9月12日,武山發生5級地震。
1962年 12月11日,甘谷(洛門-磐安間)北緯34°45′ ,東經105°03′發生5級7度地震。本次地震,主震前天氣陰,土霧沉沉。震後第二天睛,沒有前震和其他預兆現象。地震是突然發生,先響後震,緊接餘震1-2次。最嚴重的地區,由磐安鎮東南至朱圉區,呈北西方向,境內為溝、谷、山嶺、黃土地貌,烈度大於六度。震中區土窯坍塌,一般的房屋均遭不同程度的損壞,人都驚逃戶外,頭昏,站立不穩。
1991年1月24日漳縣4.2級地震,武山有感。
1991年5月25日甘谷4.0級地震,武山有感。
1992年8月1日武山4.1級地震。
1992年12月26日武山3.5級地震。
1993年1月17日武山洛門地區兩次3.8級地震。
1993年6月7日四門雲霧山2.5級地震。
1997年9月2日武山洛門附近發生3.5級地震,這次地震我縣普遍有感,有感範圍西至隴西,冬至天水,震後無人員傷亡和房屋倒塌現象。
2008年 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汶川縣北緯31°00′,東經103°30′之間發生8.0級大地震。武山縣有強烈震感,地震持續時間約2分鐘,據測定,武山地震破壞烈度為6度,之後共發生餘震2000多次,其中4級以上156次。地震導致人員傷亡,山體滑波,房屋倒塌,交通受阻,通訊中斷,人民生命財產受到不同程度損害,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震級最強、範圍最大、危害程度最重的一次地震災害。
2016年5月7日22時02分甘肅省天水市武山縣(北緯34.76度,東經104.92度)發生3.8級地震,震源深度20公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