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宣東鄉一般指本詞條
東鄉稱王:指在太平天國辛開元年二月二十一日(1851年3月23日),洪秀全在廣西武宣縣之東鄉“登極”,就天王位。...
武宣縣(壯文:Vujsenh Yen),又稱仙城,隸屬於廣西壯族自治區來賓市,位於自治區中部,東鄰桂平市,南靠貴港市,西接來賓市興賓區,北連柳州市,是重要的交通樞紐。...
武宣縣東鄉鎮革命烈士紀念塔,坐落於廣西來賓市武宣縣東鄉鎮東鄉街中心,是為了紀念在革命時期犧牲的革命人士而建。他們為該地區的革命、解放事業做出巨大貢獻,受到當...
東鄉公主(207年之後-?),三國時期曹魏公主,卒年不詳。父親為魏文帝曹丕,母親為文昭皇后甄氏,同母兄魏明帝曹叡。...
1950年下半年,由於韓戰爆發,土匪重新囂張起來。原國民黨武宣縣長黃鉅英,糾集匪徒1000多名,成立“反共救國軍五十五軍”,自任“軍長”。其下匪首有王伯勛、黃...
東鄉鎮是廣西壯族自治區來賓市武宣縣轄鎮,南起北緯23°3'35″,北至北緯23°39'22″,西起東經109°47'24″,東至東經109°55'26″,地處廣西大瑤山南麓,...
東鄉防禦戰,1851年3月,太平軍轉移至廣西武宣縣東鄉地區,構築防禦基地。清廣西巡撫周天爵、提督向榮督師進犯。4月3日,兩軍激戰於三里圩、東嶺一線,清軍慘敗。...
武宣劉氏莊園,位於河馬鄉蓮塘村,始建於清嘉慶6年(公元1742年),占地面積120000平方米,建築面積21000平方米。...
三里鎮隸屬於廣西壯族自治區來賓市武宣縣,位於武宣縣東南部,現有人口4.2萬多人,鎮政府駐地三里圩距縣城13公里。西承武宣鎮,東接東鄉鎮,北連二塘鎮,南臨桂平市...
武宣縣東鄉鎮中學,始創於1883年。現有教職工82名,學生989人。...... 武宣縣東鄉鎮中學,始創於1883年。現在的東鄉鎮中學是由河馬鄉中學、東鄉二中和東鄉一中合...
武宣縣境內古建築林林總總,方圓1739平方公里遍布著30多處始建於明、清時期的古樸端莊、布局合理、設計精妙的嶺南式民間古藝術建築群。這些古建築雖然歷經滄桑歲月,...
陳炳璋(1906—1927),又名聘三,桂林市人。高小畢業後,1926年3月,到廣西農民運動講習所學習,同年11月1日畢業,由廣西省農民部委任為武宣縣農運特派員。...
三里中學創建於1963年9月,建校初期為全日制初級中學,招收三里、東鄉、河馬三個鄉的學生。1968年改辦為高級中學至1979年9月,恢復招國中生,成為完中。...
覃貴福廣西武宣東鄉福隆村人,太平天國後期著名將領,政治家,詩人。太平天國十年(1860)庚申科天試武狀元。...
曾用名潘異凡,武宣縣東鄉鄉石崖村人。1921年,潘業俊高小畢業後考入桂平潯郡中學,因父親病逝,家庭經濟困難,中途輟學。他在家邊勞動邊自學,常常一人閉門讀書練字,...
三里圩之戰,金田起義後,太平軍轉移至廣西武宣東鄉地區。清廣西巡撫周天爵督師進犯,兵鋒直指三里圩。1851年4月3日,洪秀全集結太平軍主力,配置伏兵,圍困清軍前隊於...
雙髻山之戰,1851年7月,太平軍重返廣西桂平縣紫荊山、新圩地區,洪秀全駐守西路,遣軍控扼隘口豬仔峽、雙髻山,堵御清軍東犯。清提督向榮進扎武宣東鄉,屢次進犯隘口...
江明彬,漢族,1916年出生於廣西武宣縣桐嶺街,抗戰和解放戰爭時期貴縣(今貴港市)和武宣縣地下黨的組織者和領導人之一,先後擔任中共貴縣縣委書記、中共武宣縣特別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