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里鎮(廣西壯族自治區武宣縣三里鎮)

三里鎮(廣西壯族自治區武宣縣三里鎮)

三里鎮隸屬於廣西壯族自治區來賓市武宣縣,位於武宣縣東南部,現有人口4.2萬多人,鎮政府駐地三里圩距縣城13公里。西承武宣鎮,東接東鄉鎮,北連二塘鎮,南臨桂平市,西南隔江與桐嶺鎮相望。全鎮面積192.6平方公里,武宣至平南二級公路橫穿鎮境,黔江流經鎮境東南,水陸運輸均可直通柳州、廣東、港澳,水陸交通十分便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三里鎮
  • 外文名稱:Sanli Town
  • 行政區類別:鄉鎮
  • 所屬地區:廣西武宣縣
  • 下轄地區:三里、台村、靈湖
  • 政府駐地:三里圩
  • 電話區號:0772
  • 郵政區碼:545907
  • 地理位置:武宣縣東南部
  • 面積:192.6平方公里
  • 人口:4.2萬多人(2014年)
  • 方言:嘛蓋話(客家話)、壯話、伢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靈湖、泗孤洲
  • 車牌代碼:桂G
基本概況,歷史沿革,社區村委,自然環境,經濟概況,農業生產,鄉鎮企業,招商引資,郵電網路,村鎮建設,旅遊資源,

基本概況

三里鎮位於武宣縣東南部,鎮政府駐地三里圩距縣城13公里。西承武宣鎮,東接東鄉鎮,北連二塘鎮,南臨桂平市,西南隔江與桐嶺鎮相望。全鎮面積192.6平方公里,全鎮總人口4.2萬多人,武宣至平南二級公路橫穿鎮境,黔江流經鎮境東南,水陸運輸均可直通柳州、廣東、港澳,水陸交通十分便利。2006年全鎮完成財政收入25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956元。三里鎮土地遼闊,氣候適宜,盛產甘蔗、水果、優質米、奶水牛、桑蠶、食用菌等農副產品。品牌“李果王”的胭脂李榮獲農業部“優質鮮食李果”榮譽稱號。擁有被稱為“廣西第一家奶水牛養殖小區示範場”的舊縣村奶水牛規模養殖小區,已發展有7個養殖點,320頭奶水牛,日產鮮奶350公斤,產值達320萬元。礦產品儲量巨大,已探明的品種有鉛、鋅、錳、硫鐵石、重晶石,儲量達100多萬噸,是武宣最大的錳鋅礦產區。

歷史沿革

西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漢武帝平南越王駐兵于勒馬,勒馬也由此成為漢代的重要商埠。漢代在今桐嶺鎮一帶設定中留縣,從此三里歸中原王朝統治,西漢屬中留縣,東漢屬中溜縣(中溜縣改),三國吳屬中留縣,西晉屬桂林縣(廢中留入桂林縣改屬桂林縣),東晉屬中胄縣(原中留縣地改復置中胄縣),南北朝宋、齊代屬中溜縣,梁、陳代屬中胄縣。
隋文帝開皇十年(590年)增置桂林縣(漢舊縣縣治在今金秀大樟鄉,隋朝另置縣治在今象州縣妙皇鄉,妙皇鄉在解放前屬今武宣縣),開皇十一年中胄縣併入桂林縣,三里屬桂林縣。
唐武德四年(621年)分桂林縣地,在原中溜縣地增設武仙縣,縣治陰江(今三里鎮舊縣村),今武宣縣也由此稱為“仙城”。
五代十國,武仙縣先屬楚國,後周太祖順元年(951年)改屬南漢。
宋、元時,武仙縣不變,屬象州。
明宣德六年(1431年)武仙縣縣治移高立(今武宣鎮)改稱武宣縣。舊縣村不再為縣城,成為唐宋武仙縣城遺址。
清朝初,武宣縣劃分為六里,三里分屬在廂里和東鄉里。
清宣統元年,武宣縣撤六里分為9區,今三里鎮為三里區。
民國22年,分屬三才鄉、三多鄉,民國23年為三里鄉。
1952年9月1日,改為三里區;1958年1月恢復為三里鄉,並分出五福鄉;1958年8月,改為三里人民公社、五福人民公社;1962年9月改為三里人民公社和五福人民公社合併改為三里區;1969年1月又改為三里人民公社;1984年10月恢復鄉鎮建制,成立三里鄉人民政府;1996年9月,三里鄉撤鄉建鎮,成立三里鎮人民政府。

社區村委

三里鎮總面積192.6平方公里,總人口4.2萬人,轄:三里、慕古、旺村、台村、靈湖、東泉、長樂、五星、古立、朋村、三江、雙龍、五福、上江、下江15個行政村,83個自然村。

自然環境

三里鎮地處丘陵,南北走向,東面是大瑤山山脈,山嶺綿延,較高的山有大坳山、石人嶺、天排嶺。西面平坦,是大面積農作物區,第四紀沙頁岩地層,紅壤土。黔江河於鄉境西南流過,三里河自北轉西流入黔江,東鄉河自東轉西南橫過全鎮。氣候溫和,1月均溫10℃,7月均溫28.8℃,年均溫21.0℃。 年均降水量1351.7毫米。全年無霜期325天。儲藏有錳、鉛鋅、黃鐵礦、大理石、重晶石等礦產資源。
耕地面積55194畝,共中水田29816畝, 旱地25378畝。林地面積62968.5畝,覆蓋率為19%,是全縣森林覆蓋率最高的鄉之一。水域面積約10681畝,有樂梅、白米等中小型水庫4座,塘壩水庫工程78處,提水工程18處, 乾渠全長52.5公里,灌溉農田24995畝。

經濟概況

2012年,全鎮地區生產總值1.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0%;財政收入 70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6385元,同比增長25%。

農業生產

三里鎮主要以種植水稻,甘蔗、桑蠶、食用菌為主,全鎮水田面積2萬畝,2006年水稻的良種覆蓋率達96%以上;甘蔗種植面積2.65萬畝,甘蔗的良種覆蓋率為100%,進廠原料甘蔗11-15萬噸,桑蠶種植面積5700畝,產繭67.52萬公斤,產值742.5萬元。三里鎮共有水果面積李果1.5萬畝。其中三里的三華李、胭脂李在區內外享有盛名,並榮獲國家農業部評為“優質鮮食李果”稱號。全鎮共有林地面積14.02萬畝。全鎮森林覆蓋率達52%。三里鎮大力進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發展高效農業。2006年種植蘑菇15萬m2,產量90萬公斤,產值320萬元。通過創建以“農戶+基地+公司”為養殖模式的舊縣村奶水牛養殖基地來帶動全鎮養殖業的快速發展,為廣西第一家奶水牛養殖基地,現有7個養殖小區,86套牛舍,2500畝草場,存欄奶水牛300頭,出欄肥牛800頭,日產鮮奶350公斤,產值達到320萬元;年加工鮮奶1800噸,2006年,僅養殖業一項,三里鎮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66元。

鄉鎮企業

三里鎮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工作,主要有企業有朋村弘泰礦業公司、沙安頁岩磚廠、三里旭日新型建材廠、天力生態複合肥廠、金竹源紙業公司、泰源礦業公司、振祈錳業、鴻桔礦業公司、永泰礦業公司等。這些企業的發展,給三裡帶來了豐厚的利稅,同時也創造了不少的就業機會,促進了三里經濟的繁榮。2006年全年共引進外來資金9000萬元,實現總產值30787萬元。

招商引資

三里鎮立足於本地資源,最佳化投資環境,築巢引鳳,吸引外地客商來投資,充分利用本地的區位優勢、資源優勢、人才優勢,大力營造良好的投資軟硬環境,營造了“親商,愛商,富商”的濃厚氛圍。全方位、多層次、多渠道的積極開展招商引資工作,引進了一批事關全鎮發展大局的項目。主要項目有投資500萬元建立三里頁岩磚廠。引進萬隆公司和振祈錳業分別投資500萬元開發錳礦。引進金竹源紙業公司投資1億多元興建紙漿廠,現已完成投資2300萬元。2006年引進弘泰公司投資1000多萬元對朋村鉛鋅礦進行開採。引進泰源礦業公司投資1000萬元進行錳礦開發;引進泰龍礦業公司投資2000萬元建立選礦廠;引進濠豐公司投資500萬建立選礦廠;引進永泰礦業公司投資1000萬元開採錳礦;引進鴻桔礦業公司和首良商貿公司分別投資500萬元開採錳礦;投資300多萬元在三里村委東區建設一座旭日新型建材廠。這些企業都已在三里投資並產生了效益。

郵電網路

三里鎮原設有郵電所1處,負責三里的信件傳遞和通訊,1995年開通了程控電話。1998年郵電分離,設郵政所和電信所各1個,後三里電信業務歸東鄉支局管轄。2006年全鎮有程控電話3400多部,15個行政村都通了電話。隨著社會發展和通訊科技的進步,行動電話已普及到鄉鎮,三里鎮現有行動電話數千部,全國兩大行動電話營運商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都在三里設有營業網點。

村鎮建設

三里鎮黨委、政府始終把小城鎮建設作為工作重點之一,通過發展城建帶動城鎮化發展。安裝三里街自來水工程,通過市場運作,建成占地98畝的三里開發區,集商貿、居住於一體,吸引農村人口到城鎮定居、經商。2000年獲中共柳州地委、柳州地區行政公署授予“文明小城鎮”稱號。2004年建成了全縣第一個鄉鎮休閒廣場,完善了城鎮的基礎配套設施。投資6萬元對三里街道安裝路燈。2006年三里鎮城鎮開發區已發展至150畝,以修建武宣至平南二級路為契機, 2008年發展到250畝的規劃目標。程控電話、行動電話全鎮開通,實現全球直撥,網際網路已連線到村屯。

旅遊資源

靈湖 水面20多畝,湖中有多眼泉水,清澈見魚,野禽常至,“鶴舞靈湖松籟風”是武宣老八景之一,歷代多有詩句讚頌。圈有一泉,噴涌而出,優質可飲。冬晨,熱氣蒸日,村婦搗衣,祥和悠然。大靈橋建於民國初年,半圓形石拱橋,與河中倒影合如圓月,稱“靈湖秋月”。
武台休閒村 按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規劃為農家休閒文化村。戶戶皆似花園,環境幽雅,鳥語花香。2006年有6家農家樂園,供遊客遊玩、燒烤、品農家飯菜,並有根雕和奇石供人賞購。
大藤峽 三里鎮境內的黔江屬於大藤峽的一段。江中孤島泗孤洲方圓十多平方公里,海拔41.5米,是武宣地勢最低的地方。洲上細沙晶瑩透徹,美景四季更替,盛產清甜無渣的沙田柚和芭蕉。自勒馬往下游,江水湍急,迂迴曲折,沙洲靜臥,礁石嶙峋,兩岸奇峰峻岭相接,竹木藤林蔽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