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道中寄山中道友》是元末明初藍智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武夷道中寄山中道友
- 作者:藍智
- 創作年代:元末明初
- 作品體裁:七言律詩
《武夷道中寄山中道友》是元末明初藍智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
《武夷道中寄山中道友》是元末明初藍智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作品原文丹山碧水漾清暉,盡日經行徑路微。野老築場收稼早,溪翁舉網得魚肥。青天萬里飛雲盡,黃葉千峰獨鳥歸。為報西山彭道士,月明今夜叩柴扉。1作者簡介 藍智,元明間福建...
《金縷曲送茅山道人,並寄山中諸道友》是元代張之翰的詞作。回首茅山路。渺滔滔、長江南畔,碧山無數。曾被天風吹醉夢,直到華陽深處。也親見、鸞驂鶴馭。覺後分明空記省,悵丹坡、蹤跡今何許。還又被,世緣誤。幾番自詠山中句。覺霏霏、雲煙秀色,去來眉宇。曾共三峰重有約,已辦清秋杖屨。看能與、群仙...
此類詩作尚有《余在制勘院畫,用“空山無人、水流花開”為韻,寄山中道友八首》、《廬山維興六首》等。然而,即便是高僧,也未必忘情於世,未必俗氣殆盡,慧洪更多詩作都流露出世俗化的情調。他自己曾說: “予幻夢人間,遊戲筆硯,登高臨速,時時為未忘情語,旋踵羞悔汗下。又自覺曰:譬如候蟲時鳥自鳴,誰...
白樂天燒丹於廬山草堂,作飛雲履,玄綾為質,四面以素絹作雲朵,染以四選香,振履則如煙霧。樂天著示山中道友曰:“吾足下生雲,計不久上升朱府矣。”(《樵人直說》)○孫登琴 孫登琴遇雨必有響,如刃物聲,竟因陰雨破作數截,有黑蛟踴去。(《金徽變化篇》)○棋聲與律呂相應 元順本棋枰聲,與律呂...
以後又離武夷來往於霍童、羅浮諸山。嘉定六年(1213年),翠虛假水解於臨漳、復出武夷,給白玉蟾授諸玄秘。嘉定八年(1215年),白玉蟾與道友洪知常、陳守默、唐繼瑞等會於武夷。這年九月,白玉蟾寫《雲窩記》。嘉定九年(1216年),名隱士詹琰夫出資重建止止庵,並延請83歲的白玉蟾住持。白玉蟾與武夷山關係...
北魏光州刺史鄭道昭於公元512年於公務之暇率僚佐、攜道友來此山中談經論道,吟詩揮毫,設仙壇五處。道士谷東北端一孤峰,巨石崔巍,形若花冠,人稱“蓮花盆”,盆內刻有“玄靈宮”三字。道士谷中的先天觀,由全真道隨山派創始人劉長生所建。金承安年間,劉長生奉金帝御旨在道士谷建觀,注經傳道,並書法刻石,直至...
清代文人李漁為簡寂觀書寫一幅對聯,反映了這種狀況:“天下名山僧占多,也該留一二奇峰,棲吾道友。世間好語佛說盡,誰識得五千妙諦,出我先師。”自古以來,名剎依名山,名山因名剎而更有名,二者相得益彰,這在廬山又得到一次很好的佐證。國際交往廬山同其它一些佛教名山一樣,也和國外有著文化上的交往。僅就...
憶武夷山禪師 �江秋居作 桐江閒居作(十二首選一)天台老僧 山居(二十四首選一)送僧游天台 處默 山中作 曇域 宿鄭諫議山居 希運 塵勞�卻 齊己 留題仰山大師塔院 寄楚萍上人 書古寺僧房 西墅新居 閉門 聽泉 宿簡寂觀 靜坐 遠山 游三覺山 秋夜聽業上人彈琴 寄清溪道友 病起見苔色 游谷山寺 自貽 ...
自夏口至鸚鵡洲望岳陽寄阮中丞 077 江州重別薛六柳八二員外 078 送柳使君赴袁州 078 題靈祐和尚故居 079 登松江驛樓北望故園 079 送靈徹上人還越 080 過賈誼故居 080 北歸入至德界偶逢鄰家李光宰 081 賦得 081 錢起 四首 幽居暮春書懷 082 闕下贈裴舍人 082 山中酬楊補闕見過 083 夜宿靈台寺寄...
使次安陸寄友人 送耿拾遺歸上都 送陸澧倉曹西上 自夏口至鸚鵡洲望岳陽寄阮中丞 江州重別薛六柳八二員外 送柳使君赴袁州 題靈祐和尚故居 登松江驛樓北望故園 送靈澈上人還越 過賈誼故居 北歸人至德界偶逢鄰家李光宰 賦 得 卷之三 錢 起 幽居暮春書懷 闕下贈裴舍人 山中酬楊補闕見過 夜宿靈台寺寄郎士元...
在江祖石峭崖的東側,一岩石突兀,岩面平正,三尺見方,相傳是李白垂釣的地方,留有多篇詩作,現錄《獨酌清溪江祖石上寄權昭夷》一詩,詩曰:我攜一樽酒,獨上江祖石。自從天地開,更長几千尺?舉杯向天笑,開回日西照。永願坐此石,長垂嚴陵釣。寄謝山中人,可與爾同調。相傳權昭夷是李白的道友,天水...
在江祖石峭崖的東側,一岩石突兀,岩面平正,三尺見方,相傳是李白垂釣的地方,留有多篇詩作,現錄《獨酌清溪江祖石上寄權昭夷》一詩,詩曰:我攜一樽酒,獨上江祖石。自從天地開,更長几千尺?舉杯向天笑,開回日西照。永願坐此石,長垂嚴陵釣。寄謝山中人,可與爾同調。相傳權昭夷是李白的道友,天水...
恰似先來到武夷,黃冠道士叱罵時。些兒餿飯冷熟水,道我孤寒玷辱伊。江之東西湖南北,浙之左右接西蜀。廣閩淮海數萬里,千山萬水空碌碌。雲遊不覺已多年。道友笑我何風顛。舊遊經復再去來。大事忽忽莫怨天。我生果有神仙分,前程有人可師問。於今歷練已顢頇,胸中不著一點悶。記得兵火起淮西,淒涼數里皆...
第七十二回 錦雲翔山中有難 二道友把酒言歡 第七十三回 紀緣道急救雲翔 不留神回憶當初 第七十四回 黑靈蛟山中作孽 張大虎偷襲成功 第七十五回 修真人士斬靈蛟 一僧一道覓蛇嬰 第七十六回 大和尚超渡亡靈 紀緣道巧得寶鏡 第七十七回 伏虎羅漢上九天 黑靈惡蛟計得逞 第七十八回 紀緣道入萬蛇林 化龍池飲天仙...
時授高足有邱元清、盧秋雲、張振洋、葉陽、張景濤、孫碧雲等,張守清也得與三豐相交,結為道友。洪武十七年至十八年間,朱元璋兩度詔請三豐入京,皆避而不見。洪武二十三年,張三豐離開武當復作雲遊。洪武二十五年,張三豐遁入雲南。這時,沈萬三因得罪朱元璋,遂被治罪全家發配雲南。在雲南恰遇張三豐,正應“日後當...
結識道友元林宗,求仙問道思想已很強烈,《磴蛾眉山》詩中已嚮往“儻遇騎羊子,攜手凌白日”了。(五)本書是應鳳凰出版社之約編寫的。精選李白詩149首,文8篇,多為代表性作品,力求各體兼備,併兼顧各個時期,使廣大讀者能從這個選本中領略李白詩文的大致風貌。人選的詩歌儘量按寫作年代編排次序。但李白詩歌長...
僧璨出家後,逢周武滅佛,他就隱居在舒州的皖公山(今安徽境內),“往來太湖縣司空山,居無常處,積十餘載,時人無能知者”。在隱居期問,他曾與道友去廣東遊羅浮山。後又回到舒州。隋大業二年(公元606年)圓寂。唐玄宗溢為鑑智撣師。僧璨被尊為禪宗第三祖。禪宗的最初六代祖師(從達摩至惠能)中,有關...
眾道友甚感其德,紛紛棄道隨佛,由此,峨眉山道教日趨衰微,佛教日漸弘大……,這雖是佛門中的一個傳說故事,但峨眉山由道轉佛,最終成為佛門聖地卻是千真萬確的事實。道家在發展的過程中吸收大量的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神仙思想不足為奇。可佛教在喬達摩悉達多王子菩提樹下頓悟開始,直至佛文化在東西方廣為傳播的過程...
—1369),字思復,自號心白道人、武夷山樵者,錢塘(今杭州)人。元至元元年(1335),參加江浙省試,考題為《羅剎江賦》。當時應考者達3000多人,都不知羅剎江出處,只有惟善引用枚乘的《七發》證明錢塘之曲江,即為羅剎江,大為主考官稱賞,因而名聲遠揚,自號曲江居士。至正元年(1341),以鄉薦官至儒學副提舉...
進寺之道友,須於剃頭前依號順序學畢規定經典,否則不能剃頭。學經之號次分:法字號:晨昏課經全堂,《佛祖遺教三經》、《沙彌要略》、《四分戒本》、《梵網戒經》、《十六觀經》、《大彌陀經》、《金剛經》、《圓覺經》、《維摩經》、《楞嚴經》、《法華經》、《華嚴經起信論》。報字號:晨昏課經,...
江漢憑欄心未已,瀟湘流水詩相似。武夷仙境訪仙人,昆明湖畔詠湖水。迷茫雲影空悠悠,壯志縱橫不言愁。展卷覃思學諸子,秉燭吟喔五鳳樓。休閒澹泊意徘徊,領略人生大舞台。寄語良朋華函去,回文應制錦詩來。博愛謙恭眾相聞,寬容和藹勝蘭君。芙蓉國里青春度,凌霜集內金玉文。瘋婆巧繪牡丹花,寄語耄耋書法家。聚首...
可實際上,這是一篇清新的記述性散文,作者引領讀者進行了一次頗有意味的山中遊歷:作為一個一直在路上的修行者,作者行腳到了九華山,夜宿寒山寺。他剛好遇到一場雨,雨聲一直沒有停息。作者參加了一次早課,與僧人交流,探究寒山拾得的精神,雨聲一直相伴著。全篇沒有一句闡述禪意,而讀者卻感受到禪意如雨聲一般無所...
第四十八章 不死山中人 第四十九章 小道 第五十章 禁忌與道 第五十一章 體方一拳 第五十二章 入不死山 第五十三章 道字 第五十四章 重新上路 第五十五章 就這?第五十六章 橫跨古路 第五十七章 攻城 第五十八章 攻城錘 第五十九章 大聖 第六十章 硬闖 第六十一章 聖靈孕養之地 第六十二章 天寶虛影 第...
武器是鳳眼神鞭,在與黑色十字會抗衡勝利後退隱山中;卻被化名為[無亮秀才滿天黑]的移靈傀儡魔秀才告知道友龍骨道人和虎魄居士被殺【注釋:只有日月老聖見過魔秀才,其他的道者沒見過】。兇手疑似是荒野金刀獨眼龍。去找獨眼龍對峙,卻被魔秀才控制的金太極樣子的活屍用刀鎖斷首而亡。)龍骨道人(在霹靂金光第一集...
三緘師徒南遊,途中降伏山精水怪,一傷人毒虎,在碧玉山中,收伏二蕉精,一名翠華,一名翠蓋,又收伏榆樹上青蜂精蜻飛子,椒花樹下黃蜂精椒花子,收伏井中金鏡所化之金光道姑、靈鳳修成之鳳姑、紫薇花妖紫花娘等,將七眾收為徒。椒、蜻二子隨三緘游,其他各歸洞府。三緘前行至長壽村,使棄海借來傾盆大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