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武夷級戰鬥補給船為美國Rosenblatt&Son公司參考美國海軍TAD-187型軍艦設計,由台灣中船公司高雄船廠建造,總共只建造了1艘,就是“武夷”號(AOE-530)。該戰鬥補給船全長162.12米,艦寬22米,吃水8.6米,滿載排水量達到17000噸。該艦分為上面5層、下面6層,共11層結構,艦上有4座大型油槽,共可攜帶9300噸(200萬加侖)燃油、淡水及600噸軍需物資,是目前台灣海軍現役第二大的軍艦,僅次於”
磐石艦“。”“武夷”號上有4座海上加油站及2座物資傳送站,可同時替2艘艦艇進行海上加油,而其物資傳送站每小時可傳達10噸重物資。艦艉直升機甲板則可供CH-47及S-70C等大型直升機起降,在同時替2艘軍艦整補時,可利用運輸直升機對第三艘進行垂直運補。自1991年起,“武夷”號取代已退役的“玉台”號(AR-521),當年編入台海軍遠洋的敦睦支隊任旗艦,是曝光率較高的海軍艦艇之一。
“武夷”號補給船採用艏樓和橋樓甲板船型,艦首底部設
球鼻艏,可減小興波阻力,這充分顯示出該艦設計時就要求具備遠洋航行能力。艦首水線以上外飄明顯,使艏甲板較寬大,便於左、右錨穴、錨鏈艙及甲板上起錨設備和飛彈發射裝置的布置。艦體中部寬大方正,有利於燃油、彈藥艙和機艙的布置。艦尾採用橢圓型尾,布置有雙槳雙舵。
其艏樓較高,在上甲板以上分2層,這樣可以儘量減小甲板上浪,以免影響布置在艦首的對空飛彈發射裝置的使用。艏樓內布置有前貨艙,由一部位於艦橋前的起重機吊運貨物。艦橋較高,在艏樓甲板之上共有4層,駕駛、雷達室、醫療、生活等主要艙室均布置在此。艦橋頂部布置有一座桁格主桅,艦橋兩側各有一座吊艇架,吊裝有先進的全封閉式投放救生艇。艦橋後為補給作業區,左、右舷共有6組大型吊桿,其中前後4組用於吊放油管進行液體燃料補給,中間2組用於吊放固體貨物。艦尾布置有機庫和直升機起降平台。
該艦採用2台三菱-曼恩(Mitsubishi-M.A.N)14汽缸柴油機推進,總輸出功率25000馬力。從該艦的噸位看,主機功率明顯偏小,雖然這類艦的機艙都布置在艦尾,傳動軸從機艙到軸出孔處不遠,功率損失小些,但是速度仍然顯得不理想。
在台灣海軍後勤艦艇中,“武夷”號的自衛火力原本是最強的,艦艏裝有1座4聯裝海槲樹防空飛彈發射裝置,艦艉上層結構兩舷各有1門博福斯40毫米/L70機關炮,後來還在艦艏兩舷各加裝1門聯勤T-75S型20毫米機關炮。
但1999年以後,台灣海軍對“武夷”號進行了改裝,導致其自衛火力反而不如以往。首先是2門博福斯40毫米/L70機關炮遭到拆除,原炮位改裝老式Mk3型單管40毫米/L-60機關炮。這種倒退式的更換可能與“武夷”號本身未配備射控系統有關,沒有射控系統,40毫米/L70機關炮可由射控雷達帶動的功能等於閒置,跟完全由人工操作的單管40毫米/L60機關炮差不多。
此外,該艦還裝備1座CS/UPS-60搜尋
雷達,1座韓國金星公司的I波段導航雷達。
作用
雖然一旦爆發戰爭,補給船不可能單艦執行勤務,會得到其他作戰船隻的護航,但目前的海戰早已進入飛彈時代,像“武夷”號這種龐然大物很容易成為反艦飛彈鎖定的目標,因此最需要的是近程防禦武器系統與電子戰系統。然而台灣海軍卻沒有給它安裝任何相關係統,使得其受飛彈威脅時生存能力大大降低,而其一旦被擊沉,台灣海軍就會基本喪失遠洋作戰能力。
“武夷”號於1990年6月23日完工服役,首任艦長楊耀國上校。服役後,台灣海軍發現了不少不足之處。除了馬力不足之外,還傳出艦身軸線彎曲,傳動齒輪與操舵不良等問題。但是愛面子的台灣海軍並不承認有此情況,只是委婉地承認,“武夷”號在空船出海時由於壓艙水填充速度太慢無法配平,的確會造成船身短暫側傾,但是對航行本身影響不大。不過從武夷級沒有建造後續艦來看,這個問題遠沒有台灣海軍承認的那么簡單。
此外,台海軍對其的評價是:“武夷”號是維繫台灣海軍遠洋戰力的重要艦艇,雖然有些小問題,但整體來說還算不錯,它的海上加油能力在海軍艦艇中無出其右者,艦上官兵的生活空間也比別的艦艇寬敞,而海軍服役者如能分發到“武夷”號,更是每年出國訪問的保證(把這看成一種福利了)。
雖然“武夷”號是勤務船隻,但是也曾經與大陸船隻發生過“身體接觸”。那是在1998年4月11日,台海軍87敦睦支隊自蘇澳開往基隆港途中,由於實施雷達波管制科目時適逢海上大霧。清晨4時08分,在艦長、台灣海軍上校郜學庸指揮下摸索前進的“武夷”號在彭佳嶼西北方6.5海里處與大陸漁船閩連漁0953號擦撞。幸好雙方碰撞並不嚴重,“武夷”號僅僅是艦體外表刮傷,沒有影響遠航任務,而我大陸漁船發生漏水現象並有兩名漁民受傷。隨後,閩連漁0953號由台海軍軍艦伴隨,拖回基隆港在海三廠中修理了20多天,回歸大陸。
對於台灣海軍來說,其戰略使命是外島和近岸海上防禦,因此建造這樣一艘具備遠洋補給能力的軍艦不啻是種浪費。雖然,台海軍強調該艦的遠洋任務,但是如今的“武夷”號一直只是伴隨戰艦在近海演習中航行一下而矣。而基德級驅逐艦的加盟,無疑為該艦的使用提供了一個契機,將有更多機會實踐遠洋作戰。尤其萬一台海爆發戰爭,基德級驅逐艦離開容易遭受攻擊的海港,長期停留在海上進行威懾、防禦和代理指揮,其補給就要依靠“武夷”號。
武夷級綜合補給艦隸屬海軍勘務艦隊又稱142艦隊,駐地設在位於台南的高雄港,142艦隊主要任務為:
一是為海上作戰艦艇提供油、水、彈、糧等方面的機動後勤補給;
二是為駐守金門、馬祖、東沙群島以及南沙太平島的T灣軍隊提供人員、物資和武器,彈藥等的運輸補給;
三是為海上出事艦艇提供拖帶、打撈等救助和緊急修理;
四是承擔海洋測量任務。
參數
艦長:162.2米
艦寬:21.96米
吃水:8.6米
排水量:標準7700噸 滿載17000噸
動力裝置:2台三菱MAN-14柴油機,25000馬力,雙軸
航速:20.8節
續航力:8000海里/17節
武器系統:2門Mk-3 40mm 60倍口徑艦炮,1座4聯裝RIM-72小槲樹艦空飛彈發射裝置(備彈16枚)
運載能力:4個油庫(可搭載9900噸燃油) 和600噸彈藥物資等
艦載機:可搭載1架CH-47或2架S-70直升機
電子設備:1部CS/UPS-60搜尋雷達,1部導航雷達等
艦員編制:164人(軍官18人)
動態
由台灣自行建造、台海軍噸位最大的軍艦“武夷”號快速油彈補給艦2013年1月29日在高雄左營軍港外擱淺。島內媒體30日稱,台海軍官員已證實此事,但他無奈地表示,“武夷”號是為避讓漁船違規設立的捕魚浮標才偏離航線,導致擱淺事故。幸運的是,裝備與人員並無損失。
台海軍表示,“武夷”號在左營海域執行航海訓練返港時,為迴避航道上違規作業的漁船及布放的捕魚浮標而偏離主航道,下午4時左右艦體右側碰觸海水沖積而形成的“砂壩”擱淺。艦長立即下令停船並通報左營基地。基地的水下作業人員下海了解狀況後,“武夷”號在拖船的協助下,乘著漲潮離開砂壩安全返港。
為避免類似事件重演,台海軍艦隊指揮部29日還專門派人拜會高雄地區漁會,希望向漁民宣傳不要在左營軍港港口附近布放浮標,以維護航行安全。
“武夷”號排水量高達1.7萬噸,是台海軍噸位最大的戰艦,也是僅有的一艘油彈補給艦。報導稱,它的甲板有四組大型吊架可吊放油管,兩組吊架吊放物資;艦尾還有可操作大型直升機的飛行甲板與機庫,足以起降如CH-47等級的大型直升機,也可在海上完成燃油及武器彈藥的補給任務。
台海軍認為,如果台海爆發戰爭,耗油量巨大的“基隆”級驅逐艦離開容易遭受攻擊的海港,長期執行海上威懾行動,就只能依靠“武夷”號進行補給。此外,作為台海軍遠洋行動的後勤保證,“武夷”號曾多次隨同台海軍艦艇進行環球航行。但在航行過程中,也暴露出艦體設計笨拙的弱點。尤其是在靠港時由於航道狹窄、水文複雜,再加上補給艦體積大、噸位重,操作上需要豐富經驗和高超技術,否則很容易出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