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961年1月,出生於陝西省黃龍縣,籍貫山東省沂水縣。
1982年,畢業於西北電訊工程學院(現為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物理專業,獲得學士學位。
1985年,畢業於西北電訊工程學院電磁場理論和微波技術專業,獲得碩士學位。
1989年,畢業於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台天體物理專業,獲得博士學位。之後在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至1990年)。
1990年,前往法國巴黎天文台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至1994年)。
1995年,作為訪問學者,前往美國亞利桑那大學(至1996年)。
1998年至2000年,先後三次在台灣國立中央大學天文所、國立台灣大學物理系和中央研究院天文與天文物理研究所做客座教授或訪問學者。
2001年,擔任北京師範大學天文系系主任(至2002年)。
1999年,擔任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研究員。
201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2012年,兼任上海交通大學講席教授。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武向平在理論天體物理和觀測宇宙學等方面做出了以下工作:較早建立了星系團的強引力透鏡統計理論,提出了在星系團中心存在緻密暗物質核的思想;正確解釋了利用微引力透鏡效應尋找銀河系暈暗物質實驗所發現事例的成因,為認識銀河系暗暈的物質構成起了積極作用;利用光學、X射線和引力透鏡三種方法聯合測定了諸多引力透鏡星系團的中心質量,發現傳統方法之偏離;利用星系群和星系團的X射線和光學觀測資料系統地研究了其動力學特性,所建立的統計相關關係被廣為採用;領導了在新疆天山地區建設用於‘宇宙第一縷曙光探測’的大型低頻射電望遠鏡陣列21CMA,成為國際上較早開啟宇宙再電離探測的重大設備。
Wu X P, Hammer F. Statistics of lensing by clusters of galaxies: Giant luminous arcs[J]. Lecture Notes in Physics, 1992, 406:384-384.
Wu X P, Mao S. Cosmological constant and statistical lensing of giant arcs[J]. Astrophysical Journal, 1995, 463(2):404-408.
Wu X P, Fang L Z. Comparisons of Cluster Mass Determinations by X-ray Observations and Gravitational Lensing[J]. Astrophysical Journal, 1996, 467(2):L45.
Wu X P, Xue Y J. Reexamination of the Galaxy Formation-regulated Gas Evolution Model in Groups and Clusters[J]. Astrophysical Journal, 2001, 569(1):112-121.
Wu X P. Weak lensing of the Sunyaev-Zel'dovich sky[J]. 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2010, 349(3):816-820.
Wu X P. Gravitational Lensing in the Universe[J]. Fundamentals of Cosmic Physics, 1995, 17.
武向平所領導的研究項目“利用引力透鏡效應研究宇宙中的物質分布”獲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人才培養
武向平獲得中國科學院優秀研究生導師獎等,並獲得國家基金委優秀中青年專項基金和國家傑出青年基金。
榮譽表彰
時間 | 榮譽表彰 |
---|
| 中國科學院青年科學家獎 |
| 中國青年科學家獎 |
| 野外科技工作者先進個人 |
| 可能影響21世紀中國的100個年輕人 |
2011年 | 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
2011年 | 中國科學院院士 |
社會任職
時間 | 擔任職務 |
---|
2013年—2018年 |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
2018年— |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
人物評價
武向平在利用引力透鏡效應研究宇宙各尺度暗物質分布和演化以及星系團的動力學特性及其宇宙學套用等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績。(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