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武侯廟(1)
遺廟丹青落(2),空山草木長(3)。
猶聞辭後主(4),不復臥南陽(5)。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 武侯:指
諸葛亮。諸葛亮於後主建興元年(223年),封為
武鄉侯,省稱武侯。武侯廟:指祭祀諸葛亮的廟。其廟有多處,如襄陽、成都、南陽、夔州等地都有武侯廟。這裡指夔州武侯廟,在今四川省奉節縣白帝城西。張震《武侯祠堂記》:“唐夔州治白帝,武侯祠在西郊。”
(2) 丹青落:廟中壁畫已脫落。丹青指廟中壁畫。
(3) 草木長:草木茂長。兩句寫廟景,言武侯去世時間之久遠。
(4) 辭後主:蜀後主劉禪建興五年,諸葛亮上《出師表》,辭別後主,率兵伐魏。
(5) 南陽:諸葛亮本以布衣躬耕於
南陽(今河南南陽),因劉備三顧之於草廬中,遂佐備建立
蜀漢、與
魏、
吳成鼎足之勢。
白話譯文
武侯廟的孔明先生的畫像早已遺落不知何處,整座山空寂只有草木徒長,站在這裡好似還能聽到諸葛亮作辭別後主的聲音,可他壯志未酬,病死軍中,再也無法功成身退,回到故地南陽了啊。
創作背景
這首詩作於唐大曆元年(766年)。杜甫的晚年窮途潦倒,在
成都住了幾年後,便扶老攜幼,舉家東遷,到哪兒去,沒有明確的目的,“漂泊西南天地間”。杜甫居成都草堂時,曾尋訪過諸葛亮的遺蹟,寫有《蜀相》等詩篇。到夔州後,州西的武侯祠八陣圖遺址,也是他足跡常到之處。《武侯廟》與《
八陣圖》均為大曆元年(766年)所作。當時詩人流寓夔州,詩人無所事事,一天來到武侯祠,看到一片破敗荒涼的景象,不禁感慨萬千,寫下了這首千古傳誦的詠懷五絕詩,高度讚頌了諸葛亮衷心輔佐蜀漢,“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獻身精神。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遺廟丹青落,空山草木長。”這兩句寫詩人瞻仰武侯廟所看到的一片蕭條破敗的景象。上句寫廟。詩中“丹青”,指廟中的壁畫;“落”,剝落、脫落。從“遺”字和“落”字可想而知,前來祭拜的人很少。想當年諸葛亮為蜀漢的創建和鞏固,傾注了畢生的心血,而諸葛亮的遺廟竟是這樣的景象,詩人頓生感慨。再看下句,詩人站在武侯廟放眼四望,周遭環境也是如此的空寂和荒涼。“空山”,指
白帝山。詩人用一個“空”字,似乎是說這山上什麼也沒有,空空如也,說明人跡稀少;一個“長”字,說明草木無憂無顧地生長,倒很茂盛,進一步反襯出武侯廟位於一片荒山野草之中,是多么的令人感傷!
“猶聞辭後主,不復臥南陽。”這兩句由武侯廟寫到諸葛亮,對諸葛亮的出山輔佐劉備以及後主,讚嘆有加。詩人似乎還能聽到諸葛亮作《
出師表》辭別後主的聲音,可他壯志未酬,病死軍中,在也無法功成身退,回到故地南陽啊。上句“猶聞辭後主”,“辭後主”,蜀建興五年(227年),諸葛亮出兵漢中,實行伐魏,臨行上《出師表》,向後主劉禪辭行,告誡後主要親君子,遠小人,表明自己的一片忠貞之心。下句“不復臥南陽”是上句的繼續,由於諸葛亮將一生獻給蜀漢事業,在也不能回到他的躬耕之地南陽了。“南陽”,郡名,諸葛亮曾躬耕於此。“不復”二字,既寫出了諸葛亮為報答劉備三顧之情,將一生獻給蜀漢事業的偉大功業和奮鬥精神;也表達了詩人對諸葛亮的讚嘆之情和無法功成身退返故鄉的惋惜之情。
這首詩虛實相生,融情於景。詩的前兩句寫武侯廟的荒涼破敗,寄託著詩人對諸葛武侯身後淒涼的哀惋,也為後兩句的抒懷作鋪墊;後兩句觸景生情,感嘆諸葛亮大業未成,而長眠他鄉,誠如詩人在《蜀相》詩中所寫:“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清代
王夫之在《姜齋詩話》中說“情景名為二,而實不可分。神於詩者,妙合無限。巧者則有情中景,景中情。”這首詩可以說是情景交融的代表作,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名家點評
盧元昌《杜詩闡》卷二一:瞻仰武侯,猶聞其辭後主而出師,自言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回首南陽,草廬尚在,不復更向
南陽而高臥,其始終為漢何如也。
張戒《
歲寒堂詩話》:此詩若草草不甚留意,而讀之使人凜然,想見孔明風采。比李義山“猿烏猶疑畏簡書,風雲常為護儲胥”之句,又加一等矣。
《李杜二家詩鈔評林》:劉云:上句想望其風采猶在,下句則傷其已死。
高棅《批點唐詩正聲》:格韻高雅“猶聞辭後主”句,武侯多少忠貞,盡在衷懷!
王嗣奭《杜臆》:“辭後主”,謂《出師》二表,至今神采如生,豈真作南陽臥龍哉!……昔人詩:“當時諸葛成何事,只合終身作臥龍。”小儒亂道。
仇兆鰲《
杜詩詳註》:若少陵《武侯廟》詩:“遺廟丹青落,空山草木長,擾聞辭後主,不復臥南陽。”其氣象雄偉,詞旨判切,則又高出諸公矣。……朱鶴齡曰:此詩後二句,人無解者。武侯為昭烈驅馳,未見其忠,惟當後主昏庸而盡瘁出師,不復有歸臥南陽之意,此則雲筲萬古者耳。曰“猶聞”者,空山精爽,如或聞之。
清高宗敕編《唐宋詩醇》:十字中包括武侯一生行跡,不涉議論,彌淡彌高。
浦起龍《
讀杜心解》:後二語隱括兩《出師表》而出之,詩中字指後主者,表上於後主時也。朱氏分別兩主,疏解盡忠之說,多少痕跡!其疏“猶聞”二字:“空山精爽,如或聞之”,卻有味。
《唐詩繩尺》:詞意悲婉,丹青工於繪畫者,得丹青之妙理。
李續《詩法易簡錄》:通首一氣流宕。“落”字、“長”字作勢,轉出“猶聞”二字,最有力,後二句謂其死猶未已,是加一倍寫法,方寫得武侯之神,奕奕如在。
王堯衢《
古唐詩合解》:唐仲言曰:劉會孟謂落句“惜其已死”,其說平平,讀者多以為是,殊不知廟既古矣,尚論其人之存否耶?意子美必無此語。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嘗自稱
少陵野老。舉
進士不第,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
杜工部。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後被尊為“
詩聖”,與
李白並稱“
李杜”。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
詩史”。在藝術上,善於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於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存詩1400多首,有《
杜工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