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打球

步打球

步打球,又稱步打,是一種徒步以杖擊球的傳統球類運動,起源於唐代。類似於今天的曲棍球。步打是從馬球活動演變發展而來的,除了不騎馬之外、跟馬球運動大體相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步打球
  • 別稱:步打
  • 運動方式:徒步以杖擊球的球類運動
  • 發源地中國
發明,源流,記載,與蹴鞠的區別,辨析,相關資料,

發明

作為世界古代文明發源地之一的中國,與古埃及希臘羅馬一樣有著無比燦爛的古代體育。在我國古代豐富多彩、種類齊全的體育活動中,有的體育項目曾風行一時,而後又在時間無情的沖刷下,灰飛煙滅,人們只能從殘存的古籍中記載下來的片斷追溯其當年的盛況。本文所要探討的步打球就是這樣一種體育項目

源流

步打球的源流還要從我國古代的馬球運動說起。馬球古稱擊鞠,也叫打毬或擊毬。關於擊鞠的起源,眾說紛紜,有“波斯說”、“西藏說”,更有人認為我國東漢末期已經出現了擊鞠。但大家公認,它是唐代最盛行的體育項目之一。唐代打馬球的比賽方法據《資治通鑑·唐紀六十九》記載:“凡擊毬(毬通球,下同),立毬門於毬場,設賞格。……各立馬於毬場之兩偏以俟命。神策軍吏讀賞格訖,都教練使放毬於場中,諸將皆駷馬趨之,以先得毬而擊過毬門者為勝。先勝者得第一籌,其餘諸將再入場擊毬,其勝者得第二籌焉。”
馬球場一般鋪設在大殿前,所以在史書中,常可看到在某某殿、某某宮打球的記載。後由馬球又分化發展出被稱作“小打”的驢鞠和適合女子的徒步進行的步打球。
步打球又稱步打、步擊,“除了不騎馬之外,跟馬球運動大體相似。”收入《全唐詩》卷八百四的唐代女詩人魚玄機所寫的《打毬作》即寫的是步打的“毬”:“堅圓淨滑一星流,月杖爭敲未擬休。無滯礙時從撥弄,有遮攔處任鉤留。不辭宛轉長隨手,卻恐相將不到頭。畢竟入門應始了,願君爭取最前籌。”這寫的是男子步打,唐朝宮廷中男、女步打都盛行。據《北夢瑣言》記載,唐僖宗本人即“精於步打”。步打球直到清末,還在民間流傳。
唐代貞觀年間,大臣魏徵奉詔創造了一種名為“打毬樂”的舞曲,起舞時“舞衣四色,窄袖羅襦,銀帶簇花,折上巾,順風腳,執毬杖。”可能即“是步打球樂的簡稱。省去一個步字,很容易和稱為打球的馬球相混淆。”後來此舞曲又被唐玄宗李隆基改為“羯鼓曲”。其調宋時猶存。大約在公元8世紀,中國的步打球傳到了日本。除了文獻記載,步打球也曾出土實物證據。保存唐代步打球形象的兩條花氈現存日本奈良東大寺佛殿西北的正倉院北倉中,各長2.36米,寬1.24米,中央各織著一兒童,周圍織著花朵,一兒童左手持彎曲球杖作接球狀。
步打球步打球
宋元時,由步打球又發展出一種新的擊球進球窩為勝的球類運動——捶丸,即中國古代的高爾夫球

記載

有關步打球運動的最早記載,見於唐朝代宗大曆十年(公元775年)考中進士的王建所作的一首宮詞。這首宮詞的內容是專門描寫宮女們進行步打球活動的,宮詞中說:“殿前鋪設兩邊樓,寒食宮人步打球。一半走來爭跪拜,上棚先謝得頭籌。”可見,王建的這首宮詞,是描寫當時的宮人於寒食節這天,到宮殿前表演步打球給皇帝看的。“一半走來爭跪拜,上棚先謝得頭籌”兩句,證明當時的步打球是兩隊競賽的,每隊人數相等,所以稱“一半”。“得頭籌”的“一半走來爭跪拜”,就是勝第一個球的一隊要走到皇帝面前去跪拜,然後繼續競賽。最後推進球多,誰就獲勝,勝者有賞。
工筆人物畫:步打球圖工筆人物畫:步打球圖
據明末清初人胡震亨的《唐音癸簽》記載,唐時有一種“打球樂”舞,是貞觀初魏鄭公奉沼而作。其“舞衣四色,窄繡羅襦。銀帶,簇在折上巾,順風腳”,手中“執球杖”而舞。實際上,“打球樂”是“步打球樂”的簡稱,只是省去一個“步”字。而作為“打球樂”伴奏的舞曲,到唐玄宗李隆基時,“其調猶存”,被李隆基改為“羯鼓曲”。
唐代的女詩人魚玄機還作有一首名為《詠球作》的詞,詞中這樣講道:“堅圓淨滑一星流,月杖爭敲未擬休。無滯礙時從撥弄,有遮攔處任勾留。不辭宛轉長隨手,卻恐相將不到頭。畢入門應始了,顧君爭取最上籌。”魚玄機的詞,則著重寫了“球”。因為詞中沒有涉及到馬,當是寫步打的“球”。從詞的描寫中可以了解到步打用的球是硬木製成的,在杖擊之下像流星一樣飛竄;不過,它的彈性比氣球差得多,一遇到阻礙往往會停下來。步打的球杖是“月杖”,即杖頭彎曲。作者把“球”當作一個有生命的女性來描寫:一個傾心而又不能自主的女子,既為自己的愛情而憂愁,又為自己的愛人而祝願,更為自己的命運而操心。這樣,整首詞多有一語雙關的意思。
王建的宮詞寫的是女子步打,魚玄機的詞寫的是男子步打。反映出唐代宮廷中男、女步打都是盛行的。
“步打”曾在唐以後很長一段時間流行。到了宋代,又稱為“步擊”,《宋史·禮志》曾有一段描述當時步打球的情況,在記述了宮廷的馬球競賽情況之後,接著就記述“又有步擊者,時令供奉朋戲以為樂”。這裡的“供奉”指男子而言,“分朋”指兩隊競賽而言。反映出步打球是當時宮廷中一種經常性的表演。這種球戲直到清末,還在民間流傳。
我國古代的步打球比歐洲曲棍球的歷史要早得多,大約在公元八世紀,東傳到了日本。現存日本古都奈良正倉院北倉的一條隋唐時期的花氈上,就織有一兒童在作步打球的形象。這條花氈長236厘米,寬124厘米,花氈的圖案由花朵和一作擊球狀的童子組成,擊球的童子右手執一彎月形球杖,正在弓身曲腿作擊球狀,在其左方繪有一球。整個圖案生動地表現了唐代童子擊球的生動場景。因此,歐洲曲棍球中國的步打球之間應有著一定的淵源關係。

與蹴鞠的區別

步打球是由馬球發展而來的變體,是一種徒步持杖打球的活動,用籌計得分,是“中國古代的曲棍球”;蹴鞠是“我國古代的一種足球運動”,傳說始於黃帝,初以練武士。戰國時已流行。唐代繼承了漢魏時的蹴鞠並有所革新,如發明了充氣的球,出現了球門,踢法多樣化等。步打球與蹴鞠二者之間的區別是很明顯的,如:
在球的形制上
前者為硬質、表面塗色木球;後者為充氣球。
在球杖的使用上
前者用杖頭彎曲叫做月杖的球杖;後者不用。
在比賽及計分方法等方面不同
前者分為兩隊,以擊球入門先後分勝負,用籌計分;後者分為有球門踢法、無球門踢法,有球門踢法在場地兩端栽兩根數丈高的竹竿,竿上結網成球門,以進球多少決勝負。不用籌計分。

辨析

漢語大詞典》“打毬”條釋義:“②即蹴鞠。古代的一種踢球遊戲。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打毬、鞦韆、施鉤之戲。”前蜀花蕊夫人《宮詞》一四六:‘殿前鋪設兩邊樓,寒食宮人步打毬。’(下略)”而同書“步打毬”條釋義又引云:“唐王建宮詞之七三:‘殿前鋪設兩邊樓,寒食宮人步打毬。’”
查此《宮詞》詩全文為
“殿前鋪設兩邊樓,寒食宮人步打毬。一半走來爭(一作齊)跪拜,上棚先謝得頭籌。”《全唐詩》卷302收錄,作者王建;又卷798花蕊夫人詩作中也收錄,加注云:“一作王建詩”。
《漢大》解釋這兩個詞,引為書證的兩句詩一字不差,且連詩題亦同,顯然屬同一首詩;同一首詩難道只因為詩作者有爭議,就能看成是在描寫兩種不同的體育活動嗎?
高校體育史教材中明確指出
“唐代還有一種從擊鞠演變而來的步打球活動,類似現在的曲棍球運動。婦女、兒童多喜此項活動。詩人王建(一說花蕊夫人)在他寫的宮詞中有所記載:‘殿前鋪設兩邊樓,寒食宮人步打毬。一半走來爭跪拜,上棚先謝得頭籌。’”
從上文可斷定
漢語大詞典》“打毬”條釋義②中所引書證有誤, 這首詩是描寫步打球的,絕非描寫蹴鞠的。《漢語大詞典》張冠李戴,斷章取義,此條書證宜刪去。

相關資料

這種中國“曲棍球”在唐代稱為“步打球”。證明我國古代的步打球比歐洲曲棍球的歷史要早得多。唐代女詩人魚玄機的《打球作》寫的即是“步打球”:“堅圓淨滑一星流,月杖爭敲未擬休。無滯礙時從撥弄,有遮攔處任鉤留。不辭宛轉長隨手,卻恐相將不到頭。畢竟入門應始了,願君爭取最前籌。”
一件高達40厘米、保存完整,罐體繪有古代“曲棍球圖”的唐代青花塔形罐引起世人關注,這件在鄭州出土的唐青花瓷器為研究唐代體育文化生活提供了寶貴的資料,填補了中原地區乃至全國長期以來未發現完整唐青花的缺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